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小學教育可以比你想象的還寬闊

2015
2011
2023-3-17 11:07 原創(chuàng)

小學教育可以比你想像的還寬闊

作者:彭明輝

小王子這本書一直試圖告訴我們一件事:人一長大,就再也沒有能力了解孩子的世界。連帶地,我們也警覺不到孩子是用另一種方式在看世界的。尤其在小學階段,我們急著想看到孩子在功課上的成績表現(xiàn),希望藉此確定他未來在社會上有優(yōu)勢的競爭力,并從而或者解除我們的焦慮,或者強化我們的虛榮心。

因此,一方面小學階段許多攸關孩子一生幸福的成長空間被擠壓了,另一方面我們又經常用錯誤的評量標準在決定哪個孩子(或孩子哪方面的能力)較值得栽培。結果,攸關未來的能力被荒廢了,沒必要的繁瑣細節(jié)又過渡地被強調了;值得被栽培的小孩被父母傷害了,得寵的小孩卻又被誤導了。如果我們不能從較寬廣的視野來重新給小學階段的學習與成長定位,我們所有的努力只是在戕害小孩;如果我們不能跳出成人世界習慣的成見,我們永遠找不到小學教育的方法。

一、 從終生學習看小學教育

很多人不再那么看重小學教育了,好像初中聯(lián)考一廢除,國小就變成一個多余而無所適從的單位與成長階段,因此,一方面才藝班和英文班吸引了更多家長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小學教育階段的成長目標卻變成了一片空白。

一位同事告訴我:反正國中起她們就要面對地獄般的生活,現(xiàn)在只要讓她們快樂就好!但是,小學還同時是培養(yǎng)孩子人格雛形的階段。荒廢了小學階段孩子人格雛形的培養(yǎng),長大后或許就來不及了。因此,我們必須把眼光拉遠,從更長遠的教育觀點著眼,回過頭來看小學階段的成長與教育目標。

從一位大學教師的觀點來看,我對今天國內最優(yōu)秀的研究生感到既憂心又失望。孫運璇大學一畢業(yè)就當了黑龍江發(fā)電廠的廠長,現(xiàn)在的博士生甚至都要拿到學位了,情感與人格的成熟度卻還像青春期的小孩,不夠成熟,不夠有擔當。而大學部的學生好像絕大部分都掉到一種二元法的分類里:要不然就是認真讀課本,要不然就是打電玩、玩論壇、追女朋友,一付無所是事的樣子。

許多人都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學生,除了別人要他做的事之外,從來都想不出自己要做什么;除了應付功課的能力之外,好像其他的情感能力和人格內涵都嚴重地欠缺開發(fā)。許多小孩都變成了「草莓族」:看起來鮮紅可愛,隨便捏一下就爛得汁液遍地;而所謂的「高材生」,知識技能遠比我們當年發(fā)達,十幾歲就會自己組裝電腦,可是對人生的理解與想像,卻空洞得可怕。

有時候我看了不忍心,想引導他們一些人生觀念。一些最「認真進取」的學生竟然會說:「老師,我選你的課是因為課表上寫著『控制系統(tǒng)』。如果你想談別的話題,可不可以另外找時間。我覺得你這樣上課不講正課,有點對不起想學的學生,也對不起納稅人的錢?!?/p>

后來,我干脆到通識教育中心開「科技與人文」的課,只講給想學的人聽。沒想到,許多我在高中時早已清楚的觀念和課外書,對他們而言卻非常玄奧。更糟的是,即使我每學期都當?shù)魧⒔种坏娜?,還是有人在這種選修課里睡覺。我只能承認:人的價值觀在高中就已略具雛型,到了大學,他們只會根據(jù)既有的價值傾向去選擇哪些話要聽,哪些話不聽。到了大學,才要一個人開始去思考人生的問題,實在太晚了。一個高中畢業(yè)時還沒有一點點熱情的人,我沒有能力教!一個對人生沒有任何憧憬的人,你能寄望他在大學里面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理想?

