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的課題

2014-10-31 16:44 原創(chuàng) · 圖片1

已有數(shù)月沒有上小花生網了,并非忽略而是由于身邊最親近最親愛的母親患重病忙于照顧。而母親于數(shù)周前還是離開我們去了天國,對我無非是沉重而無法接受的事實?;叵脒^去幾個月,我經常顧不了孩子一直陪伴在母親身邊,就像是雨過云飄,突然發(fā)現(xiàn)人生太虛幻而又殘酷。偶爾在讀到一段文章:母愛有時也是殘忍的!我解讀的意思是作為偉大的母親,總是千方百計地希望能呵護好自己的寶貝,然而當有一天再也無法保護孩子的時候,能留給他們的只有無助和悲痛吧! 

我從小就是這樣被呵護長大的,在婚前一直感覺自己無憂無慮,有所依靠。而婚后反而慢慢變得更加獨立和自主;但母親在自己心目中樂觀向上;慷慨對人;慈悲為懷;百般呵護的慈母形象卻植入我太深刻的記憶中以至于至今仍不相信這發(fā)生的一切竟已成事實。 

一直以來對女兒的教育就是碰到挫折和困難,哭是最沒用的方法;當時只是希望孩子能自信獨立地去解決問題;而現(xiàn)在我卻成了那個反面教材中的淚人。小T畢竟還小,會說:媽媽,你不是我的好榜樣!但當知道外婆最終還是離開我們后,她總會默默地抱著我。什么都不說了。 

時光荏苒,悲痛和恐懼也在逐漸轉變?yōu)閷θ松慕庾x和領悟;真的會去思考“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包括對孩子的教育有時確實會更理智地去分析“學習究竟是為了什么”;我個人的總結也變得十分簡單了,“為了自由” 我更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思想自由的快樂人,而不是在人前能詩詞歌賦,能歌善舞的十全十美女孩! 

曾經和她一起閱讀了“爺爺變成了幽靈”,當時她問我真的有天堂嗎?我也沒太在意深入解釋。但現(xiàn)在我會把這一課題仔細研究后與她分享。因為有太多解釋,但無論佛教或是圣經以及其他宗教的解說,有生就有死,人生在世多多行善,可說是把功德留給自己以及子嗣。所以首先,我會沿襲慈母在世時處處幫助別人,為人考慮的愛的故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些也將作為教育小T的一部分,希望她能多一些愛給身邊的人;盡可能減少怨恨;因為怨恨只會傷害自己;其次,人生的領悟我們能看到的太有限,但我會慢慢對孩子放手不至于讓她對我過于依賴;我會覺得即使有一天我無法再陪伴在她身邊時,她不至于會措手不及;第三,我會與小T閱讀幾本關于面對死亡的書籍;其實我想讓她知道的是“死亡并不可怕”,它是另一種生的轉變。晚上我們會看著天空指著最亮的一顆星星說:那可能就是外婆,其實她一直沒有離開我們。太深奧的道理還不適合對一個7歲的孩子闡述,但由淺入深還是有其必要。 

今天匆匆寫下的可能是一個非常悲痛的日記,但卻是每個人,每戶家庭都會面臨的問題。時至今日,我仍未能完全走出灰暗,但我知道如果自己一直身處灰暗處是永遠看不到陽光,只有靠自己走出去才能有希望。所以我會帶著最真實的感受在此分享并于孩子共同討論。 

生命是我們的體,生死是我們的相,生活是我們的用。體,相,用時一體的。如果我們能把生死看成是一如的,把握有限的生命,不要把歉疚帶到棺材里,那么死亡就像四季更替的自然,猶如秋風吹落葉子的美麗。生死何等灑脫自然,何須有所畏懼呢?(星云大師) 

 


回應4 舉報
贊1
收藏
11年前
這份痛楚想必還需時日排解。我們無法再擁有親人的疼愛歡樂,到倒也許可以更珍惜自己,更珍惜我們仍擁有的,可以讓離去的親人不再為我們掛心。
11年前
xjmomo 這份痛楚想必還需時日排解。我們無法再擁有親人的疼愛歡樂,到倒也許可以更珍惜自...
除去悲痛,確實領悟了很多;只有先愛自己,才有資格去關愛身邊的人;金錢,職位似是浮云;擁有健康未必擁有一切,然而失去健康則失去了一切;我會更珍愛生命并關愛身邊的人,也希望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也是慈母留給我非常珍貴的關于生命的禮物!感恩!謝謝!
11年前
人到中年,慢慢就會面對一次次失去,我們能做的只有擦干眼淚,堅強面對,珍惜所有。
祝福。
發(fā)布

推薦閱讀

TT媽媽
TT媽媽
作者熱門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