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小舍得》,劇中有太多地方能引起共鳴了。先不談劇里的情節(jié),反觀我們的生活,斗爭可比電視劇里的精彩多了。
為什么中國的家長都那么拼?
拼學區(qū)拼教育機構拼老師等等,其實根本上還是要從國家的教育政策說起。
據(jù)統(tǒng)計,每年初升高(普高)的升學率并不高,可能50%左右(具體得看地區(qū)),也就是說所有中考生里,有一半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而考不上普高的學生,只能讀中專、技校、職高。
而在中國家長的觀念里,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讀那些學校,哪怕花重金去讀私立高中,也不愿意讓孩子去讀職高或中專。
所以這才是最根本的源頭。
那怎么才能讓孩子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那就是必須要上好的初中,由此往前推,就是好的小學,甚至幼兒園。
意識到了這一點,其實就能理解為什么家長們都那么拼了。有些家長現(xiàn)在覺得無所謂,快樂教育最重要,但是等到了小學初中,尤其是面臨升學壓力的時候,就開始急了。
我們口頭上總說要好好育兒,為了孩子將來不被社會淘汰,讓他有更多的選擇等等,但是我們的教育真的不帶一點功利心嗎?我想多少是有點的。
功利的想法不可避免,也不用遮遮掩掩,但是在孩子的幼兒階段,我們還是不必過于著急。網(wǎng)上很多人反對給孩子超前學習,但我覺得具體得看學什么怎么學。
你說讓孩子在3歲就寫字5歲學奧數(shù),那就是超前,不符合發(fā)展規(guī)律,但是3歲給他聽聽詩歌玩玩算盤,那就不叫超前學習,而是激發(fā)他對學習的興趣。
而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給孩子建立自信心,這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事?。?nbsp;
還是那句話,請接受孩子的普通,但盡己所能去培養(yǎng)。至于結果,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