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姜媽媽:主題單元拓展 Week2:我的身體

2021
2017
2019-6-3 20:47 原創(chuàng) · 圖片20

作者:虎姜媽媽 | 同名公號:虎姜的小花園(hujiang-garden)

上周的單元拓展主題是:我的身體/My Body。我為這次單元拓展制定了一個大致的認知目標:

了解主要的身體部分與常見的肢體動作

了解人的五種感覺

了解口腔的基本結(jié)構(gòu)、牙齒的作用以及口腔護理常識

了解手部基本結(jié)構(gòu)以及手指的名稱

了解健康的飲食習慣

小娃對一下子鋪面而來的各種概念肯定無法 100%吸收,定目標和范圍主要是約束我自己,在有限的時間精力內(nèi),集中注意力做最重要的事情。下面廢話不多說,開始總結(jié)這個主題的各類拓展活動。

1

- 身體基本認知 -

身體相關(guān)的科普繪本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家里有什么就讀什么,對于小娃來說不在乎書有多少,能理解了才重要。一些詞典類的繪本也可以補充英文詞匯,媽媽不需要挨個單詞去查閱了。

配合繪本閱讀我會選擇一些主題小海報打印出來張貼在家里,也算是營造一個主題氛圍,這一周內(nèi)有事沒事的能看得到,也是一種熏陶。下面分享一個身體基本認知相關(guān)的互動小游戲。

2

- 身體部位貼一貼(基礎(chǔ)認知) -

準備一些身體部位的小卡片,和寶寶一起貼在對應的身體位置??梢哉页霰容^接近人類結(jié)構(gòu)的毛絨玩具來貼,也可以把爸爸貢獻出來。畢竟在親子互動中,媽媽和寶寶一起“欺負”爸爸是最容易帶出歡樂的節(jié)奏的。



3

- “滾來滾去(大運動)”

“滾來滾去”其實是一款很經(jīng)典的游戲道具,其實就是個毛絨大骰子,但是搭配了各個動作的小卡片,可以將卡片安放在骰子的六個面,和孩子一起投到哪個面,對做對應的動作。我在馬爸爸家買了一個中等尺寸的毛絨骰子,打印了一些小卡片,用貝親的安全別針別好,和寶寶一起做大運動的互動。

這種大尺寸的骰子在互動游戲中可以反復的使用,只要替換每個面的內(nèi)容就可以了,絕對是“便宜大碗”的優(yōu)質(zhì)教具。
 

4

- 身體部位數(shù)一數(shù)(基礎(chǔ)認知 x 點數(shù)) -

和寶寶一起數(shù)一數(shù)常見的身體部分分別有多少?一個腦袋,兩只手,十個手指……數(shù)好了之后可以用計數(shù)小道具在worksheet上進行標注。

5

- 棉棒超人 -(骨骼認知 x 精細動作)

打印一張“X 光”效果的人體示意圖,塑封或者塞入文件袋里,用點點膠在骨骼線的位置涂好膠水,然后引導寶寶將棉棒粘貼在對應的位置,可以做簡化版的骨骼的認知互動。玩的時候別忘了讓寶寶親自捏一捏自己的骨頭,能夠更直觀地感受骨骼的存在。

6
 

- 五感認知 (閱讀拓展)-

人類之所以能夠如此立體地感受這個世界,和“五感”的存在密不可分。很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都能夠?qū)⑦@些感受淋漓盡致地表達給讀者或者觀眾。打開孩子的“感知通道”也是很重要的早教內(nèi)容。

我將五感卡片打印出來,在講解了五感的基本認知后,帶著卡片和寶寶一起做親自閱讀。我們在讀的過程中會去發(fā)現(xiàn),哪些描述用了哪種感覺,然后找到對應的卡片。


這也是一種hands-on的“好詞好句”摘錄方式,看看名家怎么描寫,通過五感分類編碼,寫作時再提取應用。我相信等到了虎姜的寫作階段,我會再次作用這個方法帶他吸取名家的養(yǎng)分。

7

- 牙齒,刷一刷 -

虎姜小朋友前段時間因為意外把一顆門牙完全摔掉,另一顆門牙也有了明顯移位。一時間口腔與牙齒的健康問題成為了我家的重中之重。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趁機和娃一起提高重視才是硬道理。
 

于是我買了一個牙齒模型,更直觀地向他解釋口腔的結(jié)構(gòu),刷牙的作用。這個模型不錯,還帶有壞掉的牙齒,看著牙齒上黑黑的斑點,對娃還是有些威懾作用的。

刷牙是很多小娃家長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也不例外。這一次我們不僅重讀有關(guān)刷牙主題的繪本,還特意用可水洗顏料涂在牙齒上模擬食物殘渣,拿一根牙刷沾點水就可以刷去這些“殘渣”了。當了解了牙齒還有咬合面,舌側(cè)面需要清潔,再刷牙讓他配合“張嘴”果然更配合了。

