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隱沒的島嶼-青春期的母女對話

2018-2-14 00:19 原創(chuàng) · 圖片1

童年,隱沒的島嶼

這個寒假讀書會的作業(yè)是日有誦讀,兩位男生,大象和RZ加入,每天都有孩子在微信群里誦讀,很熱鬧。銘先讀了一篇“給孩子的詩”,大象和RZ讀的都是泰戈爾,第二天我說,“咱也讀一首長的吧,類似散文的?!惫媚锓瓉矸?,日有所誦六年級都找出來了,試了幾首,都不滿意,生氣不讀了。好吧,沒心情那就不讀了。第二天,又是如此,還是找不到合適的,都掉金豆了,問她為什么,她也不知道。我心里嘀咕--啥情況?這都讀幾年了,怎么突然這樣?是不是和群里多了兩個男生有關(guān)?姑娘一直是完美主義者,有男生,對自己要求高,覺得有壓力?第三天,姑娘試了兩首,還是不滿意,眼看又要爆發(fā)。

“媽媽這幾本里面都沒有我喜歡的。”

“給孩子的詩,你不是一直讀的嗎?”

“可是大部分我都讀過了啊?!?/span>

姑娘一邊翻著手里的日有所誦第五冊,一邊忿忿然,“我最不喜歡泰戈爾了,他的詩都一個樣,都是什么媽媽啊,孩子啊,花朵啊……”

“嗯,你覺得泰戈爾的詩歌題材都比較類似對吧?”

“對,太沒意思了!”

“好,不喜歡,那就不讀他的,那有沒有別的你喜歡的呢?”

說著說著姑娘心情見好,“媽媽你給我找海子的詩,我喜歡他的?!?/span>

“早說啊,我就把八號樓的海子詩集拿過來了?!眿寢屇贻p的時候也是迷海子,和銘銘聊過幾次。

我打開電腦,找海子詩選,“銘你過來看,自己挑喜歡的。”
銘過來看了一會兒,“哇,這么難啊?!?/span>

“是啊,日有所誦里面的詩,都是精選的,適合你們小孩子的?!?/span>

姑娘想了想,“媽媽那我還是讀日有所誦吧。”勁過去了,心也平了。選了第六冊的一首狄金森,和我一起讀一遍,自己練習兩遍,錄到群里。

前兩天陪銘讀英文繪本,有一本講兩個小娃娃,銘說,“小男生小女生一起洗澡???“

“你和弟弟小時候也一起洗澡啊,這里面畫的就是你們小時候,你看整天玩游戲啊,打鬧啊…..”銘笑瞇瞇地說,“小時候我也是這樣?媽媽你別說了,簡直是黑歷史…….”,今年,銘進入青春期,我們的話題,開始討論青春期,童年。那天我們聊到,青春期莫名的煩惱,

“華德福有一個說法,叫失樂園,童年時光你們是無憂無慮的,就好像亞當夏娃在伊甸園一樣,當然你們也有不高興的時候,但是你們自己是無意識的。進入青春期之后呢,你們等于是從伊甸園里面出來了,開始面對這個真實的世界,于是就開始有自己的煩惱了。你看弟弟現(xiàn)在,傻乎乎的樣子,就還沒出來呢?!?/p>

“媽媽,我怎么覺得我沒在那里面呆過???”

“沒呆過?我找給你看?!闭页鲇變簣@的照片來,這個搭積木,過家家,畫畫,和伙伴說悄悄話的小姑娘是誰?銘認真看了很久,“媽媽這是小胖,LYQ那時候好小啊…….你看小億戴的這個帽子……..”

11歲的大變化,姑娘差不多有媽媽這么高了,舊衣服都不能穿了,開始在意自己的外表,“酷”比什么都重要,迷流行歌曲,有自己喜歡的綜藝節(jié)目,科學頻道…….開始質(zhì)疑一切,恨不能什么都用她的“理性”的小刀切幾下. 情緒不穩(wěn)定,她本來就是很有主意的孩子,現(xiàn)在更是,動不動就說“不”。和童年的決裂,手工,節(jié)令慶典,大自然,媽媽的故事,小時候那么著迷的一切,突然都不再重要了。媽媽的小銘銘,去了哪里?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未知的領域。問過XY和CC,她們的孩子在傳統(tǒng)學校,每天做完作業(yè),就沒多少時間了,所以青春期的反映沒有這么明顯。蛐蛐呢,兩個孩子沒有繼承她青春期的叛逆細胞,加上美國學校作業(yè)不多,活動量大,家里有沒有特意要求,所以也不明顯。唉,其實我也知道我們卡在哪里。在網(wǎng)上找了一圈,關(guān)于青春期,居然找不到這方面的經(jīng)典書,這是啥情況?

