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說的道理孩子完全不買賬

2021-4-26 10:34 原創(chuàng)

今天聽到一位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自己也已經(jīng)身心俱?!?/p>

事情是這樣的。

這個小男孩平時喜歡看書,經(jīng)常看很久不休息,另外睡的也比較晚。最近因為檢查出近視,家長很著急,帶著四處求醫(yī)。眾說紛紜。結(jié)論就是要經(jīng)常休息眼睛,注意寫字坐姿,早睡這樣的老生常談。

事情本身很平常,但關鍵是事后家長和小朋友的不同反應。家長表現(xiàn)出一定的焦慮,就不斷地教育孩子要注意…注意…注意…。孩子可能也天天被說覺得很煩就頂了家長幾句,大意就是什么都不讓我做,我還不如戴眼鏡呢。可想而知這句話對家長的殺傷力有多大!

相信這樣的事情在親子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往往你的一番好意在孩子那里就是很難接受,原因就在于彼此不同的立場和反應。相信家長的想法大家都懂。至于孩子的想法,我們可以試著換位思考一下。正在專注地看書卻被家長打斷“不要看了,當心眼睛?!北緛碛袀€想法想和家長分享,卻遭來拒絕甚至訓斥“幾點了,還不睡覺”。于是孩子的耳邊總是一些不行,不可以,近視眼…時間久了確實會有一些逆反。

為什么會這樣,這背后真正的動機是什么,我想到了自己之前的一個分享。關于《全腦教養(yǎng)法》這本書。孩子的大腦和我們成人的大腦確實會有一些不同。

在這本書中提到大腦的工作原理:下層腦相對更為原始,負責人體基本功能、與生俱來的反應和沖動以及強烈的情感。上層腦進化程度更高,控制著一些重要的高級分析思維功能,包括:明智的決策;控制身體和情緒;自我認識;共情力和道德感。

上下層腦未整合時孩子的表現(xiàn):孩子的情緒一觸即發(fā),無法控制,完全失去理智。

整合后的表現(xiàn):上層腦可以幫助孩子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考慮后果,三思而后行,做出正確的決定,并考慮別人的感受。
 

這就是很多孩子遇到的問題。所以家長此時需要改變和孩子溝通的方式,讓他能夠理解。

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動腦莫動氣:在應激狀態(tài)下,調(diào)動孩子的上層腦,而不要刺激下層腦。不要隨便說“我說了算”。應該問問題,用商量代替選擇和談判。
 

大部分孩子的逆反不是真的逆反,而是他們對于我們命令的一種應激反應,我們成年人需要理解這背后的道理,然后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教育,最后達到我們的目的。


回應 舉報
贊3
收藏1

推薦閱讀

迦糖有益
迦糖有益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