8

- 咀嚼很重要 -

遇到喜歡吃的食物不仔細咀嚼就狼吞虎咽,需要略微堅硬一點點的食物就不愛咀嚼直接吐出來。這也是我家這位小朋友吃飯讓人頭疼的地方。

《肚子里有個火車站》這本書就是講不好好吃飯把肚子里小精靈惹惱的故事。我拿橡皮泥搓成長條,餅狀等常見食物的形狀,用假牙去咬…是的就是這么帶有科普性質(zhì)卻略微詭異的畫面…


不過你卻能讓寶寶清晰直觀地看到,切牙的作用是切斷,磨牙的作用是咀嚼。

9

- 入門版機械手臂 -

娃爹成天帶著高中生做機器人比賽,咱們在家的隊員也不能落下。在被娃主動點播讀完了《我的第一本編程啟蒙書》以后,我對碼農(nóng)基礎(chǔ)能力教學充滿斗志。

具體做法其實不難,但是看起來很硬核。

①用彩色卡紙剪出手掌與手指的形狀,并標記關(guān)節(jié)位置。
②再用雙面膠將無根不同顏色的吸管固定在手指中間,模擬骨骼。
③用剪刀在關(guān)節(jié)處剪出 V 字豁口方便手指活動
④將彩繩穿過吸管,頂端固定
⑤手腕處的彩繩可以栓一點方便拉拽的小物件,我用的是娃喝酸奶攢下來的小勺子
⑥標注每個手指的名稱thumb/index finger/middle finger/ring finger/little finger

我還見過用不織布做底板的,然后放上子母扣可以擺出各種手勢。不過我希望娃能隱約對骨骼和肌肉有概念,所以就選擇了“硬核”版。(友情提示:此類教具的生命周期可能要比你預期的短的多的多的多,請做好心里建設(shè)。)

10

- You are what you eat -

向孩子輸入健康的飲食方式,是能夠讓其受益一生的禮物。我曾經(jīng)為了給他更合理地添加輔食,在哺乳期利用工作之余考下了國際高級注冊營養(yǎng)師。

怎么樣讓寶寶理解看不見的胃是如何工作的,也需要一些小技巧。

我在透明自封袋上拿馬克筆勾勒出一個胃部形狀,然后拿出水果切切樂和其他帶有水果模型的小玩具,模擬袋子吃東西的過程。

不按時吃飯,胃口蠕動摩擦很難受,吃的太多冒出來,工作負荷又太大。

其實在寫推文的時候我又想到甜心英語里有一本《I poop》講的就是吃進去不同的食物,便便的性狀也不同。我們可以制作不同性狀的便便卡片(答應我請一定用卡通圖案??),和娃一起搭配吃進去的,和排出來的。(蔬菜吃的少,便便就費勁是虎姜同學已經(jīng)有概念的事情,所以吃飯時強調(diào)一下吃菜菜便便通暢多少有一丟丟作用。)

另外我還找到這樣的互動小卡片,用實物模型玩過了之后,也可以坐到桌子前,用卡片和小夾子再復習一下學到的食物類型,哪些是健康的,哪些相對不那么健康?(提供的熱量太多,而營養(yǎng)太少)再用小夾子夾到對應的類別上就可以,順便還可以鍛煉手部精細動作。(可以用上面的“機械手”演示一下捏夾子時,手部肌肉骨骼有何變化。)
 

11

呼吸之間

講完了消化系統(tǒng),還可以簡單地涉獵一下呼吸系統(tǒng)。我做了一個“人工肺”小教具,帶寶寶慢下來,將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間。


準備兩個自封袋,拿彩筆畫上肺泡等簡單示意,然后插入吸管,用3M膠帶封好就可以。這個小道具既可以讓娃大致了解肺的概念,還可以在游戲中鍛煉肺活量,一舉兩得哦耶!
 

好啦,這些就是本周有關(guān)“我的身體”這個主題所做的一些拓展活動啦,其實我在寫總結(jié)推文的時候也會有不少新的想法冒出來,腦袋果然也是越用越靈活的!

今天為大家整理了本周拓展涉及到的部分資源,只需要在公眾號【虎姜的小花園】后臺回復關(guān)鍵詞“身體”,就可以獲得資源下載方式啦~

創(chuàng)建此號的本意,是不想讓自己在充滿屎尿屁的帶娃生活中迷失自己。所以未來我會繼續(xù)堅持在小花生網(wǎng)更新分享我的帶娃理念,陪玩故事;當然也可以關(guān)注我的同名公號:【虎姜的小花園】免費領(lǐng)取《兒童情緒啟蒙繪本課》~


閱讀原文 回應2 舉報
贊7
收藏26
6年前
準備工作花了多久時間?。?BR/>
發(fā)布

推薦閱讀

虎姜的小花園
虎姜的小花園
2021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