過去的這個學期,弟弟轉(zhuǎn)學,每天兩個小時接送。原先家里學習還是偏姐姐,現(xiàn)在弟弟的英語是當務之急,每天晚上的時間都要精打細算,只有一個媽,陪弟弟做分級讀物的時候,姐姐可以自己做數(shù)學。和姐姐改作文的時候呢,弟弟做他的語文題……更重要的,青春期孩子的不追隨,學校不夠,家里補這種模式,做了兩年,好像已經(jīng)補不進去了,怎么辦?前幾天去南京出差,和XY一起,給看云打電話,好久沒給看云打電話了,看云說,“XY忙我知道,怎么LQ這個學期也沒聲了呢?”長嘆,昨天又把這個情況和看云說了,“看云你知道嗎?上個學期,我一直很焦慮?!?看云說,“親愛的,理解,如果我是你,我也會焦慮的?!?/p>

寒假的第一周,沖突到達頂峰。要不要寫作業(yè),要不要完成媽媽額外布置的,讀書會的作業(yè)?為什么要學習?昨天又和C計劃認識的素心姐長聊,她也給了很多建議。晚上睡覺前,又把史金霞老師的那篇文章“我們母女,是師生,是知己,是對手,也曾是仇敵”找出來看了一遍。

“很多青春期的悲劇,都是因為,師長們太著急了,他們不肯給孩子療傷的時間?!坝袝r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如果孩子并未向你求助,請你不要急著去“治愈”,否則,你伸出去的想拉一把的手臂,在孩子看來,很可能是推墮其墜落深淵的利掌。就像15歲的小寒,在詩中所預警的那樣:

“別再流淚了/別再說任何話/別再伸出你救援的手/只要再多動一步/我腦袋里的定時炸彈就要啟動/千萬只小鳥又要嘰嘰喳喳/等一場潮水就要等一萬年/也不知道是一萬年,還是一天/卻活了一萬次/也不知道是其實沒那么困難還是我想的不簡單”(蔣筱寒《禮物》p321《無題》)

是的,我沒有鑄成大錯,沒有“毀掉”這個孩子。而這絕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能力。我的小寒,她在我一次一次突破底線要把她推落萬劫不復的深淵時,一次一次地對我拉響警報。用她的詩歌和畫筆。我所做的,就是一直陪伴,用心傾聽,及時收手,停止逼迫,控制焦慮,絕不拋棄,永不放棄?!?/i>

我對自己說,“一直陪伴,用心傾聽,及時收手,停止逼迫,控制焦慮,絕不拋棄,永不放棄”,要找個時間,和姑娘認真再看一遍這篇文章。

今天好多了,銘說了很多,她夢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樣子?媽媽你知道霍格沃茲新生日記為什么寫不下去了嗎?如果你要我寫,我更愿意寫我自己身邊的事情,校園小說那樣,我已經(jīng)想好幾件事情了……我也明白,肯定還會有沖突,關(guān)系的重新建立,彼此的邊界,這對我們倆,都是艱難的,也是必要的學習。

今天去奶奶家,路過大橋,小億照舊要看河里的魚,媽媽陪他一起找,昨天看到的兩條大魚怎么不見了?姐姐在一旁等得不耐煩,“你們兩個有完沒完?。俊睆哪棠碳一貋?,弟弟和爸爸去吃飯,我們兩個走回家,又聊到童年這個話題,我說“銘你知道嗎,去年你還和弟弟一起找魚呢,今年你就不感興趣了?!?/p>

“是--吧---媽媽那你為什么看魚呢?”

“媽媽也覺得好玩啊,就好像泰戈爾的詩,你原來喜歡過,現(xiàn)在不喜歡了,總有一天你會回來,再發(fā)現(xiàn)他的美。”我們這半年經(jīng)常聊的,媽媽理解你為什么這個樣子,但是你不會永遠這個樣子,有一些東西,是會回來的。

會回來的,那些年我們講的故事,讀過的詩,做過的手工,乞巧,拜月……現(xiàn)在好像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但是媽媽相信,它們還在那里,總有一天,它們會回來的,回來之后,又不一樣了。

童年,隱沒的島嶼 [法國]吉約姆

童年,隱沒的島嶼

沒入歲月和雪里,

我到哪兒尋回你?

街頭的歌喲懸空,

懸空吊在微風中,

我到童年,可是你?

用瑟音和棕櫚枝

裝飾無垠的屋頂,

裝飾無垠的幻夢? 

更多文章,請關(guān)注我的微信公共號--“靜觀萬物皆自得"XY


回應 舉報
贊2
收藏2

推薦閱讀

jenny311
jenny311
作者熱門日志
在家里如何和孩子聊歷史?  贊74 · 收藏349 · 評論56
這些年,和孩子們一起讀詩  贊81 · 收藏280 · 評論67
和孩子聊書,以貓武士為例  贊31 · 收藏71 · 評論9
這個世界公平嗎--我們家的小辯論會  贊9 · 收藏25 · 評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