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最牛分級讀物《牛津閱讀樹》作者說,中國家長要切記英語啟蒙這三要素

2013
2017-9-28 09:29 轉載 · 圖片2

轉載自外灘教育

看點  《牛津閱讀樹》是國內引進的主流分級讀物。外灘微課67講特別邀請到《牛津閱讀樹》做作者Rod和Alex,合作30年的兩人現(xiàn)場創(chuàng)作故事,并給到中國家長閱讀方面的參考建議。他們認為,親子共讀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陪伴,家長要有時間陪孩子閱讀、并在共讀時學會向孩子提問,并讓孩子通過閱讀感受到“成就感”。

策劃 | 厲校麟  剪輯 | 洪宇哲

主講 | Rod、Alex 編輯丨李臻 

英語如何啟蒙?這個話題怎么討論,似乎都不會過時。

接觸過兒童閱讀推廣人、雙語啟蒙老師、英語老師等,大家都非常一致認同一個觀點:“一門語言的啟蒙,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

對于一個中國孩子來說,學習英語最好的方式也是閱讀。當然,此閱讀并非是我們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訓練”。

在國外,有非常多且功能強大、體系系統(tǒng)專業(yè)的分級讀物,為孩子們的母語啟蒙提供了多樣選擇。在網上隨便一搜,眾多分級讀物推薦,而分級讀物這個概念,在中國也日漸成為主流。

英國的《牛津閱讀樹》,可算得上引進國內主流分級讀物中名列前茅的一種。

其實,《牛津閱讀樹》有很多系列,每個系列都嚴格依據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分級閱讀標準開發(fā)。其中,核心系列就是一家人Biff、Chip、Kipper及一條小狗Floppy 一家人展開的。

而這一家人的故事,故事作者Roderick Hunt與插畫作者Alex Brychta從30多個故事,合作30年,創(chuàng)作出了今天的300多個故事。80%的英國小學引進《牛津閱讀樹》作為閱讀教材,全球130個國家流行使用這套讀物。兩人也因為在兒童閱讀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而被英國女王授勛員佐勛章(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MBE)。

在牛津大學出版社的促成下,我們外灘微課視頻直播欄目請到了《牛津閱讀樹》的兩位作者。Rod將近80歲,Alex已年滿68歲,這是兩位爺爺輩老師第一次來到中國大陸。他們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超出了外灘君的想象。

在微課對談中,Rod提到,他擁有視覺化超級思維。聽到什么看到什么,他都能馬上勾勒出一幅畫面,并且可以即時把故事情節(jié)寫下來。在英國,Rod與Alex保持一周1-2次的會面,溝通插圖該怎么畫,而兩人的合作,也不是簡單以故事為主插圖為輔,故事與插圖融合在一起,Rod要與Alex溝通該怎么畫,而Alex也要參與故事怎么寫。

Rod與Alex即興創(chuàng)作

兩人在直播中演示了一把,Rod即興講故事,Alex即興配圖,十幾分鐘,我們就感受到了兩人磨合了幾十年的那種默契。

當然,要符合牛津大學出版社分級閱讀標準,又要勾起孩子閱讀的興趣,創(chuàng)作一套以趣味性為基礎的精彩、剪短的故事組成的閱讀項目,Rod提到寫這樣的故事并不容易。

“我是通過寫故事來教閱讀的人,故事越短越難寫,因為使用的詞匯非常有限”,Rod說道。

Rod分享《牛津閱讀樹》故事角色來源

所以,在大家看起來很簡單的一本讀本,它涉及到了兒童心理學、兒童語言學習規(guī)律等諸多教學要素。雖然牛津閱讀樹起初是為英語母語國家的孩子而開發(fā),但在英語啟蒙這件事上,如何給孩子講故事,如何與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外灘君認為Rod提出的這三點要素(如視頻中提及),無論語言媒介是什么,應該都是通用的。

第一,時間。

第二,讓孩子通過閱讀感受到“成就感”。

第三,家長在親子共讀中學會發(fā)問。

閱讀,應該成為一項家庭常規(guī)活動;

閱讀,強調的是一起讀,而不僅僅是大人給孩子讀或者是孩子讀給大人聽;

永遠不要強迫孩子閱讀什么,給到孩子充分自由度,即便是連續(xù)幾周都要加家長講同一個故事。

……

不得不承認,短短十幾分鐘的對談,我們無法把這些問題聊透。

因此,外灘君特別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在關于《牛津閱讀樹》的閱讀策略上,我們提出了更多詳實問題,希望家長們在孩子英語啟蒙這條路上,能夠更加正確、有效。

B=外灘教育

O=牛津大學出版社

B:《牛津閱讀樹》與繪本有什么區(qū)別?孩子英語閱讀啟蒙,繪本和分級讀物怎么選擇?