可是,假如一個小孩到了國中畢業(yè)時還不曾喜歡過任何東西,他到高中時又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最起碼的熱情,和對于人生的憧憬?由此倒推,我不得不認定:我們必須在小孩子小學畢業(yè)以前培養(yǎng)出他對人、動物和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對自己最起碼的信心;以這些情感和自信為基礎,他才有機會在國中階段藉著簡單的文學作品(詩歌、散文)去進一步深化他對這個世界的情感,并且去豐富他對人生的想像;也只有當他內在情感較豐實,對世界與人生的想像較活潑以后,他才有機會在高中階段藉著傳記、小說、歷史故事與粗淺的哲理文章的引導,發(fā)展出對人生初步的憧憬,并且學會藉著前人的心路歷程去思索自己的未來。

這樣子培養(yǎng)出來的高中生,他對人生所知雖然有限,但卻有很模糊而寬廣的憧憬,以及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熱情,這樣子他才能夠冶游于大學所提供的寬廣知識領域,從中尋找最適合他發(fā)展的一條路。否則,大學教育其實只是一種浪費。

可惜的是,我在大學所看到的,是學生一屆比一屆空洞。仔細尋索這些現(xiàn)象背后可能的原因,我發(fā)現(xiàn):在高中畢業(yè)以前我花在思考自己的問題的時間,遠比現(xiàn)在的許多碩士畢業(yè)生還長。他們從小就忙著功課、電視、電玩、旅游、才藝班,從小就在父母的安排,和商業(yè)產品的誘惑下過活,哪有時間靜下來為自己想一想?一個沒有機會為自己想一想的學生,一個在求學過程中從來不曾因為聽到哪一段話而眼睛亮起來的小孩,你要如何期待他有自己學習的意愿?你要他如何對人生有所憧憬?你要他如何成熟起來?

說穿了,大學教的是聰明的學生,這種學生只要給他時間和學習動機,他什么都可以自己學得會;可惜的是,大學重新給學生學習動機就太晚了。

小學老師呢?其實他們可以發(fā)揮的空間非常的大,只不過在過去被刻板的教育目標和教材所限制而已。

在過去的教育傳統(tǒng)下,小學教育過度注重知識性的細節(jié),而且不太容許小孩有犯錯的機會。我覺得這是一種浪費。就知識的教育而言,小學階段的任務根本不應該太吃重,只要足以應付中學的課程需要就可以:寫寫國字,會一些簡單的計算,其它科目學會多少似乎都沒有多大的關系。我總覺得,國小階段不需要注意過多的細節(jié),算數(shù)只要觀念對,不小心計算錯的毛病上國中后再更正就可以。國文偶而寫錯別字,雖然麻煩一點,但是也沒必要要求到一字不誤的程度。

我太太是一位國中老師,注意到國中國文課本的難度降低了,結果有些老師就要求學生錯一個字也不可以。我總覺得,這是一個不恰當?shù)陌l(fā)展方向。與其每年學五百個新字詞,但只容許學生有十個以內的錯誤,還不如每年教一千個字詞,但容許學生有一百個疏漏。這樣子,不但真正學會的新字詞數(shù)目更多(九百比四百九十),而且更容易(因為容許有較高的犯錯率)。其實,人不是機器,誰不犯錯?尤其是國小階段,犯錯更是難免。小孩犯錯,有時候真的是笨,有時候卻是太有想像力,老是想到一些老師預期不到的問題上去。

我兒子第一次月考作弊:抄同學的答案?;丶椅覇査?,他說老師要他們認真寫,會的要寫出來,不會的也要用心想一想。他不想讓老師覺得他不認真,考卷沒寫完,所以不會的就問同學。我們才知道: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考試」。大人被社會規(guī)范一再「制約」,面對各種規(guī)矩,總覺得天經地義的只有一種理解的可能性;但是對小孩子來說,所有的規(guī)范他都不懂,所以他仍保有一切我們無法想像的理解方式。所謂的「犯錯」,有時候只不過是他對事情有跟大人不同的理解而已,既不必然意味著低能,更不必然意味著「頑強」。所以容許他一些犯錯的空間,只要不致于變成「驕縱」,他反而可以更放心地在和大人互動的過程中學得更寬廣的知識;如果完全不給他犯錯的空間,反而會讓他或者過度緊張而無所適從,甚至焦慮過度而退化,或者干脆變得被動而死板。

