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fā)于公號:安可媽媽親子閱讀,專注高質量家庭親子英文啟蒙,秉持“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英語啟蒙導師”理念,以獨創(chuàng)英語生活情景輸入法,讓寶寶從小自然習得英文
用科學的頭腦和母親的心腸
進行英語啟蒙講座回顧
經(jīng)常有家長問我“老師打算什么時候送安可出國留學呢?”我的回答是“什么時候我覺得她心智成熟了,什么時候就可以去留學了。”
心智成熟和年齡沒太大關系。我有的學生,比如經(jīng)常和我探討教育話題的思淼(她也是我們公眾號的撰稿人之一),現(xiàn)在才15歲,但是心智已經(jīng)很成熟了,所以她現(xiàn)在在美國讀高中,收獲非常大。父母和老師完全不用擔心她會在那邊混日子。但是還有的學生,都已經(jīng)是成年人了,仍然不清楚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這樣的孩子出國讀書,其實就是換了個地方上網(wǎng)、花錢。
至于我自己,在32歲的時候選擇出國讀書,也是時機正好。因為我清楚地知道我為什么要出國讀書。對于出國讀書,我也沒有早年讀高中時對大學的那種憧憬和向往。我真正憧憬和向往的,是我自己的理想---真正把“家庭雙語啟蒙”做好。出國讀書和準備出國讀書的過程,只是給我的研究增加新思路的一種方式。所以我打算把這個從準備申請就給我?guī)盱`感的過程記錄下來。
前幾天我上了牛津大學的官網(wǎng),看到有關任職于牛津大學的Professor Murphy的一個采訪:Professor Murphy從小就生活在法國,接受雙語教育,受益匪淺。所以她說:
“I am a strong advocate for teaching children second languages at the earliest possible ages.”
并且她不相信每周45分鐘的外語課就能把外語學多好。
“If you only spend 45 minutes a week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n your outcomes are going to be limited as well.”
另外,有關雙語兒童的優(yōu)勢,教授是這么說的:雙語教育有很多的優(yōu)勢。第一,能說本民族的語言,孩子可以和祖父母交流(比如我們小孩會說中文,就能夠和中國人交流);第二,會說除了本國外的另外一種語言,孩子有受教育的優(yōu)勢,也會有找工作的優(yōu)勢;第三,說兩種語言能幫助延緩癡呆。教授的原文,請在牛津官網(wǎng)查找。
http://www.ox.ac.uk/research/research-in-conversation/acquiring-language/professor-victoria-murphy
Professor Murphy的理念給我們 “家庭雙語啟蒙”什么樣的啟發(fā)呢?我想最大的啟發(fā)就是:雙語啟蒙,越早越好。這個結論,和“鄭尉工作室”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大家看看我們會員媽媽的反饋就知道,啟蒙越早,孩子越不會排斥外語。而且,英語的啟蒙有助于中文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昨天北京會員xixi媽媽給我反饋一個英文啟蒙促進孩子中文發(fā)展的案例:“xixi媽媽給xixi輸入了high quality(質量好的);后來xixi外婆買了土雞蛋,說這種雞蛋比普通的雞蛋香。xixi說,“我知道,這是高質量的蛋!”這就是英文和中文相互促進的一個例子。
好了,教授的采訪看完了,我們來看看Victoria A. Murphy和Maria Kyriacou&Prerna Menon的研究報告:
Profiling Writing Challenges in children with English as an Additional Language(EAL)。
兩位教授說,專家們對“母語非英語”的孩子的閱讀做的研究挺多的,但是對于這些孩子的寫作研究卻沒有多少。
”Literacy education includes both learning to read and write, and while considerable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our understanding of writing development is far less advanced.”
既然英國本土對“母語非英語”的孩子的寫作研究都很少,中國就更少了。研究寫作,是繼聽力和閱讀之后,又一大難點。當然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點。我一向認為,能讀書,只是一個基礎,如何把你讀到的,你想到的,寫出來漂亮的文章,才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這也是我前期為什么一直強調媽媽們做好孩子語言發(fā)展記錄的原因。只有多閱讀,多學習地道表達,再慢慢用起來,你的寫作能力才能獲得提升。
有關寫作的能力,是“鄭尉工作室”將來要下大力氣研究的。因為當我們積累了足夠的聽力和閱讀表達后,下一步就是口頭和書面作文了。說到這里,大家對今后的學習應該有了初步的了解。再次提醒大家好好朗讀、背誦教案的單詞和句子,積累豐富的聽力和閱讀詞匯,為以后把這些詞匯轉換為口語和寫作詞匯打下堅實的基礎。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鈴木道一給我的啟發(fā)。知道“鈴木教學法”是因為看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與活動指導》。后來看《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與活動指導》,再次看到“鈴木教學法”,所以我就讀了一些網(wǎng)上能找到的資料:“鈴木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在將西方古典音樂帶到日本進行普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及方法,而后這種思想又被西方音樂教育界所采用和推廣。”
“《鈴木鎮(zhèn)一教學法》一書的作者在介紹鈴木教學法對美國的影響時,曾引證美國媒體的報道:“全美進入各大音樂學院的學生,有70%以上曾經(jīng)接受過鈴木音樂法的音樂教育?!保ㄕ在M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詹燕君《對鈴木“母語教學法”再分析和思考》)
鈴木的音樂教學法,和我們的英語啟蒙思想類似。都是強調先聽;并且鈴木強調媽媽學樂器,造成良好的家庭音樂氛圍,以此來影響小孩。這也和我們的“提升媽媽的語言質量”的理念和要求一致。所以,沒準我們的理念和方法也能給西方語言學習帶來影響呢。考慮到牛津教授說現(xiàn)在英國本土對“英語非母語小孩”的寫作缺乏研究的實際情況,我覺得我們的研究有很多內容可以做。所以明年我去英國讀書,也有很多具體項目可以做。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立足母語。
昨天和北語詹老師吃飯,詹老師談到每年北語都有很多ABC回爐學中文,她覺得如果這些小孩從小就能重視中文,會比上補習班效果要更好。所以我希望不管在中國的小朋友還是移民國外的小朋友,都能重視我們的母語。中文英文都強,才有更大競爭力。另外千萬不要認為,在中國,中文一定會好噢。我們之前提到過文盲英語,也得警惕文盲中文。也就是說,我們要有目的地提高兩種語言(中文+英文)的質量。不管日常說話還是演講、寫作,都要讓人感覺我們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well-educated people)。
不管是牛津大學的Professor Murphy,還是日本的鈴木鎮(zhèn)一,還是咱們的“鄭尉工作室”的研究成果,都表明一個觀點:家庭氛圍很重要。不要把小孩扔給學?;蚺嘤枡C構就不管了。要知道,“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strong>(關系親密的人所說的話人們容易相信;所敬佩的人發(fā)出的指令,人們愿意接受。)這句話,我深有感觸、深以為然。
我會努力成為我的孩子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