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上的刻度

2025-8-10 10:40 原創(chuàng)

公交車在站臺猛地停下時,我正數(shù)著窗外的梧桐葉。穿藍布衫的老人被晃得一個趔趄,手里的布包摔在地上,橘子滾得滿地都是。

“麻煩讓讓!”老人佝僂著背去撿,可擁擠的車廂里,沒人愿意挪動腳步。有高跟鞋踩過橘子皮,發(fā)出黏膩的聲響;有人低頭刷手機,仿佛地上滾動的不是果實,而是與己無關(guān)的塵埃。

我忽然想起爺爺。他總說年輕時坐火車,陌生人會把座位讓給帶孩子的婦女,會幫扛著行李的人搭把手。“那時候人心熱,像煤爐上的水,咕嘟咕嘟冒著氣?!?/p>

“我?guī)湍!蔽叶紫律?,撿起滾到腳邊的橘子。前排的女生也動了,接著是穿西裝的叔叔,連一直抱怨“趕時間”的阿姨,都側(cè)身騰出了一塊空地。老人的手抖得厲害,把最大的橘子塞給我:“孩子,謝謝你?!?/p>

橘子皮上還帶著體溫,甜絲絲的汁水沾在指尖。車到站時,老人下車的腳步穩(wěn)了許多,布包被幾個年輕人輪流扶著,再沒晃悠過。

后來我發(fā)現(xiàn),公交車的扶手其實藏著正義的刻度。它丈量著你是否愿意為陌生人彎腰,是否肯在匆忙中分出一點善意。就像老人說的,人心不是冷的,只是需要有人先遞出一點溫度,就能讓整個車廂都暖起來。

如今那枚橘子早已被吃掉,但每次坐公交,我總會留意身邊是否有需要幫忙的人。原來正義從不是驚天動地的抉擇,有時只是在擁擠的人潮里,愿意彎一次腰的溫柔。


回應(yīng)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