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太費勁,沒效果?問題可能出在這

2019-3-25 18:05 原創(chuàng) · 圖片12

  常常有朋友來跟我探討親子英語啟蒙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我剛開始給孩子做英語啟蒙,可是那么多繪本、動畫,看得我頭暈,完全不知道從何入手?”

“我知道日常對話非常重要,可真到那場景,一張嘴卻不知道該說什么?”

“繪本該怎么講?要不要中文解釋?我只會照著書念,孩子不喜歡,現在一說讀英文繪本就跑。”

“我囤了無數資源,還照著人家說的方法天天讀繪本,磨耳朵,可快兩年了孩子還是不會說。為什么人家的方法到我這兒就行不通呢?”

朋友們的苦惱和困惑有很多,我總結下,問題主要集中在這三個方面:

第一,啟蒙材料選擇不合適

家庭英語啟蒙的最大優(yōu)勢是自然習得,但習得需要大量的英語資源。

而市面上海量的繪本、兒歌、動畫、分級讀物、音頻視頻,良莠不齊,難度不一,選擇是個大問題。


好的啟蒙材料,必須滿足四個條件

1、富含真實的生活場景

2、足夠有趣

3、符合孩子年齡及認知發(fā)展階段

4、語言難度與孩子英語水平匹配

如何篩選和規(guī)劃,不僅需要父母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還需要有一定的專業(yè)眼光

否則就會出現給一歲孩子看《托馬斯小火車》(難度系數非常大)這種完全無效的做法。

第二,缺乏科學的方法

英語啟蒙看似簡單,其實有效、無效、高效之間的差別全在方法上。

同樣是唱兒歌,是鸚鵡學舌的“唱”?還是充分理解意思的“唱”?可不是一回事。

同樣是讀繪本,是照本宣科的“讀”?還是通過角色扮演、游戲互動的“讀”?效果差出不止十倍。

啟蒙過程中沒有用對方法,就會出現照葫蘆畫瓢,形似而神不似的問題 ,別人用這個材料效果很好,自己用卻沒效。

第三,堅持不下來

下決心很容易,但長久的堅持真的很難。今天有事、明天累了、后天沒想好學什么,中途一碰到困難,很容易退縮甚至放棄。

但是,不要忘了,時間是語言學習的重要條件。

   研究表明  

獲得最基礎的口頭表達能力(聽說)所需輸入時間為400小時左右。

每天30分鐘來算,大約需要兩年。請注意,這里的30分鐘,是持續(xù)不斷的有效輸入。

我們花了大把銀子報的培訓機構,一周兩次課,一次一個半小時。之所以效果不佳,就是因為輸入時間不夠。

一句話總結,親子英語啟蒙是個低門檻,高技術含量的活兒。
 

門檻兒低,只要父母有高中英語水平就可以去做。

技術含量高,沒有專業(yè)的二語習得理論的指導,費時費力還很難有好效果。

“但總不能讓每個爸媽都成為語言專家吧?”

并不用。

把專業(yè)的事情,交給專業(yè)的人去做吧。

巴迪英語就是在幫助非英語專業(yè)家長解決如何在家?guī)Ш⒆恿暤糜⒄Z的難題。

他們的專家團隊根據國際上最先進的習得理論和語言教學法,基于大量啟蒙成功經驗,開發(fā)了最適合中國家庭的親子英語啟蒙課。

這里有:

精心設計的主題場景

課程主題圍繞日常生活場景,包括穿衣、刷牙、吃飯、洗手等生活場景;躲貓貓、玩球、搭積木等游戲場景;交朋友、游樂場等社交場景。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這些場景每天的重復出現頻次高,父母能隨時隨地的和孩子講英語。


精挑細選的課程材料

課程里用到的兒歌和繪本,都是從上萬首兒歌繪本中以專業(yè)標準挑選出來的

他們的特點是:用詞簡單易懂、符合孩子喜好、適合非母語環(huán)境下孩子的英語啟蒙。

這些資源都是歐美暢銷幾十年的經典之作,生動有趣又不乏藝術性。


大量游戲互動和真人演示

真人互動有多重要,大家可以看看巴迪英語公眾號以前的寫文章《華盛頓大學教授:孩子學語言不是拼天賦而是拼父母》。

當然,它有多重要,就有多難。很多父母們都說,在給孩子做英語啟蒙的時候覺得最難的就是互動。

這一點,我們也貼心的考慮到了。所以課程為每首兒歌、每本繪本和每個動畫都設計了有趣的親子互動小游戲,并有真人演示,讓爸爸媽媽們參考,讓孩子模仿。

互動做好了,孩子開口講英語就是分分鐘的事。


融入最先進的教學法

他們的課程融入了國際領先的教學手段。比如二語習得領域中的TPR(全身反應教學法)、CLM(交際式教學法)等。

他們又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獨創(chuàng)了五步學習法兒歌導入—會話運用—繪本復現—泛聽拓展—音頻強化,把語言深深地印刻在孩子心中。

方法找對,事半功倍!全新方式的親子英語,開啟寶寶英語啟蒙之路。有興趣的寶媽可以關注巴迪英語啟蒙公眾號報名體驗課!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1

推薦閱讀

小禾媽咪呀
小禾媽咪呀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