我從小學就大量地亂讀書,在沒有人可以問的情況下,許多書都半懂不懂地讀下來。書讀多了,很多字詞從沒查過解釋也知其大意。到高中階段,不看注釋就能輕松地讀唐宋文,甚至可以讀秦漢文。因此,作文和閱讀的能力遠遠超出同年級的同學,是國文辦公室公認的才子。但是,我卻因為從來不肯背解釋(甚至很少去看),所以考試時老是東扣一分西扣一分的,在班上從來不曾進入前三名。這個個人的學習經驗讓我體會到:過份強調「不犯錯」的能力,其實只是逼迫學生耗費龐大精力,在瑣細無用的支節(jié)上。還不如讓他們省下這些精力,去奔馳在更寬廣的未知世界,讓他們學著如何忍受半懂不懂的不安,靠自己的能力在無涯的知識領域中摸索前進,這對他們的未來才更有用。

譬如,我從小養(yǎng)成廣泛略讀的習慣后,不知不覺中也養(yǎng)成不畏艱難,不怕一知半解地,自己搶在學校進度之前去念一些讓自己好奇的書的習慣:高一的時候念遺傳學和原子物理,大學時蹺課到文學院圖書館念哲學的書,都是小時候讀書習慣的延伸。后來,去劍橋念博士之前,就已經以自修的方式把相關文獻讀完,整理清楚,也是這個習慣的延伸。

反觀現(xiàn)在的大學生,自己不會找參考書,講義寫漏一段就不知道如何靠自己補全,給他一本課外書就完全無從讀起,我只能說:這些小孩還沒學會自己讀書,因為他們一輩子只讀過別人整理好的資料和講義。這樣的學生,念碩士時一碰到專業(yè)論文,就完全不知道如何面對。每次碰到這種狀況,我就感慨:這些小孩都已經大學畢業(yè)了,還不懂得什么叫「自修」。假如什么東西都要人教才會,這個社會怎么指望下一代會比上一代更有希望?

國小教材的學習目標是在絕大部分學生(弱智除外)都可以學會的,而稍微聰明一點的學生,當然是輕輕松松就可以學會。表面上看起來,國小教育很沒挑戰(zhàn)性。但是,國小教育的目標根本不應該設定在「知識學習成效」(懂多少字,計算會幾題等),而應該設定在「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方法,以及對知識的態(tài)度」。譬如,如何培養(yǎng)孩子主動的讀書意愿(所謂「快樂地學習」,還不如說「主動的學習」),和克服困難去自己找資料、發(fā)現(xiàn)答案的能力,就遠比「知識的記誦與熟練」更有價值。

一個小孩如果能夠養(yǎng)成主動的學習意愿和自修的習慣,即使到了工作以后,他可以繼續(xù)找尋對自己有益的書去看,這遠比念完臺大,卻一輩子再也不愿讀書要強、反之,如果在「知識的記誦與熟練」過程中養(yǎng)成被動、功利(讀書只為了被夸獎、出人頭地,乃至于把別人踩在腳底下)的習慣,他這一生恐怕永遠沒有機會把書上讀到的東西,拿來反省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沒有能力考慮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這樣的人,即使成就令人羨慕,也注定一輩子不會真正被身周的人喜愛。

即使是人文的學者,我也經常發(fā)現(xiàn):他們人文的「知識」很發(fā)達,卻從來都很少用學來的人文知識去調整他們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好像這些人從小就已經學會一種對知識的態(tài)度:理論歸理論,生活歸生活,兩不相干。同樣地,理工科的學生也經常被企業(yè)界詬?。核麄兊闹R很豐富,卻只會拿來解習題,而不會拿來解決工作上真正發(fā)生的問題。

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考試與學習成效的評量方式要負起很重大的責任;而父母和師長對形式化的成績過于重視,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大家都太忙,忙得沒有空認真去看孩子學會什么,學不會什么,只是一味地看成績:成績好的小孩就聰明,成績好的班級就表示老師出色。大家都只看表面的東西,小孩當然從小就只會學表面的東西。一個從小被訓練成只注重表面事物的人,長大后如何期盼他不言行相悖,愛慕虛榮,推諉卸責?

