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帝都果媽不焦慮”,歡迎關注
標題中,52首唐詩是個虛數(shù),所以我打了個引號,真實數(shù)字應該是40首,后面會解釋。
在背詩這方面,果果起步要比很多小朋友晚一點。翻翻某些短視頻網站,4歲會背上百首古詩,似乎很常見。
此前之所以不重視,也是因為我小時候的經歷。據(jù)我親媽講,我四五歲背了一整本書的唐詩(多少首不清楚),上學的時候已然全忘光了。果果在兩三歲上過某右腦開發(fā)早教課,也背會了十來首詩歌,后來也都忘了。
所以,背的早或晚區(qū)別并不會很大,關鍵是堅持和持續(xù)復習。
01 先說下書籍的版本
某天,我僅為了湊單,隨意購買了一本《唐詩三百首》。大多數(shù)詩歌類出版物,都是按照由簡單到難的順序,或者參考部編版語文教材編排。而我那本書是按照詩人來編寫的。果果實際會背的前40首詩中,出現(xiàn)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次北固山下》、《從軍行》、《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望月懷遠》、《月下獨酌》等11首8句甚至14句的詩歌。所以這里我按句子數(shù)量折算了一下,詩歌數(shù)量顯得能多一點。
這11首詩歌,自然也都不在傳說中的小學必背的75首古詩詞中,不過有幾首出現(xiàn)在拓展的80首中,也有幾首被收錄在部編版初中和高中語文教材中了。
簡單說幾句,一是解釋下標題里的引號,二是提醒下爸媽們,也需要注意古詩詞書籍的版本。如果像我這樣,偶然興起,就是想熏陶下小朋友的文學素養(yǎng)及多認點字,是否按語文課本里背詩詞,顯得并不重要。畢竟字體大、內頁插圖也看的過去;這么說,權當自我安慰了。
(果果表示為了看漂亮的圖畫,每天才愿意主動看古詩的)
大多數(shù)家長購買詩詞啟蒙書籍,最常用的版本應該是綠皮的《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80首》,在各大購物網站上銷量遙遙領先。這比我買的版本還便宜,注釋、譯文、賞析都挺全,也有對應的音頻。不過字體偏小,內頁稍顯復雜。
還有這套《藏在地圖里的古詩詞》(同系列還有《藏在地圖里的成語》),也挺受歡迎,包括全部小學階段必背古詩詞,還把其發(fā)生的背景、地點都解釋了一番,另贈送一張地圖。因此,家長可以同時啟蒙詩詞和地理,對詩詞的理解或者也會更深刻一些,同樣也有對應的音頻。書籍定價較別的版本稍高一點。
此外,我看也有家長會選擇按照小朋友認知水平和年齡編排的詩詞版本,比如《千秋好詩詞》3-6歲。字體較大,可以掃碼聽音頻。但是沒有解釋,需要家長有一定文學素養(yǎng),當然也可以借助強大的網絡和詩詞類APP(后文會推薦)。
但總體來說,詩歌類書籍版本眾多,家長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購買,有的可能追求顏值,或者較大的字體、有的追求詩歌數(shù)量多、有的喜歡有思維導圖的版本(ps,我不喜歡)等。也有不少家長,從網上整理了電子版本,打印出來學習就夠了;也有的,每天放個朗誦或者吟唱的詩歌音頻聽聽,小朋友不知不覺就學會了。
去喜馬拉雅之類的APP搜,朗誦或者吟唱的詩歌版本眾多,選擇一個評價不錯、聽起來順耳、數(shù)量較多、最好還在持續(xù)更新的即可。
02 詩詞類APP來一個
為了拯救我貧乏的詩詞儲備,我前后下載了幾個詩詞類的APP,但其實好用的也不多。我推薦一個簡單干凈的詩詞類APP叫西窗燭。下載并登陸后,出現(xiàn)一個很簡潔的界面,如下。它其實不僅有詩詞,還有很多文言文。