O:英語原版讀物有兩大類型:繪本與分級讀物。

繪本,簡單來說是指以圖片來講故事的書,具有非常強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而且圖片的比例遠遠大于文字的比例;

而《牛津閱讀樹》 屬于分級讀物,分級讀物是指讀物呈階梯式分布,在一個完整的閱讀系統(tǒng)框架中促使ELL(English Language Learner)學生科學地提高閱讀能力。

分級讀物不僅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與故事性,而且根據其級別的不同,在文本難度、篇章長度、語言重復度、故事結構等方面都具有嚴謹與科學的級別劃分,兼具趣味性與學習性;《牛津閱讀樹》是一套完整系統(tǒng)的分級閱讀體系,不僅適用于課堂閱讀教學,也能適用于孩子與大人一起親子閱讀,孩子自主閱讀的讀物。

在孩子的英語閱讀啟蒙階段, 英語讀物的挑選應該考慮幾個因素:促進語感與音素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以及文字的重復率與可解碼度為首要考慮。

分級讀物對比繪本,在音素意識的培養(yǎng)、語言的可解碼度、文字的重復率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比較建議使用分級讀物作為孩子的閱讀啟蒙讀物。

B:我們知道《牛津閱讀樹》原是為母語為英語的孩子創(chuàng)作的讀物,那么對于中國孩子,有什么注意事項嗎?

O:被母語為英語的孩子廣泛閱讀的《牛津閱讀樹》擁有非常豐富的讀物系列,適合不同年齡段以及不同基礎的孩子閱讀。

其實,不管是母語為英語的孩子,還是中國的孩子,在閱讀讀物之前,都需要培養(yǎng)文本概念,比如認識封面、封底、扉頁、作者、插畫家等,再比如掌握翻頁的正確方式,了解文字閱讀的方向是從左往右,自上而下等等。

在掌握文本概念以后,孩子還需要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音素意識,感知語言韻律, 區(qū)分字母發(fā)音,劃分音節(jié),取《牛津閱讀樹》的Floppy’s Phonics Sounds and Letters系列為例。

家長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孩子逐漸建立文本概念,通過圖音結合以及字母發(fā)音的滲透,培養(yǎng)孩子的音素意識。

在閱讀過程中,家長與孩子可以通過討論故事圖片,聯(lián)系實際生活,加深對故事以及文本的理解,這一過程對于孩子的英語基礎并沒有要求。

此外,每本讀本的封二以及封三均為家長提供閱讀指導建議,可操作性強,不需要專職老師進行輔導。因此《牛津閱讀樹》不僅適合母語為英語的孩子,也適合中國的孩子閱讀,家長指導也非常簡便。

B:對于國內的非英語母語的孩子來說,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牛津閱讀樹比較合適?

O:《牛津閱讀樹》擁有非常豐富的子系列,涵蓋多個級別,適合不同閱讀階段的孩子閱讀。

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孩子,在進行自主閱讀之前,都要經歷掌握文本概念、培養(yǎng)音素意識、提高解碼能力、提升閱讀流暢度、詞匯量積累以及增強閱讀理解能力這一過程。

對于國內的母語非英語的孩子來說,從3歲起就可以開始閱讀并接觸文本概念,知道閱讀時,文字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這樣一個順序,并通過閱讀不斷接觸不同的音素,感知發(fā)音規(guī)律,感受語言的韻律等,逐漸建立音素意識。

B:英語能力一般的家長,都不敢和孩子一起讀《牛津閱讀樹》,覺得自己口音會影響孩子的正確發(fā)音,怎么看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O:這個問題的確非常具有代表性。其實,一個孩子愉悅的閱讀體驗在很大程度上寄托于家長的耐心陪伴。

親子閱讀最關鍵的不是讀,而是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書中的樂趣,看圖、賞圖、分析圖,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大人與孩子一起討論故事情節(jié),故事角色的設定,帶著孩子挖掘插圖的細節(jié),促進孩子視覺與空間認知能力的發(fā)展。當然,基于故事內容進行情感價值觀滲透,培養(yǎng)文化品質,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發(fā)問互動來提高閱讀體驗的。

孩子的閱讀流暢度慢慢提升后,自然對發(fā)音有正向作用。至于發(fā)音問題,如果真得擔心,現(xiàn)在的輔助工具特別多,完全可以借助《牛津閱讀樹》配套的音頻文件和官方網站上所提供故事視頻。

B:家長英語能力一般,孩子英語能力也一般的情況下,怎么親子共讀?可以分故事前、故事中、故事后來說明嗎?

