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jié)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節(jié)日。按照風(fēng)俗,我們會帶著孩子一起回老家給先人掃墓,那么當(dāng)孩子問起來,我們該如何向孩子講述生與死?
生死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也許,清明節(jié)可以成為生命教育的契機,讓孩子正確面對,既不感到害怕,又能感受到生命的寶貴。
從心理學(xué)研究來看,年幼兒童對死亡的認(rèn)識一般經(jīng)歷這樣幾個階段:
1
分離的階段 0~3歲
無法分辨“死亡”和“分離”的差別,有強烈的“分離焦慮”。在此階段親密和持續(xù)性的身體接觸最重要。
2
結(jié)構(gòu)性階段 3~6歲
學(xué)齡前的兒童理解的“死亡”即躺下不動、不呼吸,會玩“辦家家”裝死,但不能辨認(rèn)“生”與“死”是無法共存的,常認(rèn)為死亡是可逆的、暫時的,就像卡通片一樣,還常將死亡與睡著或旅行相聯(lián)系,有時會害怕睡覺。這個年齡段的小孩會對死亡充滿幻想及魔術(shù)性思考,相信自己的思想或行為會導(dǎo)致某人死亡。
兒童還會將“死亡”與“老年”相聯(lián),但不確定什么是“老年”。除非重病的兒童從成人那兒得到相關(guān)死亡訊息,一般兒童不認(rèn)為自己可能會死亡。這個年紀(jì)的小孩需要持續(xù)性的身體接觸、重復(fù)的再保證和溫和的教導(dǎo),直至成熟的死亡觀初步形成。
3
功能性階段和抽象思考階段
此后便是6~12歲對死亡認(rèn)識的功能性階段和12歲以上的抽象思考階段,走向成熟的死亡觀。
對于死亡,再小的孩子都會有自己直接或間接的體驗,回避死亡話題,反而會壓抑他們自然的生命體驗和感受,而令這些體驗和感受難以找到疏通的途徑。
這些繪本可以讓你和孩子聊“生命”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有一只100萬年也不死的貓,它死了100萬次,又活了100萬次。有100萬個人寵愛過它,有100萬個人在它死的時候哭過,可是它連一次也沒哭過,它先是國王的貓,然后又是水手、魔術(shù)師、小偷、孤老太太和小女孩的一只貓,但它活得渾渾噩噩,對一切漠不關(guān)心,直到有一天,它變成了一只只屬于自己的野貓,愛上了一只美麗的白貓,它才頭一次知道為什么而活……
[日]佐野洋子/著 唐亞明/譯
接力出版社
《爸爸的圍巾》
主人公說著自己的事,說著一件件與爸爸的圍巾有關(guān)的事,是圍巾讓他變得更加勇敢。而故事進行著,卻并沒有出現(xiàn)爸爸的身影,只出現(xiàn)了媽媽,還是媽媽病倒了,"我"去超市給家里買東西。
繪畫是油畫風(fēng)格,對于小孩子來說,可能會顯得微亂,但是有幾幅畫面特別的突出,"我"與同學(xué)玩游戲時,放大拉長的手臂,讓人在畫面中就感受到那緊張的比賽氣氛。故事結(jié)尾,我們才讀出來,小主人公的爸爸原來已經(jīng)去世,他的成長與勇敢原來來自于爸爸。
阿萬紀(jì)美子/文 麥克·格雷涅茨/圖蒲蒲蘭/譯
二十一世紀(jì)出版社
《熊和山貓》
一天,熊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小鳥。動物們善意地勸他遺忘,可他卻把自己封閉起來,怎么也走不出傷痛。唯有山貓引導(dǎo)熊,和他一起凝視悲傷。當(dāng)與小鳥在一起的美好回憶逐個出現(xiàn),熊終于明白,自己和小鳥的聯(lián)結(jié),不必再靠軀體的鄰近,種種記憶即可成為跨越離別的永恒之橋。
湯本香樹實/文 酒井駒子/圖 趙峻/譯
新星出版社
《獾的禮物》
