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教師,前不久目睹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班主任老師請一位家長和孩子一起來校面談,結果雙方雞同鴨講、全程尬聊。原來,這位爸爸是擴招前的大學生,可以算得上是學霸一枚,女兒呢,進入畢業(yè)班年級之后的學業(yè)表現(xiàn)恐怕只能用學渣來形容。這位爸爸不能接受,于是對現(xiàn)在的教育大環(huán)境發(fā)了一通牢騷;最終這次面談沒取得任何建設性成果。
一次面談郁悶了三個人:家長、老師、孩子。
其實這樣的情況很常見,現(xiàn)在學生家長中不乏是大學教授、醫(yī)學專家、企業(yè)高管或科研人員的,很多都擁有耀眼的高學歷,可是偏偏他們孩子的各項發(fā)展卻遠遠滯后于同齡人(不僅僅是成績)。
究其原因,包括并不僅限于以下幾條:
1、孩子并沒有遺傳到學霸基因
智商并不能拷貝不走樣式地傳遞給孩子,尤其是那些配偶明顯智力水平與另一位相差很大的,孩子的運氣只能祈禱了。結婚有風險,育兒需謹慎。
舉一個奇葩但是真實的案例,曾經(jīng)遇到一位爸爸是魔都某大學的老師,學歷顯然是傲視全班其他家長的。他兒子卻在各方面都落后于同學,不僅是成績倒數(shù),生活習慣也很糟糕,明顯是生理發(fā)育水平比同齡人要晚一到兩年。接觸過孩子母親后,老師遺憾地發(fā)現(xiàn),這位媽媽似乎自身能力也欠佳。她輔導低年級兒子的數(shù)學題可以全錯,給老師發(fā)的消息令人哭笑不得,家長會上的提問也莫名奇妙。結果,由于丈夫長期看不起自己的太太,夫妻感情也在育娃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問題,甚至于發(fā)生了一次由于孩子所有學科考試都不及格,丈夫把妻子和孩子都趕出家門的鬧?。怀洚斃夏锞说陌嘀魅卧谂u這個爸爸之余,也只能對這一家子報以深深的同情。
2、信奉“快樂教育”實則“啥也不做”
有的高學歷父母“書生意氣”,相信“只要靜等花開”即可,成了不作為的家長,漠視兒童早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明明是懶政卻要包裝為順其自然。他們的孩子在這種“民主”的教育模式下長大,習慣于隨意請假賴學,總是抱怨作業(yè)太多,學習工具丟三落四,上課隨意插嘴,發(fā)言言不及義;一旦遇到學?;蛘呱鐣呐u,就認為責任在于外界,是這個世界競爭太殘酷,而不知道是他們自己沒讓自己的孩子做好準備。
有的家長則在性格養(yǎng)成方面過于“文質彬彬”,不敢也不會給孩子樹規(guī)矩,這部分孩子就算過了低學段,到了青春期以后還是會出現(xiàn)大潰敗的現(xiàn)象。
曾遇到一個家長會跑錯教室的家長,原來他連自己孩子讀幾年級、班主任姓啥都沒搞清,平時則對孩子的學習完全放手,結果他的孩子不僅成績不佳,與他的感情也非常疏離。和這位爸爸面談,他振振有辭“當年我學習也沒人管,不也是高材生嗎”,老師只能哭笑不得——大哥,當年大家都沒人管,現(xiàn)在只有你不管啊。
3、家庭教育理念不合
高學歷的父母以及其他主要家庭成員,往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育兒寶典,卻彼此不能形成合力,反而互相拆臺,最終“培養(yǎng)”出一個與大家期望值都相反的孩子來。
我身邊的一個家庭,媽媽堅信打雞血,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輔導班報了無數(shù);而她的丈夫則言必稱“外國的教育怎么怎么樣…”,與妻子時常唇槍舌戰(zhàn),結果爭吵不斷,孩子卻迷茫無措,處于一個混亂矛盾的狀態(tài),東不成西不就。
4、學霸不一定會教
如果教師入職只需要一紙高學歷,那么不難想象會有多少不合格的教師在誤人子弟。當年的解題小能手,真的能深入淺出地教會自己的孩子所有學科知識嗎?要知道為什么英國要學習我國的教學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研活動,對學科教學研究有很大的投入,PISA測試才能出現(xiàn)無論農(nóng)民工子弟學校還是市重點學校孩子的表現(xiàn)相差無幾的結果。
舉個例子,我家那位工科碩士爸爸讓讀幼兒園的兒子學識鐘,一開始很順利地學會了認整點,于是爸爸歡欣鼓舞地再接再厲,指著6點05、7點14問兒子。兒子都答錯了,爸爸開始臭臉了,又“教”了一會,自信心崩潰的兒子哇哇大哭,而爸爸則氣鼓鼓地說兒子是個笨蛋。身為教師的我,趕緊救場滅火,把這個難題分解成若干個簡單問題,“分步驟解題”。讓兒子先觀察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時針在5和6之間是5點多,7和8之間就是7點多,這時候問他時針在9和10之間,他當然就明白是9點多;再提出該范疇內最難的問題,12和1之間是幾點,孩子稍加思考,也能回答正確,最終形成一個結論:時針在兩個數(shù)字之間,時刻就是那個比較小的數(shù)字(可以暫時不提出順時針的概念,畢竟一個不識鐘的孩子怎么能理解為什么是“順時針”)至于分針如何辨識,也大可不必在一天內學習,過幾天循序漸進即可。
雖然我不認可“世上沒有學不會的孩子”這前半句話,但我還真贊同“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后半句。
5、學科難度在增加
以魔都為例,中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xiàn)了許多我們這一代從來沒有學過的單詞;幾年前的物理競賽題可以直接作為中考一模試題出現(xiàn);語文要背誦的古詩詞、文言文是當年的數(shù)倍,很多課本中的詩詞甚至是我這個211大學文學碩士聞所未聞的。除此之外,社會日新月異,對學童的誘惑遠超當年;高考改革,讓學生需要掌握和精通的學科知識大大增加。
前段時間我給侄女用微信輔導了一篇初二水平的英語作文,我先生提出質疑,這篇作文難度也太大了吧?比如這個句子:Being open to different cultures ensures you to be a good tourist.他這個好歹英語也過六級的成年人看起來都有點費勁。殊不知,如今中上水平的初中生就得寫得出這樣的句子。
虎父無犬子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一昧的拿當年的自己來懟死自己的娃,很可能成了孩子眼中的對立面而不是學習的榜樣,因為造就每一個時代學霸的條件是變化發(fā)展的。
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長規(guī)律,適當調整家庭期望值,選擇最適合孩子的發(fā)展路徑,才是真正能體現(xiàn)高學歷家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