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基礎寶媽在家教出雙語寶寶”,這看上去好像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0基礎、弱基礎”寶媽已經(jīng)證實了這一點,英語不好的寶媽真的可以在不用報班和不請外教的情況下,就可以在家教出雙語寶寶。
這個分享就是實打實地教家長如何實現(xiàn)在家教出雙語孩子。
講方法前,我還是想說明一點:英語啟蒙沒有訣竅,如果非得找個理由,那就是堅持。至于家長的英語水平,發(fā)音水準,真的沒有大到可以影響孩子英文啟蒙的程度,所以各位寶媽們,不需要心急,按照這個路線來,堅持半年,絕對有效果。
進入正題:0基礎的家長如何在家實現(xiàn)英語啟蒙?
這個分享我會分成四個主題來講:
1.童謠資源-語感啟蒙
童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國內(nèi)沒有的語言環(huán)境問題,最推薦的童謠資源就是大名鼎鼎的《super simple songs》,這個資源的主歌有169首經(jīng)典兒歌,總共分成13大主題,覆蓋了2600多個常用詞,每一首的朗朗上口。像耳熟能詳?shù)腞ain rain go away、 Baby shark、If you’re happy等都是出自于這個歌單。
不知道的寶媽可以去《喜馬拉雅》APP搜,可以免費播放,家里有早教機的一般都能找得到。如果實在怕麻煩的寶媽可以去買一本sss的歌單書,這套書有9分冊,總共170多首歌,每一首都可以用點讀筆點唱,并且有配套的視頻,掃一下二維碼就能看非常方便。
那很多寶媽就會認為是不是只要給孩子聽就行了呢?當然不是。
舉一個例子:如果在沒有任何基礎和解釋的情況下給我們每天聽一個小時的德語,持續(xù)聽一年,你覺得你會學會多少德語呢?答案肯定是不可能學會。
所以這里就涉及到一個“可理解性輸入”的概念,雖然每天大量的輸入非常重要,但是最好也要建立的可理解的基礎上。
那我們?nèi)绾螌崿F(xiàn)有效的可理解性輸入呢?
最經(jīng)典的方法就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應學習法即“TPR教學法”。簡單來說就是名詞指著說,動詞做著說。
比如:看到蘋果直接說“apple”,想教孩子跳就直接“jump”給他看。
實現(xiàn)從聽力理解-肢體反應-語言輸出的這個過程。
這個過程盡可能不要用中文去翻譯,這樣可以快速建立孩子的英文思維,而不是和我們的啞巴英語一樣先把東西翻譯成英文隨后再輸出的句子中文思維。
那《super simple songs》就非常符合這個TPR的教學法原則。如果只是打算給孩子聽歌不給看視頻的家長可以提前做下功課,學著歌詞和孩子一起做動作。
比如我家孩子在一歲四個月的時候聽《hickory hickory dock》這首歌,連續(xù)聽了3天左右就對這首歌有了明顯反應,因為平時只要播放這首歌,我就會指著家里的鐘,幾次下來之后他們只要聽到這首歌,就會很自然地去找鐘。
現(xiàn)在sss都有相對應的動畫視頻,1歲半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讓他們伴著動畫一起看,這樣就可以把音-詞-畫面-情境的一個這樣的過程鏈接起來,而且不需要過多翻譯,孩子一看就懂,接受起來非???。
理論都講完了,那具體要怎么學呢?
重點來了,剛入門的孩子我們可以給他們制定一條童謠學習路線。
童謠學習路線:一周學會5首sss歌曲,下一周再換5首新的,以此類推。sss一共有170首歌,如果按照這個頻率下去的話9個月就可以把這170首歌學完了。
這個“學會”是要掌握,小齡寶寶不要求會唱,但是一定要理解,會跟著做動作,能聽懂指令做出反應就行。
學完這170多首歌就意味著:大概掌握了2600個聽力詞匯,1000多個高頻詞。只要有2600多個聽力詞匯量,那英語之路算上已經(jīng)上道了,只要不斷掉,后面的路可以說是非常順利了。
或者配一些由經(jīng)典英文兒歌編成的經(jīng)典繪本。
比如我們家最喜歡的有《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u you see》和《the wheels on the bus》。
這兩本書我們從孩子10個月大的時候開始看,看了無數(shù)遍,男孩子會非常喜歡《the wheels on the bus》,因為是有關車的。現(xiàn)在也會經(jīng)常拿出來看,邊看的時候邊唱,看起來很歡快。
這種書小的時候可以當興趣書和認知書,學歌曲和認識小動物,大了還可以做拓展或者學顏色之類的。這種經(jīng)典繪本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真的是有過人之處,建議家里都備上一些。
因此童謠啟蒙的這個方法算是最有趣最便捷同時效果又是非常好的一個方法!
