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英文原名是《Educated》,從英文名上我也能借鑒反思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中文名翻譯得很詩意,譯文也是行云流水,很能體現(xiàn)譯者深厚的中文功底。
看到目前,我有幾點感悟。一是原文作者塔拉的父親,一個原教旨主義的瘋子,摒棄現(xiàn)代文明的教育,天然養(yǎng)育了幾個孩子。在塔拉的描述當中,很多次父親瘋狂的舉止分別把幾個孩子屢次置于異常危險的境地。他那種相信世界末日,拒絕現(xiàn)代文明的瘋狂,讓我想起一句話:再荒唐的信念或說辭,總有1/5的蠢貨會相信。這也是世上為什么有那么多的詐騙手段。因為經(jīng)過篩選,總有20%的人會相信,會上當。塔拉父親的執(zhí)迷不悟,幾乎是完全毀掉了孩子的成長。有幾個孩子長大后覺醒,逃離了他的魔掌。即使是逃離成功的孩子,比如塔拉自己,也是深深自卑并懷疑自己惡臭的童年。塔拉的年齡和我不相上下。雖然我生活在不發(fā)達國家,而她生活在最發(fā)達的美國,我都對她的不幸童年深表同情。就連我都對他父親的生活和教養(yǎng)方式大感詫異,更何況生活在蜜罐中的美國人自己!
我的第二點感悟是,哪怕深陷深淵,只要自己追尋真理,一定能擺脫深淵,重獲光明。塔拉的一位哥哥泰勒,還有塔拉自己,會自己學習,自己從書本尋求理想。并被理想之光召喚吸引,從而重新走上文明社會的正軌。這也是教育的意義,正是原書名《Educated》要表達的。
越讀到后面,越是欲罷不能。既感嘆作者在擺脫原生家庭中的彷徨和曲折,又感慨作者強大的內(nèi)驅力,為了獲得更好的教育,進入更好的世界,而發(fā)奮讀書,甚至對哲學家的原文都能夠信手拈來,隨時背誦一段,讓她那些在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中長大的同學都驚為天人(此次不是她原話,是我看書中領悟的)。
一位患有躁郁癥的父親,一個唯唯諾諾附庸的母親,養(yǎng)育了7位子女。罔顧孩子的安全,經(jīng)常把他們置于生命危險的境地,瘋狂的夫妻倆認為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孩子們在這種危險的,高壓有毒的環(huán)境中長大。有3個孩子還能奮發(fā)圖強,自主學習。但是還有4個孩子,還是被家庭所拖累。其中有嚴重暴力傾向的肖恩,是所有弟弟妹妹們的噩夢。塔拉為了擺脫父親洗腦的魔咒,擺脫肖恩的暴力,一次一次進行地理位置的逃離。哪怕她已經(jīng)進入了文明社會,但是出身和成長過程中的惡臭,那種從小種下的心靈枷鎖,一次又一次讓她回到原點,回到家庭那座大山。就像塔拉的第一位男朋友查爾斯說的那樣:“我救不了你,唯一能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币淮未蔚妮喕兀淮未蔚木融H,塔拉傷痕累累,心理嚴重創(chuàng)傷。但是她沒有被打敗,一次又一次從地獄里爬出,只為了更好的明天。她一直在路上。
一個人,可以跨越山海,對地獄進行地理隔離。但是一個人,又如此眷戀家庭,一次又一次主動返航。雖然她已經(jīng)被世俗社會和文明社會所接納,但是塔拉內(nèi)心還是渴望被家庭重新接納,哪怕不被父母和兄長接納,被姨媽舅舅姥爺接納,也是一種幸福的回歸。雖然她自己給書名叫《Educated》,意味只有教育,才能拉人出地獄。但是,教養(yǎng)過程中的魔音洗腦,亦是如此根深蒂固。她的哥哥泰勒,雖然取得博士學位,躋身教授,但是還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接種疫苗,他認為那是陰謀。她自己亦是,一次次回到原點,回到魔窟,受人操控。
回到另外一點,塔拉的內(nèi)驅力驚人,她能在繁重的廢料回收工作中,抓緊時間自主學習,在學校里哪怕像一個傻子一樣一無所知,但是她知道去電腦上搜尋資料掃盲,她知道去圖書館博覽群書。當她和劍橋同學去意大利羅馬旅行的時候,別人父親是外交官,教授等高級知識分子,從小在金碧輝煌的音樂學院里學習,而塔拉自己,從小在垃圾場長大,只有16歲以后上了大學才算真正接觸系統(tǒng)的教育。但是這都不影響她在學術界閃閃發(fā)光。一個人,需要活出生命的意義和精彩。即使深陷泥潭,還有1/3的人,不向命運屈服,總能唱響生命最強音!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2304人有 · 評價696 · 書評22[美] 塔拉·韋斯特弗 著;譯新經(jīng)典 出品南海出版公司 /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