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語文老師,所以我雞娃沒有特別分課內課外??傮w來說,語文是需要豐富的輸入,有意識的積累,靈活的輸出。當然,我家娃語文很一般,沒見成績多突出,而且,雖然我的專長在整本書閱讀,帶娃背了很多書,陪娃讀了很多書。但是我娃確是去年年底才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閱讀,疫情期間到現(xiàn)在才完成了自己首個400萬字的閱讀量積累。(這個只能慢慢來,急也沒用)
所以,有可能是可以教別人的娃,卻無法??自己的娃。當然,主要與“閱讀場”有關,我?guī)W生,四年級精讀《時代廣場的蟋蟀》《給孩子的古詩詞》《畫說漢字》《草原上的小木屋》,背完整本《給孩子的古詩詞》。五年級精讀《青銅葵花》《魔戒》,背完整本《唐詩三百首》。六年級讀《蘇東坡傳》《魯濱遜漂流記》《紅星照耀中國》《海鷗喬納森》,背完《蘇軾詩詞賦精選》,朗讀背誦《古文觀止》。相比較我?guī)У膶W生,我的娃因為缺少閱讀場,整體輸入量不大。而且,大家一起讀書背詩,跟自己讀書背詩,真不是一個感覺??!
圖片為班里的閱讀和背誦的氛圍:
(班里娃梳理的小學大事記,背誦和閱讀對他們來說都是大事。真令人欣慰!三年下來,娃的輸入量真的驚人?。?/p>
話說回來,沒有閱讀場,自家娃也得雞,怎么辦呢?
我先反思,我對課內重視不夠,二年級娃語文課內聽寫幾乎沒有管過,即便現(xiàn)在,聽寫詞語與聽單詞比,還是少很多。當然,現(xiàn)在在調整和改變。
那我是怎么雞娃的呢,首先肯定是課內,語文書上的生字詞查字典(以前我不重視,娃也懶。最近開始重視)?,F(xiàn)在每周至少聽寫詞語三次。(但是,我仍對娃老師糾結的反義詞有刻板印象。)
然后,課文經(jīng)典的背誦,更經(jīng)典的得默寫,例如三年級的鄭振鐸的《燕子》等。這個在一年級暑假,娃背誦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二年級背了《少年中國說》但是沒有背課文。(爸爸要求必須有現(xiàn)代文的經(jīng)典輸入。)
大語文方面,希望孩子有歷史線索,畢竟中國古代文史哲不分家。一年級聽凱叔講歷史,帶娃逛博物館,在博物館感受歷史。二年級忽忽悠悠,不知道干什么了。三年級,背完了整本《小學生必背經(jīng)典文言文》,再次回顧歷史線索。
現(xiàn)在,開始背誦《給孩子的古詩詞》,每天背兩首新的,復習兩首舊的,再默寫一首。搭配這個背誦,閱讀《藏在地圖里的古詩詞》等書。
至于閱讀,去年年底,娃終于開始虛構性文本的閱讀,之前娃比較抵觸,覺得假,就喜歡昆蟲和海洋。疫情期間,娃讀完了整套《貓頭鷹王國》,《故宮里的大怪獸》,又讀了不少我推薦的國際大獎兒童文學作品。
現(xiàn)在,娃基本上走上了自主閱讀的道路,每天沉迷于閱讀,而且愿意與我討論人物,情節(jié),對細節(jié)也有自己的看法。
當然,很多家長對課內語文比較執(zhí)著,其實語文不分課內,語文首先是工具,一個孩子的詞語庫豐富又高雅,他的寫作不會有問題。所以,大量的輸入,主動的積累,與生活情境貼合的運用非常必要。
下面是點滴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