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分享:2015寒假期間以自由行的形式在以色列連游帶學的20天游學經(jīng)歷。
到處都是課堂
該如何描述以色列呢?如果要全面的講清楚,估計會是沒完沒了,所以,在這里和花友們分享我們一路上最感興趣的經(jīng)歷。
以色列目前主要居民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但歷史上這塊土地上曾經(jīng)有過猶太民族、阿拉伯民族、羅馬人、亞美尼亞人,直到現(xiàn)在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后裔又帶來了更多元化的文化,行走在以色列的各個城市,不經(jīng)意間身邊的每一間教堂,每一塊巖石,都承載著輝煌的歷史與傳奇。
盡管出行前我們惡補了一通宗教、歷史和地理常識,踏上這塊神秘的國度后,才發(fā)現(xiàn),書本上的真可謂滄海一粟。我們每天穿行于海法、耶路撒冷、伯利恒、阿卡、雅法、特拉維夫的大街小巷,在教堂、宗教遺址、古城居民區(qū)、博物館中流連忘返時,在我們周圍最多的以色列國民是各種年齡段的孩子們。
是啊,守著這么一個充滿了歷史、宗教、古典藝術(shù)的寶庫,以色列的孩子每年有多少課是在博物館、考古遺址度過的;而除了動輒千年以上的歷史寶藏,城市生活中無處不綻放著最先進科技的魅影,我們就穿梭在這上下五千年之中,但以色列小朋友們倒是很淡定,反而是我們的出現(xiàn),很多時候貌似比上課更有趣。
在海法阿卡古城偶遇正在上課的一年級小朋友。
以色列博物館是以色列最大、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我們花了兩天時間泡在這里也才剛剛看了一半多,最后實在是走不動了。博物館有多種語言解說機免費配給觀眾,還沒有中文的,我們每個人掛了一個英文機就各自出發(fā)了。
在青年藝術(shù)教育廳的大堂遇到了這個帶著厚厚一沓資料來參觀的高年級學生,他很專注,絲毫不受來往的人們的影響。 雖然很多人,也根本聽不到什么喧囂之聲。
這是在正在上歷史課的高年級學生
因為這個女孩這么特別的頭飾,我悄悄聽了她們幾分鐘的課,雖然希伯來語我完全聽不懂,但她的表演和押韻的朗誦及后來老師帶著他們討論的架勢,課堂好生動。我在旁邊的英文說明表上找到了提示:他們在上文學課,類似于我們的語文課吧。
這群小女生聚在服飾館前,正在聽老師講述婚禮上穿著的傳統(tǒng)服裝,而且,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服裝設(shè)計稿來上課的。
大衛(wèi)城,是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發(fā)掘的重要遺址之一。 我們?nèi)r有大量的小學生也在那里上課,比起博物館,大衛(wèi)城對他們而言簡直就是個游樂園;但是正在發(fā)掘的遺址區(qū)域就只能遠觀了。 高年級的來這些地方上課,也還是有很多發(fā)言和討論,而且老師特別有激情。
馬薩達要塞,是猶太民族反抗羅馬人統(tǒng)治戰(zhàn)爭中最重要的一個歷史遺址。 公元73年,逾越節(jié)這天,960位守衛(wèi)者及其家人集體殉難。馬薩達要塞也成為了以色列的歷史圣地,以色列軍隊的入伍新兵都要在這里做入伍宣誓,其中一句是“馬薩達再也不會被攻陷!”。要塞位于死海西岸,通過死海即達約旦,所以這里的每個班級除了帶隊老師之外,還有一名配槍的Security(安保),他們每次都跟在班級隊伍的最后,超酷。
低年級的學生活動以觀景和老師講解為多
高年級的學生通常都是席地而坐,要討論很多問題。
這是低調(diào)的Security (安保)哥哥
西墻隧道:記錄猶太第一第二圣殿的歷史,歷史課課堂。
每次遇到這些學生,我們都感慨他們可以這么上課,歷史從來不是故紙堆里的故事,傳統(tǒng)藝術(shù)也從來不是抽象的字句,這些是生動具體的,也是可以從中汲取靈感,可以給人以啟發(fā)的。我們家小朋友從以色列兩大藝術(shù)館回來后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讀了英文少兒版的藝術(shù)史,原本我以為那本書要等到她上高中才會讀。
后記:我家小朋友現(xiàn)在對歷史非常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