我們主要使用它的文庫功能就夠了。在文庫里,按照選集分類,可以分成詩經全集、楚辭全集、唐詩三百首;也可以按照主題分類,分成愛、禪、茶等等;’按照寫景分類,可以分成春夏秋冬、山水日月等。同樣的,還可以按照節(jié)日、節(jié)氣、詞牌、時令、作者分類。
繼續(xù)往下拉,還出現(xiàn)了按課本、地理、詞牌、時令等分類。用好它,可以隨時隨地、根據(jù)不同情形來一段詩詞熏陶。
對家長們最實用的功能,可能就是按照課本分類了吧,收錄了很多版本(部編版、蘇教版,初中、高中不同階段)的詩詞。
以小學必背的《尋隱者不遇》為例,里面除了詩詞本身,還有評析、注釋、譯文、賞析、輯評,也有其他用戶朗讀的詩詞音頻,可以選擇最受歡迎的一個來聽。
對于每一個分類,都可以選擇加入學習計劃。家長可以幫小朋友錄音并上傳,可以很好的激勵小朋友。當然,也可以打卡(就是簡單按一下“打卡”按鈕,也可以后續(xù)再取消),用來記錄學習進度。
其他功能自行發(fā)掘,我覺得挺好用的。
03 什么時候開始背古詩?
部分家長有點心急,小朋友剛開始學說話,就開始詩詞啟蒙了。小朋友機械記憶力強,堅持背誦并不斷復習,至少背會沒太大問題,能否理解另說。
我們一直覺得背詩并不難,那么押韻、朗朗上口的,所以沒有急著啟蒙,事實證明也并不太難。
某天,手機彈出了一條新聞,說某某五歲兒童上了《中國詩詞大會》,表現(xiàn)令人驚艷。我就給果果提了一句“某某和你一樣大的小朋友已經背會了幾百首詩詞了,還上了電視節(jié)目呢。我們家連本詩詞書都沒有?!惫犃酥螅瑥臅苌戏鰜砹宋夷潜緶悊钨徺I、隨即被遺忘的《唐詩三百首》,并表現(xiàn)出了挺大興趣,就這么開始了。
這算是激將法嗎?
至于具體實施過程,也很簡單,就是利用碎片時間,比如飯前飯后、睡前醒后,拿著書本,搖頭晃腦、有感情地大聲誦讀。先復習已經背會的若干首,再讀下新的詩歌3-5首。讀兩遍詩歌,看一遍釋義。每次不超過半個小時。往返幼兒園的路上等其他時間,也可以提議“我們來回憶下xxx詩歌吧?!蹦壳埃∨笥堰€在興頭上,一般會主動給我們背誦。家長此時當然要稱贊一番,給點正反饋,更有動力。
重點就是保持興趣,不施加壓力大聲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熟讀成誦。
學習詩詞,也是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從最開始會讀、會背到準確默寫,了解字詞的準確含義,到了解詩詞體裁和意境,熟悉作者背景和創(chuàng)作特點,學會賞析詩詞、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到最后融會貫通,能夠將詩詞和背后的歷史地理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結合起來,也需要數(shù)年反復循環(huán)并不斷深入。
我個人覺得,5歲多開始啟蒙,理解力會比兩三歲強不少,效率也會更高。再大一點,理解力和接受力都會更強一點,效率或者還會更高。連我這個成年人,詩詞儲備本年僅限于當年課本所學,現(xiàn)在跟著小朋友學會了一些不曾背過的詩詞,都仿佛覺得文學素養(yǎng)有所提高。
所以,什么時候都不會太晚,保持興趣并堅持下去就好。
另外,我把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有的古文(三字經等兩篇較長的除外)、詩詞總共126篇,全部都整理好成一個文檔了,一首一頁,需要的關注公眾號“帝都果媽不焦慮”,在公眾號后臺回復“詩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