充滿智慧的獾離開了他的身體,也離開了所有的動物朋友,雖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訴朋友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頭,大家不要為他難過。但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沒有了獾,這對大家來說,實在是太難過了。直到春天的來臨,所有的動物聚在一起懷念獾,說著獾以前與大家相處的種種,大家的悲傷才慢慢撫平,因為獾雖然永遠離開了,但他所留下來的"禮物"卻像是礦藏一樣,永遠都在幫助有需要的人。
蘇珊·華萊/著 楊玲玲 彭懿/譯
明天出版社
《一片葉子落下來》
這是一個溫馨的童話,是一個很有哲理的寓言。
大樹上一片葉子叫做弗雷迪。我們讀了這個一片葉子一生的童話,自然而然會想到我們?nèi)说囊簧N覀円簧幸灿写合那锒?,不是一年里的春夏秋冬,而是一生中的春夏秋冬。我們活著,就要勇于?jīng)歷風(fēng)雨,充分享受生命的快樂,就要有美好的理想,做好事情。
(美)巴斯卡利亞/著 任溶溶/譯
南海出版公司
《風(fēng)到哪里去了》
孩子問媽媽風(fēng)的去向,媽媽并沒有敷衍地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很認(rèn)真地告訴孩子風(fēng)也許現(xiàn)在停止,但它仍會在其他地方出現(xiàn)就像人類一樣,雖然死亡但也許會化作星星守護著我們。媽媽循序漸進地告訴了孩子雨回到了云里,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里,成為新的波浪;白天與黑夜循環(huán)往復(fù),晚上給小男孩帶來了黑暗,星星,讓他入夢。
夏洛特·左羅托夫/文 斯蒂芬諾·維塔/圖 陳丹燕/譯
少年兒童出版社
《象老爹》
象老爹已經(jīng)很老了,他就要離開老鼠妹妹,去大象天堂了??墒峭ㄍ笙筇焯玫臉驍嗔耍挥欣鲜竺妹媚軌蛐藓?。 深愛象老爹的老鼠妹妹會把斷橋修好,讓象老爹去橋那邊的另一個世界嗎?
布赫基農(nóng)/文 朵兒/圖 漪然/譯
接力出版社
《爺爺變成了幽靈》
小男孩的爺爺去世了,但爺爺并沒有離開而是變成幽靈和小男孩渡過了幾個晚上難忘的時光。艾斯本想起好多事情:爺爺帶他去游樂場、看賽車、看電影、釣魚,和他一起扮鬼臉、撓他癢癢、把糖藏起來——他們沉浸在愉快的往事里。突然,爺爺不再笑了,“我忘記和你說再見了,我的小艾斯本。”
他倆都哭了。于是,爺爺讓艾斯本靠近自己,捏住艾斯本的手,溫和的目光好像要把艾斯本裹?。骸霸僖?,艾斯本。”
“再見,爺爺。請代問奶奶好?!?/p>
他們鄭重地做完這件事,然后,爺爺開心地走了。
金·弗珀茲·艾克松/文 愛娃·艾瑞克松/圖 彭懿/譯
湖北長江出版社
《生命是連在一起的》
從生命誕生的瞬間到盛極一時的恐龍時代,簡單清晰地描繪出了各個生物時代。文中有這樣很有震撼力的一句話,“可以說,所有的生物都是通過遺傳因子緊密相連的兄弟姐妹哦”。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想,那么這個世界上將不會有戰(zhàn)爭和犯罪吧。
中村運/文 佐藤直行/圖 金海英/譯
北京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面對死亡問題,從0歲到100歲,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解答,這是一個難以獲得標(biāo)準(zhǔn)答案的問題,正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當(dāng)下的人生感受一樣,希望以上這些繪本能幫助你跟孩子討論“生死”這個話題。
來源:成長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