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終于過去,班級也從五收拾的差不多,整體班風越來越積極向上,終于可以騰出手帶娃們精讀。
本學期預計精讀《湯姆索亞歷險記》《駱駝祥子》《海鷗喬納森》。
孩子們初讀《湯姆索亞歷險記》時反應一般,覺得沒有《魯濱遜漂流記》和《騎鵝旅行記》好看。但是,這本書是馬克吐溫的代表作啊,會不會是孩子們能力不夠?好吧,我們一起精讀。
第一步:通讀
制定閱讀計劃,自由通讀。我用章回體小說的回目指導孩子們進行概括訓練,彌補外國小說沒有章節(jié)題目的缺憾。
第二步:朗讀,討論
通讀過程中,每天大課間朗讀20分鐘,可以自己讀,老師讀,和小伙伴分角色朗讀。我們經(jīng)常在朗讀中哈哈大笑,為湯姆索亞的頑皮而前仰后合。
第三步:指導,像成熟閱讀者一樣閱讀。
1.情節(jié)
用情節(jié)鏈梳理情節(jié),板書后全班討論。孩子們會為一個“情節(jié)環(huán)”要不要加入情節(jié)鏈條而討論,為什么加入這個情節(jié)?為什么這個情節(jié)對整個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推動起到作用。
主要以小說四大歷險為鏈條,梳理情節(jié)。我講解《山洞歷險》片段(語文書上有)
同學們自行梳理“墳地歷險”“鬼屋歷險”,回家完成“荒島歷險”作業(yè)。整體討論環(huán)節(jié)非常熱烈,孩子們會說必須加入某個情節(jié)環(huán),因為這對后面情節(jié)的發(fā)展必不可少。
2.人物
情節(jié)梳理后,我們講解了梳理人物關系的方式。
因為擔心束縛孩子們的思考,我只講解了思維導圖梳理人物關系的方法,然后告訴孩子們有別的方法。
這項作業(yè)孩子們發(fā)揮了自己的思考,有同學用金字塔方式梳理了別人對“湯姆”成長的影響。有同學用同心圓方式整合所有人物關系。有同學在思維導圖基礎上盡量加入豐富的信息。
除了梳理人物關系外,再一節(jié)課講解“視角”,教給孩子們湯姆索亞這本書中其實有四重視角,孩子們很感興趣:這本書中湯姆眼中的湯姆,別人眼中的湯姆,作者眼中的湯姆,我們(讀者)眼中的湯姆各有不同。孩子們的作業(yè)非常讓我驚艷。
孩子們真的可以從字里行間讀出湯姆眼中的“自己”,朋友、家人、小鎮(zhèn)人認為的湯姆,以及我們眼中的湯姆。
第二個作業(yè),孩子橫向比較了不同視角下的湯姆形象,又縱向比較了湯姆自我認知,周圍人以及讀者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對湯姆印象的變化。
直至于此,孩子們的閱讀已經(jīng)越來越深入,思維的深度開始展現(xiàn)。
3.創(chuàng)意讀者
伴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引導學生們開始以“湯姆”的口吻記錄日記。于是湯姆日記成了我們這一周多常常朗讀分享、分析的內(nèi)容。
從第一張圖片到最后,可以明顯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會把不同學生針對同一情節(jié)的日記對比朗讀,讓孩子們互相評價,看看誰的好,為什么好,怎樣可以更好。
同時,我也會將同一同學的一稿至三稿對比展示,這樣孩子們就能看到同學寫的好是如何變好的。
4.其他創(chuàng)意
最后,讓孩子們自由完成閱讀成果,形式自由。
有的同學設計了“湯姆索亞”主題餐廳,“湯姆索亞”展覽館,情節(jié)折線圖,歷險地圖,封面…
這位同學寫了小論文,論述了她覺得為什么湯姆能夠成長。
5.思辨討論
最后,以思辨討論結束整本書閱讀。我們討論了“印第安人喬”的悲劇原因。
有的孩子認為他的悲劇是自我墮落;有的同學認為他的悲劇源自歷史北京,牽涉美國建國史中對印第安人的屠殺;也有社會原因,例如白人對有色人種的歧視。
孩子們有的查詢資料,有的精讀文本細節(jié),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印第安人喬的悲劇。
最后,孩子們的閱讀成果到別的班介紹了,上周有近30個北京的小學校長來聽課,也聽了我們的閱讀成果展示課。孩子們在介紹自己的閱讀成果過程中,正向激勵了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