村上春樹
●換言之,在跑完全程時,能否感到自豪或類似自豪的東西,對于長跑選手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
●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點兒,才更為重要。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么必須戰(zhàn)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跑步不再像從前那樣,是無限的樂事一樁。在我與跑步之間,這樣一種徐緩的倦怠期前來造訪了。其間有著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報償?shù)氖?,有著理應敞開著的門戶不知何時卻被關上的茫然。我稱這些為“跑者藍調(diào)”
●學校這東西,是一個進入里邊,學習些什么,然后再走出去的地方。
●人生之中總有一個先后順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時間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齡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訂好這樣的規(guī)劃,人生就會失去焦點,變得張弛失當。與和周遭的人們交往相比,我寧愿優(yōu)先確立能專心致志創(chuàng)作小說的、穩(wěn)定和諧的生活。我的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人際關系并非同某些特定的人物構筑的,而是與或多或少的讀者構筑的。
●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瓏,四方討巧?!闭f白了,就是此意。
●十個客人當中只要有一個回頭客,這店就能夠維持下去。哪怕有九個人覺得不中意,也沒太大關系。這么去思考,便輕松得多了。然而,須讓那“一個人”確確實實地、百分之百地中意。
●我常常尋思:“人生真是不公平啊!”一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東西,有些人卻無須努力便唾手可得。
●然而無論何等意志堅強的人,何等爭強好勝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終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對身體不利。
●學校里,我們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最重要的東西在學校里學不到”這一真理。
●時隔許久重讀這篇文章,我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二十多年已經(jīng)逝去,我也跑過了幾乎與年數(shù)相等的全程馬拉松賽次,可是跑四十二公里后感受到的,與最初那一次相比,似乎沒有多大變化?,F(xiàn)在依然如故,每次跑馬拉松,我大體都會經(jīng)歷相同的心路。跑到三十公里,總覺得“這次沒準兒會出好成績呢”。過了三十五公里,體內(nèi)的燃料便消耗殆盡,開始對各種事物大為光火。到了最后,則生出“揣著空空如也的汽油箱不停行駛的汽車”般的心情。然而跑完之后少頃,曾經(jīng)的痛苦、可悲的念頭眨眼間忘得一千二凈,還下定決心:“下次我要跑得更好!”任憑積累了多少經(jīng)驗,增添了幾歲,還是一再重復相同的舊事。
●接受采訪時,常有人提問:“對小說家來說,最為重要的資質(zhì)是什么?”無須贅言,當然是才華。倘若毫無文學才華,無論何等熱心與努力,恐怕也成不了小說家。說這是必要的資質(zhì),毋寧說是前提條件。如果沒有燃料,再出色的汽車也無法開動。其次是集中力和耐力,這兩項可以后天訓練獲得。每天早上4個小時的集中寫作
●健康與不健康的東西絕非冰火兩極,亦非針鋒相向。它們相互補充,某些情況下自然地包于彼此之中。盼望健康的人往往僅僅思考健康的事情,不健康的人則單單思考不健康的東西。這樣一種偏頗,不會使人功成正果。
●我陷入了類似自動駕駛的狀態(tài)。這么繼續(xù)跑下去,只怕過了一百公里我還能跑。聽上去頗有些怪異:跑到最后時,不僅是肉體的苦痛,甚至連自己到底是誰、此刻在干什么之類,都已從腦海中消失殆盡。這理當是十分可笑的心情,可是我連這份可笑都無法感受到了。在這里,跑步幾乎達到了形而上學的領域。仿佛先有了行為,然后附帶性地才有了我的存在。我跑,故我在。
●成績不是問題。事到如今,任如何努力,也無法跑得跟從前一樣。我愿意接受這一事實。很難說這令人愉快,不過這就是年齡的增長。我有自己的職責,時間也有它的職責,而且遠比我這樣的人更忠實、更精確地完成。
●并不是有個人跑來找我,勸誘我“你跑步吧”,我就沿著馬路開始跑步。也沒有什么人跑來找我,跟我說“你當小說家吧”,我就開始寫小說。突然有一天,我出于喜歡開始寫小說。又有一天,我出于喜歡開始在馬路上跑步。不拘什么,按照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我就是這樣生活的??v然受到別人阻止,遭到惡意非難,我都不曾改變。這樣一個人,又能向誰索求什么呢
●世間游得好的大有人在,能巧妙地傳授游法的人卻不多見。這是我的真實感受。
●被教的一方并不清楚這練習的具體意圖,僅僅是按照教練說的,孜孜不倦地運動那個部分。比如一味地練習肩膀的轉(zhuǎn)法,執(zhí)拗地反復,一直練到生厭。整整一天只練了肩膀的轉(zhuǎn)法,這種情況時常有。這相當?shù)乩廴耍覠o聊。然而時過境遷、回首往日,便會明白:“啊哈,原來如此啊!”將部件全部組裝起來,顯現(xiàn)出了整體,這時方才明白個別部件的機能。就像黑夜過去,黎明到來,依稀朦朧的千家萬戶的屋頂,其形狀與色彩鮮明地浮現(xiàn)出來一般。
●在肉體上是痛苦的,在精神上,令人沮喪的局面有時也會出現(xiàn)。不過“痛苦”對于這一運動,乃是前提條件般的東西。不伴隨著痛苦,還有誰來挑戰(zhàn)鐵人三項賽和全程馬拉松這種費時耗力的運動呢?正因為痛苦,正因為刻意經(jīng)歷這痛苦,我才從這個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活著的感覺,至少是發(fā)現(xiàn)一部分。我現(xiàn)在認識到:生存的質(zhì)量并非成績、數(shù)字、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含于行為之中的流動性的東西
●成績也好,名次也好,外觀也好,別人如何評論也好,都不過次要的問題。對于我這樣的跑者,第一重要的是用雙腳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讓自己無怨無悔:應當盡的力我都盡了,應當忍耐的我都忍耐了。從那些失敗和喜悅之中,具體地——如何瑣細都沒關系——不斷汲取教訓。并且投入時間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積這樣的比賽,最終到達一個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無限相近的所在。嗯,這個表達恐怕更為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