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理論那么多,究竟選哪家?

2021-1-25 21:06 原創(chuàng) · 圖片4

更多文章可添加淇娃媽咪V:  breeze20002013  或者關(guān)注公眾號“家有淇娃”

說來慚愧,可以說,在淇娃上小班之前,她的英語啟蒙真是毫無效率可言:屯了一堆到現(xiàn)在還沒用的書、買了好幾個用了一小段時間就棄之的app(好兩個都是上來就開始教ABC以及自然拼讀)、把家附近的線下外教英語機構(gòu)體驗了一圈(沒有滿意的)。

這種渾渾噩噩的所謂啟蒙結(jié)果就是,上小班之前娃可能只有200左右英文詞匯量。好在幼兒園一開始選了個雙語幼兒園,也好在有個靠譜的英語老師,在開學前給家長們介紹了個叫做super simple songs的東西,一下子打開了我的認知大門,也讓淇娃對英語的興趣一下子濃厚起來。不了解sss的朋友們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淇娃的英語啟蒙之路(中)。

再后來就要感謝朋友圈的微商朋友們啦,正是她們時不時的插播廣告中,我才知道了大名鼎鼎的RAZ和海尼曼,這時的時間已經(jīng)到了2019年的12月,淇娃小班第一學期快結(jié)束了,但是英語學習的進程卻大幅度提升,從一開始只能蹦點單詞短語小句子到2020年5月份開始可以基本無障礙和外教進行常規(guī)交流。具體可參考淇娃的英語啟蒙之路(下)。

但是一個攔路虎打敗后,很快會有新的攔路虎出來。市面上的那些大牛理論書籍,也因此走進了我的視線。最有名的可能是蓋老師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有1和2兩本,2是更加具體的把每個階段可以用的材料給列舉出來了,但是1里其實也有大致的內(nèi)容了)以及廖彩杏的《用有聲書輕松聽出英語力》。當然如果有時間,還有很多其他的書籍,比如吳敏蘭、安妮鮮花等等出的書籍,大家也都是可以來閱讀閱讀的。畢竟理論在手,心里不愁是不是。

可以說每本書都有互通處,畢竟英語也是一門語言,語言學習萬變不離其宗。但是每本書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有作者認為剛出生就可以進行英語啟蒙,有作者認為3歲以后開始進行外語比較好;有作者拒絕家長翻譯解釋,有作者覺得可以用母語讓孩子更好理解;有作者認為應(yīng)該多管齊下,各種材料都給孩子使用(兒歌動畫繪本分級繪本等等),有作者專門列出了繪本書單(不是分級繪本);有作者覺得英語啟蒙一上來就可以把字母和自然拼讀弄起來,也有作者覺得不能操之過急。
 

個人感覺,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學習這條路,沒有完全一樣的,多嘗試,才會知道自己適合哪條路。

比如廖單(廖彩杏52周書單),我是不太建議大家用來0基礎(chǔ)啟蒙的。我在很久之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在娃一兩歲時候屯的那些原版書就有很多一部分是廖單,但是直到現(xiàn)在,淇娃都沒怎么用過,愿意讀的仍然是很小時候我給讀的那十幾本。主要原因個人覺得仍是難度偏大,等娃到小學時候英語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上來了再用也完全可以。

但是廖單一個非常棒的地方就在于可以以歌曲的形式唱出來,還是挺有吸引力的,比如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節(jié)奏朗朗上口,很有意思,娃就很愿意聽和唱。所以個人覺得就算使用廖單,也沒必要一定要按照廖單的52周計劃進行,家長完全可以根據(jù)孩子的興趣、當下的英語能力,選擇部分和孩子進行說唱。如果想來了解下具體的廖單,可以文末掃碼添加淇娃媽咪微信領(lǐng)取完整電子版。
 

圖片

(以上為廖單的一小部分)

再比如是否一開始就要學習字母、自然拼讀,個人還是非常支持蓋老師的觀點的。

蓋老師提出了聽力詞匯3000詞的基礎(chǔ)上再引入自然拼讀,我覺得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自然拼讀是要建立音和詞的關(guān)系,只會讀,但是腦子里沒有相對于的圖或者詞與之對應(yīng),仍是無效的。但是在目前全民雞娃的情況下,家長們很容易焦慮,尤其是看到比自己家娃還小的娃可以流利地讀出一大段英語后,就更焦慮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給娃報個自然拼讀班,這在我看來是非常不可取的。

至于淇娃本身,馬上她就5周歲了,但是我還沒有計劃把自然拼讀提上日程,雖然她的聽力詞匯早就過3000了。英語學習一定要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自然拼讀已經(jīng)屬于讀寫了,因此不用太著急,前面的聽說兩項積累的足夠多了,自然拼讀稍加引導,會更加水到渠成,效率也更高。具體可參考之前的一篇文章 自然拼讀?你確定你準備好了嗎?

不過蓋老師主要是針對3-12歲英語啟蒙,那么0-3歲呢?個人覺得時間完全可以提前,甚至有條件的可以中英雙語一起啟蒙。就算家長英語能力不是很好,也完全可以選擇一些經(jīng)過大眾反復驗證后的材料給孩子進行啟蒙。

比如在小寶寶很小的時候,家長們就會指著東西告訴寶寶們這些是什么對不對?這個是蘋果、這個是冰箱、寶寶要不要喝水(做喝水狀)等等。這個時候只要把英語部分加進去就行,就是我們所常說的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 通過自身的身體語言將教學中的單詞、句型及兒歌、游戲等表達出來,使孩子不通過母語翻譯便能夠理解。家里的各種物品物件,家長都可以這樣進行;一些動作,比如吃喝看刷牙洗臉等等,也都可以中英一起進行。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家里可能會有老人甚至隊友會覺得你在神經(jīng)?。ㄖ形倪€不會說呢,就來搞英文?)只要自己能克服這個障礙,到時候孩子同時冒中文和英文單詞、完全不成問題。在這給家長們推薦大白卡可以參考用用,內(nèi)容豐富,完全可以涵蓋日常生活英語。貼兩張圖給大家看看,如有需要,也可以文末掃碼添加淇娃媽咪微信領(lǐng)取電子版。

圖片


圖片


圖片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作為一門語言,大家一定要相信只要方法對、時間花的夠,孩子們都可以很好的掌握英語(小升初、中高考英語就更不用擔心了,因為它們的要求的確很低)。但是,很多理論還是需要我們提前了解的、并在實際學習中靈活調(diào)整,大家一起??!

就我而言,個人推薦的路線就是:前期TPR積累常見名詞動詞同時激發(fā)興趣,然后兒歌好好磨耳朵,再逐步加入各種分級繪本/動畫片,之后根據(jù)娃的情況,可以加入外教在線一對一鼓勵孩子輸出。家長的細水長流陪伴才是最重要的,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一定會有回報的~!


回應(yīng)2 舉報
贊1
收藏
4年前
淇娃媽媽,啥時候把這個上中下發(fā)來小花生呀~~~
4年前
花生英語編輯小冰 淇娃媽媽,啥時候把這個上中下發(fā)來小花生呀~~~
好呢,那我這兩天發(fā)一下哈
發(fā)布

推薦閱讀

淇娃媽咪
淇娃媽咪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