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基本》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你真的認識到了嗎?

2014
2017-8-27 10:53 原創(chuàng) · 圖片2

北上廣深,有來的,有走的,有來了又走,走了又來的。

去,還是,留,是個大問題。

最近引發(fā)大家熱烈討論的兩篇文章正好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一個離開,一個重返。

一個,無力承擔好學校學區(qū)房的高房價,離開北京。

一個,離開北京,一年后回到北京,然后又離開,現(xiàn)在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huán)境,去了廣州。

為什么?

說到底,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

北上廣深與其他城市的差異,是大的、外在的教育環(huán)境的差異;還有一種小的、內(nèi)在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也不能忽視,那就是家庭教育。

一旦已經(jīng)選擇在哪里定居,外在的大環(huán)境無法改變,那么家庭教育就更應該被我們重視起來。

與職場媽媽相比,作為全職媽媽的我,感覺自己身上的責任更加重大。有的時候甚至會很焦慮,就怕教育不好孩子。

那么,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閱讀來學習。

《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 輕松做爸媽》,正是一本適合爸爸媽媽好好研讀的好書。

本書的作者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專家,而是一對普通父母,高志宏和徐智明,育有兩子,這本書可以說是他們育兒之路的縮影與精華,適合中國的家庭,很接地氣。

他們所提倡的家庭教育理念是——讓孩子做主,這是一種尊重兒童,以兒童為中心的家庭教育。

本書的結(jié)構(gòu)非常清晰,共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以讓孩子自主為目標,要求爸媽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共同成長、充足陪伴、充分尊重、平等交流,為孩子創(chuàng)造自己做主的條件。

第二部分,爸媽要在家庭中建立自主的規(guī)則,培養(yǎng)孩子自主生活、自主閱讀、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良好情感和親密關(guān)系。

通讀全書,我發(fā)現(xiàn)《育兒基本》這本書特別適合存在以下幾種問題的家庭:

1. 父母包辦一切的家庭

孩子負責學習就行,其他的全部由家長來做。

2. 偽單親家庭

媽媽全權(quán)負責,爸爸當甩手掌柜。

3. 想要二孩的家庭

老大阻撓父母要二孩,或者兩個孩子相處存在問題。

其實,如果認清了以下幾點,上述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一  養(yǎng)育,是不控制孩子

之前她爸和我總是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以后一定讓女兒考個北京的大學。相信和我們同樣經(jīng)歷的父母有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shù),農(nóng)村出身,異地求學,來京工作,租房買房,生兒育女,好不容易站穩(wěn)了腳跟,都希望孩子以后能有個穩(wěn)定的生活,最好就是一直在北京呆著,上學、組建家庭,養(yǎng)育孩子,然后我給看孩子,她爸給做飯......想的有點遠哈??傊窍氚押⒆恿粼谧约荷磉?。

但是,讀完這本書,我們突然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成長其實是一個離開的過程,就像龍應臺說的: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想到這里不免感到很傷感。但是,既然已經(jīng)知道了孩子終究是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那么父母要做的,就要盡早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作者詳細地介紹了如何全面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性,包括生活、閱讀、學習和情感,涵蓋了如何自理、學習、表達以及適應社會等方方面面。

第二  養(yǎng)育,是不懈怠自己

明智成熟的父母,不僅應該接受孩子會長大,樂見他們的成長,更要樂于根據(jù)孩子的成長階段調(diào)試自己對孩子的態(tài)度和教育孩子的方式。

身為父母,不能停滯不前,否則就會牽絆孩子自由成長的腳步。

這就需要不斷閱讀,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要思考,反思,發(fā)現(xiàn)不足,改正;父母要經(jīng)常討論,溝通,發(fā)現(xiàn)問題要達成共識,一個白臉一個紅臉并不可取,要讓孩子知道在這些問題上父母的立場是一致的。

爸爸和媽媽的家庭觀,是給孩子的最好示范。

父母應該虔誠、莊重地經(jīng)營自己的感情,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一點點地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成家、相處、相守的能力。

如果爸爸從不做家務,孩子結(jié)婚后可能會覺得男人不做家務理所應當;單親家庭的孩子長大后可能會不愿結(jié)婚;眼看媽媽忍受家暴的女孩子結(jié)婚后可能也會一樣忍受家暴......

要學習如何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爸爸媽媽,要在他們各個成長階段提供恰如其分的幫助。

這就需要無論多么艱難都盡量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蝸居》里海萍假期回老家看女兒,女兒已經(jīng)長大了,會背唐詩了,已經(jīng)不再是當初躺在她懷里的小嬰兒了,可是她現(xiàn)在會的逗女兒的那些本事還是以前逗小嬰兒的本事,想想她當時是多么無助和辛酸。這也是她回來之后下定決心要買房子的根本原因,她想把女兒養(yǎng)在自己身邊,親自養(yǎng)育她,見證她的成長。

第三 養(yǎng)育,是雙向的自主

在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個“界限”的問題,父母和孩子雙方都不能越界。這個“”需要父母把握好,既不能過度放權(quán)(孩子成為小霸王),也不能過度壟斷(孩子沒有主見)。

作者把孩子和家庭中的事務大體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孩子的個人事務,由孩子做主,大人只在必要時提出建議。

第二層次:家庭事務中與孩子密切相關(guān)的部分,孩子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大人做決定時參考孩子的意見。

第三層次:復雜程度超出孩子建議和決策能力的家庭事務和大人的個人事務,孩子無需參與更不可主導。

顯然,生不生二孩的問題,是屬于第三層次的問題,是應該由父母做出決定的問題。

讓孩子介入二孩決策甚至主導此事的父母,就是在掌握界限的問題上犯了嚴重的錯誤。

作者建議爸媽應該首先商定好到底要不要生二孩,再商量好如何告訴大孩子,如何說服大孩子接受。

最后,想說的是,家庭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漫長的、不斷學習、持續(xù)改進的過程,盡早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既有利于孩子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也會讓你以后的日子比較輕松,這才是雙贏的局面。

全部文字首發(fā)微信公眾號:coffee愛讀書,歡迎關(guān)注!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3

推薦閱讀

火殘翼
火殘翼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