很多人只在意國小的教材簡化了,功課輕松了。但是,減輕學生功課負擔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讓他們有更多嘗試錯誤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有機會在大人硬梆梆的規(guī)矩和期望之外,探索一些未來可能會讓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也讓他們逐漸找到面對書本和知識的健康態(tài)度。這些對知識的態(tài)度(為自己而讀書,為了使生命更豐富、更有內在的光采而讀書,為了「自得其樂」而讀書),以及獲得知識的方式(即使沒有人引導也敢自己去摸索),嚴重地影響著學童未來的發(fā)展。真的是一旦錯在起跑點上,未來一生的努力將只是在擴大這個錯誤。如果我們忽視了這些教育目標,只在乎學習成效(更悲慘的是簡化為「考試成績」),或者抱持「反正他以后遲早要被聯(lián)考折磨,所以國小只要快樂就好」的態(tài)度,那我不如果不是在荒廢他們的成長階段,就是在扭曲他們。

不過,知識的學習并不是國小教育唯一的目的。至少一樣重要,甚至于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他們對人和對自己的態(tài)度。

小學童對人的是非好壞其實是很清楚的,是大人的言行不一把他們給教壞了。我女兒國小的時候就很清楚哪些老師真心對學生好,哪些老師只是在討好學生,而哪些老師又沒愛心。但是,大人卻經常在無意間流露出對成績的關心,表現(xiàn)出對較低社會階層的輕蔑或不屑,表現(xiàn)出對虛榮的愛慕。你說什么小孩不一定會懂,但是你愛什么,看不起什么,他們卻一清二楚。

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誠意,再好的課本也發(fā)揮不了什么作用;如果家長和老師真有愛心,對孩童的未來真的是功德無量。其實,老師有沒有愛心,有沒有偏見,有沒有歧視,才是國小老師是否適任最重要的指標。我回憶國小階段,記得的只是老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他們教得好不好,卻一點印象也沒有。

學童是從別人對他的疼愛和態(tài)度上的肯定,來決定自己要如何看待自己(自信,肯幫助別人;或者自私、自暴自棄)。一個好老


回應12 舉報
贊23
收藏60
2年前
臺灣人寫的文章。
2年前
rainbowfish 臺灣人寫的文章。
對呢,我覺得寫得特別好。可惜后半段因為字數(shù)限制沒傳上來
2年前
舍得~ 對呢,我覺得寫得特別好。可惜后半段因為字數(shù)限制沒傳上來
雞湯文。那是島上青年一代看不到前途迷茫的表現(xiàn),為何學?大陸學生大抵有家國情懷,前途就在那里。彭政治態(tài)度近民進黨。
2年前
rainbowfish 雞湯文。那是島上青年一代看不到前途迷茫的表現(xiàn),為何學?大陸學生大抵有家國情懷...
你說的都對
2年前
rainbowfish 雞湯文。那是島上青年一代看不到前途迷茫的表現(xiàn),為何學?大陸學生大抵有家國情懷...
WXYZ123456789010-/:;()_$&"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GHIJKLMNOPQR,STUV
2年前
舍得~ 你說的都對
cgghcjhx
2年前
fgkcccgk
2年前
dhjgfdjgfgfdgkvdgh
2年前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2年前
hijklmnbc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舍得~
舍得~
2015
2011
作者熱門日志
一位普通麻麻的自我修煉  贊311 · 收藏732 · 評論154
蝸牛出門:我們的一年級  贊92 · 收藏443 · 評論50
聊聊數(shù)學啟蒙及自??奧數(shù)  贊35 · 收藏386 · 評論27
閱讀vs.成績  贊59 · 收藏266 · 評論32
刻意練習  贊32 · 收藏162 · 評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