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于親子英語學習第1年10個月
這個月翻車了,應該說這個麻煩在幾個月之前就遇到過,只是沒有引起重視,看來這個“坑”需要點時間填平了。
聽原版遇到大麻煩——只能聽懂我講英語,原版音頻聽不清,沒看過書和動畫的原版音頻聽不懂。
一直以來都是親子閱讀,我是一套一套往家搬一本一本吭哧吭哧的讀,有的讀了很多遍,都能背下來,娃還經(jīng)常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輸出沒問題導致我都忽略了聽原版的問題。偶爾一天晚上聽了350L(現(xiàn)在親子閱讀在500L)的完全沒有看過的書的原版音頻,竟然說聽不懂。這是怎么回事?太難了嗎?我試了滾瓜爛熟的dogman音頻(外國人讀的),還是不行,又試了幾個300L的,還是半懂狀態(tài),這是要滑到0基礎了不成?打擊讓我再度陷入懷疑——孩子之前到底是看懂的還是聽懂的?最終,在我播到frog and toad這套前剎住了車,這也是完全沒看過書的,純裸聽讀到a story時,笑到前仰后合。我這才平靜下來,然后進入反思階段。
我的反思:原版聽力少不了
為什么聽不懂?
語音方面,語速快,連讀弱讀聽不清,音質(zhì)不好。這三點是我聽的時候困擾我的。完全沒看過圖想象光聽想象不出畫面感(不知道孩子有沒有這個認知問題),300L的書故事情節(jié)少多是聽音識圖,音多依賴于圖。
心理方面,讓孩子純裸聽(第一次聽,并且完全沒看過書和圖)就猶如游泳新手剛?cè)拥舾“?,急需安全感和控制感。Gigi純裸聽時會注重每一個實詞的意思,會問這是什么意思。一旦不懂,可能會造成困擾和打擊,有書有圖畫能猜個大概,純裸聽就猶如踩空,一旦幾個詞不懂,幾乎全篇覆沒。
這是我分析出的原因,起決定性的還是語言方面,連讀弱讀確實是我等中國普通媽媽的望塵莫及能的。
所以像很多文章都說家長口音不重要不重要,我之前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現(xiàn)在覺得這需要2個前提:1啟蒙入門階段不重要。2接受到的原版聽力的量遠大于媽媽閱讀的量。
如何修復填坑?
這是落下很久的功課,也是必須要攆上的功課。否則英語真的變成我和娃之前的一種特殊語言了。
1、增加原版輸入。
增加原版輸入,我讀完一二遍,知道大概意思后,以后陪讀聽音原版音頻,每天專注的聽在2個小時以上。音頻都有時間,比較好計時,現(xiàn)在都是有橋梁書,幾乎都是20-30分鐘,每天聽4本是正常的量。加上我讀寫新書,差不多保證3小時輸入。
2、減少動畫輸入
減少動畫輸入,是因為我又重新審視了下動畫片,包括64zoo lane,查理和羅拉,發(fā)現(xiàn)語速都有點快(本土孩子的正常語速對學習的孩子來說是快的),所以以后動畫片難度需要降檔,主題貼近生活。動畫片要和孩子一起看,并且難度把關(guān)。
暫時實行2個月,看效果,再更新跟進。
6月學習的書:
6月的動畫片:
6月的裸聽:
7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