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運動和力
8.1 牛頓第一定律 (又叫慣性定律)
1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變量法),是為了使小車滑到斜面底端時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的距離的長短來體現(xiàn)(轉(zhuǎn)化法)。
2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3 、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實驗事實和科學(xué)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驗證。
4 、慣性
⑴ 定義:物體保持 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 的特性叫慣性
⑵ 性質(zhì):慣性是物體 本身固有的 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 任何時候、任何狀態(tài)下都有慣性 。
⑶ 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性力的作用,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與物體的形狀、速度、物體是否受力等因素?zé)o關(guān)。
⑷ 防止慣性的現(xiàn)象:汽車安裝安全氣囊 , 汽車安裝安全帶。
⑸利用慣性的現(xiàn)象:跳遠(yuǎn)助跑可提高成績 , 拍打衣服可除塵。
⑹ 解釋現(xiàn)象:
例:汽車突然剎車時,乘客為何向汽車行駛的方向傾倒?
答:汽車剎車前,乘客與汽車一起處于運動狀態(tài),當(dāng)剎車時,乘客的腳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隨汽車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繼續(xù)向汽車行駛的方向運動,所以…….
8.2 二力平衡
1 、平衡狀態(tài):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稱為平衡狀態(tài)。
2 、平衡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 、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線)
4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
⑴ 根據(jù)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①當(dāng)物體不受任何力作用時,物體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
②當(dāng)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物體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平衡狀態(tài))。
③當(dāng)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改變。
⑵ 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
② 當(dāng)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物體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斷物體受平衡力時,要注意先判斷物體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還是豎直方向)處于平衡狀態(tài),然后才能判斷物體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 當(dāng)物體處于非平衡狀態(tài)(加速或減速運動、方向改變)時,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 、物體保持平衡狀態(tài)的條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8.3 摩擦力
1 定義:兩個 相互接觸 的物體,當(dāng)它們發(fā)生 相對運動 時,就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2 產(chǎn)生條件:A 、物體相互接觸并且相互擠壓;B 、 發(fā)生相對運動或?qū)⒁l(fā)生相對運動 。
3 種類:A 、滑動摩擦 B 靜摩擦 、C 滾動摩擦
4 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壓力的大小 和 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
5 方向:與物體 相對運動 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 測量摩擦力方法:
用彈簧測力計拉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相等。
原理: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 , 物體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二力平衡)
7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 、增大壓力B 、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
8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 、減少壓力 B .減少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C 、 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 D 、 使兩接觸面分離 ( 加潤滑油、氣墊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