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怎么聽都聽不夠

2016
2020-8-11 10:54 原創(chuàng) · 圖片1


圖、文/文小妖

狐貍、狼、十二勇士、伊凡王子、公主……但凡有這幾個元素的存在,俄羅斯的民間故事就可以以各種形式出現,并不斷持續(xù)地講下去。這些天我的枕邊書便是《講了100萬次的故事·俄羅斯》,每天夜里,沉浸在這些故事中,想象力的空間就此打開……

講了100萬次故事系列集結了不同國家的民間故事,猶如一場文字盛宴,帶給大小讀者不一樣的閱讀享受。從《講了100萬次的故事·俄羅斯》來看,不難發(fā)現其故事風格是以大自然和動物、大自然與人這兩類為主。在俄羅斯兒童文學中,以動物和大自然為主要描寫對象的適合兒童閱讀或為孩子閱讀而專意創(chuàng)作的作品素來就有,其傳統(tǒng)頗為悠遠。

民間故事對孩子從來都有很強的誘惑力。而由亞·依·阿法納西耶夫所著的這本《講了100萬次的故事·俄羅斯》是繼格林兄弟童話之后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它對豐富俄羅斯兒童的文學讀物方面立下了自己的功勞。在這本故事集里,許多人物名字也許一樣,動物也還是那些動物,但是有趣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卻賦予了這些人物和動物不一樣的寓意。尤其是許多故事飽含了人生的智慧的同時,也揭露了人性善與惡的一面。

誠如在《公雞之死》這一則故事中,短小精悍且不斷重復的荒唐情節(jié)極富深意。一只公雞因吃小豆被噎著了,母雞去求他者幫忙的時候,卻被對方提出了各種要求,于是本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卻變得很復雜,母雞按著要求一個個求過去,做了許多不相干卻的事,待到最后取來椴樹葉子的時候,公雞已經被噎死了。其實不難發(fā)現,這種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常常出現,且常見,孰之過?故事明里寫動物,暗里寫人性,說白了,公雞的死,還不是人性里的自私基因做怪。與此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諷刺了母雞做事不懂變通,死搬硬套,結果導致了這樣的結局。在《講了100萬次的故事·俄羅斯》里的類似這樣的故事看似沒什么邏輯性、理性可言,可是細細品咂,不難發(fā)現,在這些荒唐的背后不過是人性的自然常態(tài)。

與此同時,冒險類的故事也是《講了100萬次的故事·俄羅斯》里的另主要類型故事,主人公們的經歷大抵都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錯誤中總結經驗,或由于自己的好心得到貴人幫助最終找到了人生的幸福。其實,這類冒險故事亦是成長故事,更是每個人的人生寫照,只不過故事將所有的挫折、困難和苦難進行了趣味化的提煉。

在故事集中的個別故事中,讀者會讀出一種似曾相識之感,比如類似于《漁夫與金魚》《青蛙王子》《灰姑娘》等故事的情節(jié),這是讓人無法忽視的一個有趣現象。因為這些故事最早都是通過口口相傳而留下來的,并沒有明確的來處,相同故事從不同的人口里講出來亦不相同,于是通過這樣不斷的講述,故事也發(fā)生了變化,情節(jié)也在不斷變化中變得豐富起來。這些同中存異的故事何嘗不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讓讀者感受到了更多元的存在。

我很喜歡《講了100萬次的故事·俄羅斯》開篇的這段話:“當厄運威脅猶太人,以色列拉比巴爾·沙姆·托夫就退回森林,點起篝火,低頭祈禱。這樣,厄運就能被避免。隨著時光流逝,這一任務落到了第二位拉比身上。他知道森林中那一處地點,也記住了祈禱文,但他不知道要生一堆火。然而,厄運同樣被避免了。第三位拉比只知道那處林中地點,至于火堆與祈禱文則一概不知。可是這一點足夠了,厄運也被避免了。最后,這一任務落到了拉比利茲恩身上,他對地點、篝火和祈禱文統(tǒng)統(tǒng)不知道。他只會講故事?!@就足夠了?!笔堑?,于人類而言,故事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它串起了人類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閱讀原文 回應2 舉報
收藏
5年前
這是適合大人看的還是孩子?
5年前
七祥 這是適合大人看的還是孩子?
孩子吧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文小妖
文小妖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