2.善用原版繪本:原版繪本-地道表達
通過泛讀和精讀繪本來幫助孩子建立英文思維,拓展地道的表達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說到繪本的話那就要講到如何選繪本,選繪本有一點需要重點強調(diào),即切勿盲目選擇一些所謂的“國際大獎繪本”,因為有些經(jīng)典繪本雖然內(nèi)容很好,但是卻根本不適合孩子目前所處的年齡段,他們根本沒法理解。
比如說這本大名鼎鼎的《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
內(nèi)容溫馨的沒話說,可是愣是不知道如何講,講了孩子也不能理解,所以即使是獲得過大獎的書也要做功課,內(nèi)容一定要選和孩子認知水平相匹配的。
這本書我讀過一兩次,他們根本沒有興趣,坐不了多久就跑去玩其他的去了,這不怪他們,因為聽不懂當然不會喜歡。
所以這里再題外插一句,對于一些不喜歡看書的寶寶,你們現(xiàn)在可以去檢查一下家里的書是否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如果超出了,那就請果斷放起來,等大點再拿出來看。
對于小齡寶寶,我們可以用一些童謠繪本、發(fā)聲繪本、互動繪本來先引起孩子的興趣。
童謠繪本:就是剛剛我提到的《brown bear》《the wheels》這類的,這樣可以結合歌曲一起看,孩子真的會非常喜歡,看不厭。
發(fā)聲繪本:不是指那種一點就會發(fā)出聲音的繪本,而是這種爸爸媽媽可以根據(jù)繪本而模仿出聲音的繪本,小齡寶寶是非常喜歡爸爸媽媽發(fā)出這種聲音的。
互動繪本:就是這些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的繪本,比如這種翻翻書。
分級讀物:同時結合分級讀物來幫助孩子整句輸出,上一次有分《何挑選繪本》,大家可以再去看一下。
這是我家里一部分的分級讀物
3.善用原版動畫片:動畫片-情境對應
通過原版動畫片幫助孩子建立情境對應,進而幫助孩子搭建堅實的口語基礎。
講到動畫片的話同樣我們也需要挑選出合適的動畫片,一些難度較大或者超出認知水平的動畫片看起來不僅效率低,而且還浪費時間。
那到底如何挑選合適的動畫片,去哪里找?我之前都有專門分享過,大家可以去里面看下。關于什么動畫片的難易程度和適合多大孩子看的這里面都有詳細的介紹。
比如我家非常喜歡的《Yakee dee》,每一集都是一個單詞,把一個單詞以不同形式表達出來,看完一集基本就能掌握了,而且根本不需要任何解釋。
那是不是看完動畫片就完事了呢?當然不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環(huán)境和資源下把材料發(fā)揮到最大的價值。
我們可以選擇孩子最喜歡的一個動畫片,然后按照順序放給孩子看,不要一口氣都看完,和之前學習sss歌單一樣,每周有個計劃。
比如一周看5集,反復看。不要擔心他們像大人一樣會厭煩,只要他們喜歡看100遍都不會厭倦。
重點來了,看完之后然后把音頻找出來沒事的時候就播放給他們聽,這就可以從“動畫片變成有聲書”。這樣在可理解的基礎上既鍛煉了聽力鞏固了輸入,還可以保護視力,簡直是完美。
4.善用工具:工具-磨耳朵-糾音
對于零基礎和基礎薄弱的媽媽我們需要善于借助工具來幫助我們輔助糾音和幫助孩子磨耳朵。
可以有效地幫助媽媽糾正不標準的發(fā)音問題?,F(xiàn)在市面上有很多點讀筆,大家可以做下功課挑選自己合適和喜歡的。
我家用的是小達人,資源最廣,別人說音效不好,我用下來覺得完全OK的,沒有必要吹毛求疵。
可以日常磨耳朵培養(yǎng)語感,上面提到的歌曲和動畫片音頻都可以通過早教機解決。同時還可以彌補一些在職媽媽由老人或者阿姨帶娃的空白期??梢蕴崆斑x擇好一些課程定時播放,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幫助孩子磨耳朵。
我家用的是牛聽聽,用過的都說好,音質(zhì)真的無人能敵,資源也是杠杠的,唯一的不足就是電池有BUG!
好用么?我覺得好用,不用下載,直接讀就行,結合了點讀筆和熏耳朵機子的所有功能,但是很完美么?也不,音質(zhì)我不滿意,還有沒法拓展,所以大家根據(jù)自己情況買吧。
這里我推薦一些平時的熏陶課程:
1. supersimplesongs歌單
2. 讀過的原版繪本
3. 讀過的分級閱讀讀物
4. 看過的原版動畫片
這些東西都不要省,“聽”真的太重要了。小時候磨耳朵,大了聽音頻,學國學,和以后上培訓班的錢相比,這都不算啥?。?!
那我們家長如何提升自己的英語呢?
最近準備開展第一期免費課程,帶領大家積累原始1000詞匯量,課程有12個主題,內(nèi)容包含啟蒙歌,日常句式,分級閱讀和原版動畫等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有關英語啟蒙信息的可以私聊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