O:在閱讀前,家長可以參考這樣一個思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引入故事內容;建立文本概念,推測故事大意;以及預熱重點內容,提前掃清一些潛在的閱讀障礙。

文本概念的建立,這在前面有提及,可通過提問封面信息,如對封面圖片的討論,猜測故事標題,在帶著孩子翻開一本讀物前,讓他們有最基本的判斷和認識。

《牛津閱讀樹》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背后包含了嚴謹?shù)拈喿x教學目的,有助于孩子鍛煉解碼能力以及提高閱讀流暢度,因此對于重復度高的音素以及高頻詞、重點詞匯等,家長也可以在閱讀前先和孩子預熱一遍,掃清閱讀障礙。

在閱讀中階段呢,建議家長引導孩子談論故事圖片,通過圖片理解故事大意,匹配圖片與文字內容,進行單詞解碼能力的訓練;通過對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細節(jié)的提問,促進孩子的記憶力、理解力、應用力、分析力、評估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家長還可以通過讓孩子預測故事發(fā)展走向,培養(yǎng)閱讀策略。這就是Rod說的“學會發(fā)問”,這一點極其重要。

閱讀后,家長可以結合實際生活,和孩子一起對故事內容進行討論或者話題延伸,共同回憶故事內容,讓孩子復述故事大意;或者以美術手工的方式創(chuàng)造故事角色的真實形象。此外,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故事內容的梳理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以上給出的閱讀建議,也只能說個大概,實際上,在親子閱讀過程中,興趣的培養(yǎng)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表現(xiàn)出厭倦了回答家長的提問、不愿意回答,家長則可以“放松”地去體驗親子時光,是那種有書陪伴的親子時光,享受這一過程就行。

B:家長怎么來判斷,孩子處于什么英語閱讀水平,屬于哪個等級并且挑選符合相應能力水平的讀物?

O:孩子英語閱讀水平的評估,簡單來說可以參考以下兩個維度:單詞識別以及閱讀理解能力。

在挑選讀物時,中國的家長除了可以參考出版社提供的級別劃分以外,還可以參考北美盛行的五個手指法則(Five-Finger Rule)。

隨便找出讀物中的一頁,讓孩子試讀,如果遇到一個單詞無法拼讀出來,或是孩子讀錯了沒有自己糾正過來,家長則豎起一根手指。

如果在該頁的內容未完成之前,五根手指都豎起來,則證明這本書太難,不適合孩子閱讀。反之,假如一根手指都沒有豎起來,則證明這本書太簡單,同樣不適合孩子閱讀。

一般來說,假如豎起2-3跟手指,證明該讀物是在孩子的可讀范圍以內,既不會打擊孩子的閱讀信心,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挑戰(zhàn),激發(fā)孩子的閱讀動機。

B:中國孩子英語啟蒙,家長需要牢記什么原則?

O: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了解到孩子英語啟蒙的重要性,今天,我們認為家長需要牢記的原則有以下:

1. 自然原則;

所謂自然,是指家長在家里創(chuàng)造一個自然的英語環(huán)境,從視覺布置、原版材料的輸入以及日常生活的交流中讓孩子自然習得英語;

2. 堅持原則;

孩子的英語啟蒙,有賴于家長的毅力與堅持。堅持營造英語環(huán)境,堅持進行英語會話,堅持給孩子播放原版的視聽材料,家長的毅力就是贏得這場英語啟蒙馬拉松的關鍵;

3.科學原則;

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遵循科學的順序,從聽說到讀寫,從磨耳朵開始,到鸚鵡學舌,簡單會話,再到拼讀能力、閱讀能力的提升,最終過渡到寫作能力。家長在這一過程中切忌心急,學習規(guī)律,尊重規(guī)律,尊重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速度,切忌拔苗助長;

4.興趣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活動形式和學習方式。

5.密度原則;

孩子的英語啟蒙并非時間越長越好,而是取決于接觸英語的頻率。每天保持15-20分鐘與英語原版材料的接觸,是孩子英語啟蒙的關鍵。


閱讀原文 回應1 舉報
贊16
收藏82
5年前
謝謝分享 學習了哈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水黛拉
水黛拉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