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中是在“放羊”嗎?

2016-12-10 12:26 原創(chuàng) · 圖片2

來源:北美老師(微信ID: Beimeilaoshi)

“中國高考太殘酷了,去美國讀高中好嗎?”

我在美國一所私立中學任教,近年來,收到越來越多類似的咨詢。為了減少各位家長和同學的誤區(qū),今天我來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美國高中。

美國學校≠美劇

不得不說,《Gossip girl》可能是誤導各位的罪魁禍首之一。美劇里的高中生穿著有型有款的校服,天天派對、約會,不用努力也可以拿到A 。醒醒吧,真實的美國高中可不是這樣的。

和中國一樣,在美國,一般來說小孩從6-7歲開始上學,經(jīng)過六年的小學(Elementrary school),升入初中(Junior high school),兩年之后,進入高中(Senior high school)。高中學制四年,也就是9至12年級。當然如果你是神童,每個階段都可以跳級的。高中課程,難度逐年增加,還有諸多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以及各種標準化考試,例如PSAT, SAT, AP, ACT 等, 這是申請好大學的必由之路。

美國教育,對語言和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注重。語言是人文學科的根基,數(shù)學是理科學習的基礎。西方小孩,從小就會訓練語言的表達和駕馭能力。而在數(shù)學方面,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勝過解題技巧。因此高中階段,數(shù)學和語言當然也是教學重點。大部分的標準化考試,例如GRE, GMAT, SAT等等,都是在考語言和數(shù)學兩個方面。只要這兩方面掌握好了,以后進大學學什么都不會成問題。

說了那么多,我們來看看普通美國高中生的一天吧。

Kaley 是我的學生,一名拿全A的11年級學霸,她不僅成績優(yōu)異,擅長運動,會各種樂器,掌握好幾門外語,活躍在各個俱樂部,還參加了許多志愿者項目和社區(qū)活動。她的目標是常春藤大學,所以任何能讓她進名校的機會都不會放過。

每天早晨7:30, Kaley和其他學生一樣穿著統(tǒng)一的校服來到學校,通過校服安檢站,進入學校餐廳開始用早餐。這時候,學生一般會邊吃早餐邊閱讀、學習,和同座的同學討論前一天的作業(yè),或協(xié)助老師為需要幫助的學生補習,這可以增加他們的社區(qū)服務時間(community service hours) 。Kaley就利用早餐時間幫助一個10年級的學生補習功課,這對于以后申請大學也會是很好的加分。

早上8:00點,學生們用完早餐, 快速來到自己的儲物柜,放好外套,拿出上課需要的材料,為一天的課程做好準備。

8:10,第一堂課開始。一般來說學生一天要上7門課。包括core courses(核心課程) 和 elective classes ( 選修課)。數(shù)學當然是核心課程。值得一提的是,國內普遍認為美國學生數(shù)學很差,他們都用計算器來計算,也不上什么奧數(shù)班??墒?,美國為什么會出那么多很牛的數(shù)學家呢?

“美國學生學的數(shù)學很簡單?!?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美國學校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分層教育。一般有條件的高中,都會開設很多AP (Advanced Placement, 大學預修)課程。就拿數(shù)學來說,我們就有AP 數(shù)學和普通數(shù)學課程。對數(shù)學并不是很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只需要學習基礎數(shù)學,能應付高中數(shù)學統(tǒng)考,就可以畢業(yè)了。而對于那些數(shù)學學霸們,則可以選擇上AP數(shù)學課程。

可別小看這群小學霸,他們的聚在一起腦力激蕩,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一不小心就可能會弄出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分分鐘就能碾壓中國高中生。

美國的課堂也十分互動。不同于中國老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模式,美國課堂以學生為主導,老師做引導。學生們總是積極討論、問答問題。他們勤于思考,不怕挑戰(zhàn)權威,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在美國課堂,參與度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很多學生太注重于表現(xiàn),過于活躍而不善于傾聽,甚至對別的同學的講話缺乏耐心。

中午,學生會在學校吃午飯,之后繼續(xù)上課,直到下午3點結束一天的課程。

你以為這一天就結束了嗎?

Too young, too naive.

放學后,很多學生依然會留在學校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例如:課業(yè)補習、學校俱樂部、辯論隊、樂隊、科技興趣小組、藝術團,以及各種大小社團和體育活動等等。你以為參加一兩個社團就已經(jīng)夠豐富了嗎?太傻太天真了,在這里,參加五、六個社團只不過是平均標準,而想要在大學申請者中脫穎而出,那還得更多。不過別擔心,美國的高中一般都有100多種社團可任君挑選。

美國這樣的高中教育制度可以培養(yǎng)出很多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學霸,且又減少學生與社會的脫節(jié),但同時也讓高中課堂中添加了一些功利性的因素。耶魯教授Deresiewicz曾在《Excellent Sheep》書中提到美國大學錄取制度所產生的一系列"罪惡": "We’ve created kids who throughout their high school years are unable to do anything they can’t put on a résumé. They’re blinkered overachievers." (我們創(chuàng)造的孩子,在高中階段不屑于做任何不能放在簡歷上的事情。他們是心胸狹隘的佼佼者。)

就連Kaley,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學霸”,有時也會因為患得患失,在深夜人靜的時候無法入睡。

在一次周記中,Kaley 說自己一次標準化考試沒考好,“覺得自己很沒用,很不開心,簡直不想活了”。在我看來,她的分數(shù)并不低,但是優(yōu)秀的她渴望卓越,害怕失敗,一個小小的失利就足以讓她崩潰。

像Kaley這樣的高中生還有很多,有時候他們?yōu)榱四繕?,表現(xiàn)的很強勢。考試離自己理想的分數(shù)少了幾分,就會不厭其煩地找老師詢問彌補的方法。

美國心理學協(xié)會近年(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每年每5個美國高中生就有1個考慮過自殺,每年8%的高中生嘗試過自殺??梢?,想要卓越,想要進入名校,壓力真的不比在國內參加高考小。

所以覺得到美國讀高中就是選擇了easy mode,就可以輕輕松松上名校的童鞋們,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成功并沒有捷徑,美國高中真的不是在“放羊”。

參考資料:

http://www.apa.org/research/action/suicide.aspx

Deresiewicz, William. Excellent sheep: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 to a meaningful life. Simon and Schuster, 2014.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作者介紹:北美老師, 曾在美國留學,而后在美國大學中學任教,對北美教育有一些見解。公眾號:北美老師(ID: Beimeilaoshi)


回應5 舉報
收藏4
9年前
不是覺得國內孩子的學習累,而是累的沒效率
9年前
謝謝分享,了解到美國的學校情況,為目標奮斗從來都不容易
9年前
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只要想成為top就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
9年前
love jayden 不是覺得國內孩子的學習累,而是累的沒效率
同感。我們的教育沒有授之以漁。
9年前
確實,中國的教育帶有太多的功利色彩,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發(fā)布

推薦閱讀

beimeilaoshi
beimeilaoshi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