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找六年級(下)第二單元的課外閱讀材料,我把目光投向了《魯濱遜漂流記》。
這個單元第一篇課文就節(jié)選自《魯濱遜》,課外做相應的拓展,多好呀!
鎖定了書,下一個問題就是選版本。
有些引進書,從翻譯的角度看,各版本區(qū)別不大。
比如《哈利.波特》系列,被人民文學出版社買斷了版權,這意味著無論是美繪版還是20周年紀念版,文字內容都是一樣的。變的是裝幀、印刷、插畫,而譯者都是“蘇農”——曹蘇玲、馬愛農合譯的筆名。
有的書則不然,各版本的譯者不同,翻譯質量也參差不齊。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公版書(作者去世超過50年)沒有版權費,有“名著”的Title,銷量有保障,所以大小出版社莫不趨之若鶩。而牽扯到譯者版權,就會出現重新翻譯、重新出版的盛況。
就拿《魯濱遜漂流記》來說吧,因為是六年級讀書吧推薦的書目,所以糯米上六年級的時候就給買了——那一年她才換部編教材。
當時沒多想,選了銷量非常高的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王晉華翻譯的那一版。
如今要給同學們講,自然得更慎重,于是做了一番功課后,忙不迭買了郭建中翻譯版本。
后者是譯林出版社出版,經典譯林系列中的一冊,精裝本原價39.00元,打折下來23。真是沒有比書更便宜的了。
兩個版本的翻譯差別有多大呢?我們來做個直觀的對比吧!前一句是王晉華翻譯的,簡稱“王”;后一句是郭建中翻譯的,簡稱“郭”。
01
王:這事發(fā)生在一天中午,我正走向泊船的地方,突然驚訝地發(fā)現在海岸邊有一只男人赤腳的腳印,印跡留在沙灘里清晰可見。
郭:一天中午,我正走去看我的船,忽然在海邊上發(fā)現一個人的腳印。那是一個赤腳的腳印,清清楚楚地印在沙灘上。
02
王:我站在那里,像是被雷擊了一樣,仿佛是見了鬼。
郭:這簡直把我嚇壞了。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猶如挨了一個晴天霹靂,又像大白天見到了鬼。
03
王:我諦聽著,四下張望著,卻沒有聽到什么,也沒有看見什么。我登上高坡遠眺,在岸邊來回地尋找,可除了那一個腳印外,再也沒有別的印跡。
郭:我側耳傾聽,又環(huán)顧四周,可什么也沒有聽到,什么也沒有見到。我跑上高地,向遠處眺望,又在海邊來回跑了幾趟,可還是毫無結果。
04
王:我躉了回來,想看看這只腳印的旁邊會不會還有其他的腳印,確證一下這會不會是我腦中產生的幻覺;可是眼前的事實不容我有任何的懷疑這確確實實是一個人的腳印,腳趾、腳跟和腳的各個部位都在。
郭:我跑到腳印前看看還有沒有別的腳印,看看它是不是我自己的幻覺??墒?,腳印就是腳印,而且就這么一個,不容置疑。腳指頭、腳后跟,是一個完整的腳印。
王晉華也是知名的翻譯家,不過在這本書上,無論從流暢性還是生動性,郭建中版本都完勝。郭版更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讀起來更舒服。
當然,對于翻譯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也是我貼出原文段落的原因。
我手中還有兩本《獵人筆記》,一本是中國致公出版社的《獵人筆記》,李淵、朱慧智翻譯,對比版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豐子愷翻譯。
隨手摘了一段,以下內容選自《美人梅奇河的卡西揚》。
01
李:打獵回來時,我乘坐著一輛來回搖晃的小馬車,被無風的夏季的悶熱弄得很是煩躁不安(大家知道,在這種日子里,總是比晴朗的日子里更悶熱更難受,沒有風更是如此)。
豐:我坐著一輛顛簸的小馬車打獵歸來,被云翳的夏日的悶熱所困惱(大家都知道,在這種日子,有時往往比晴朗的日子熱得更難受,尤其是在沒有風的時候)。
02
李:忽然,我注意到馬車夫的情緒很不安靜,并很驚慌。要知道,他在這以前可比我瞌睡得厲害。
豐:忽然,我的馬車夫的異常不安的情緒和驚慌的動作喚起我的注意,他在這剎那以前是比我更沉酣地打著瞌睡的。
03
李:只見他在駕車臺上手忙腳亂地扯了好幾次韁繩,又吆喝著小馬,并時常向旁邊望著。
豐:他連扯了幾次韁繩,在駕車臺上手忙腳亂起來,又開始吆喝著馬,時時向一旁眺望。
誠實地講,如果單看致公出版社的這本,也讀不出什么問題來,一旦逐字逐句地比較,就會發(fā)現有許多詞語、句式不同。
譯者的文學修養(yǎng)使翻譯的結果有了細微的差別,而這種差別無處不在。
END
在給孩子選書的時候,你在意版本嗎?有沒有特別推薦的書的版本?留言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