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與泛讀】關(guān)于英文閱讀的誤解,你中了幾條?

2025
2014
2020-10-14 14:50 原創(chuàng) · 圖片12

本文首發(fā)于個人微信公眾號,鏈接:Link

雞娃圈流行報進度的三大金標準:牛津樹、RAZ、章節(jié)書

啟蒙標準:牛1到牛12
泛讀標準:神奇樹屋(初章)、老鼠記者(準中章)、哈利波特(中高章);
通用標準:RAZ,AA-C為啟蒙初期,D-J為啟蒙至橋梁;K-P為初章,Q及以上為中高章。

但是,這樣的進度考量的只是小朋友的泛讀能力,畢竟QUIZ只是Quick Check。那究竟在除了泛讀上還有哪些相對隱形的語言學習維度呢?

1、詞匯面
2、聽力和口語表達
3、流利度
4、深層次理解能力
5、寫作

 整體而言,學好英文閱讀需要遵循的線路圖是:首先要有Print Concepts的概念,然后是Phonemic Awareness也就是音素意識,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展Phonics能力,并依靠Phonics技能進行大量閱讀,進而擴大Vocabulary和提升Fluency,最后提升Comprehension的能力。那么,構(gòu)成閱讀能力的核心三個因素便是:閱讀流利度、詞匯以及理解能力。

本篇只講精讀與泛讀;與泛讀

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小伙伴來說,精讀和泛讀并不陌生,這是一門課程。

精讀叫做:Close Reading,這是一種專業(yè)的閱讀方式,關(guān)注點是在閱讀的質(zhì)上;一定是需要匹配專業(yè)課程和教學,沒有人天生懂得如何精讀。

泛讀是我們常說的閱讀,關(guān)注點是在閱讀的量上,從繪本到分級讀物到章節(jié)書,這一系列的閱讀都是泛讀,用來快速獲得文章的主旨思想,而不拘泥于每個詞匯和語法;

這張Poster其實解釋了Close Reading的三層遞進式學習邏輯,分別是

  • Key Ideas and Details主旨思想和細節(jié)
  • Craft and Structure 結(jié)構(gòu)和技巧
  • Information of knowledge and ideas知識和觀點

這也對Close Reading這個閱讀模式做了不同層面的定義。例如會使用到5W1H,以及KLS Chart這些很成熟的閱讀策略輔助表格。


從書籍本身來看,牛津閱讀樹、RAZ都是在非常好的適合泛讀和精讀精講的書籍,但如果對于這兩套書籍的閱讀方式只是完成聽力、閱讀以及做完Quiz,這只是完成了一個泛讀的過程。

如下是對Close Reading精讀的定義,精讀是一種閱讀策略,在無論英式還是美式原版教材中作為最重點的內(nèi)容,要求通過對于字、詞、句的理解以及反復(fù)的閱讀,達成對于這段文章讀透、理解更深層含義以及包含相應(yīng)的語法、理解甚至寫作的學習過程。

Close reading is an instructional strategy where a text is read multiple times, for the purpose of uncovering deeper meaning.

Emphasis is placed on analyzing the text, beyond simple recall questions. It can be likened to peeling back layers of an onion.

Educators must carefully select texts for close reading, looking for those with rich vocabulary, complex ideas, and thought-provoking messages.

其實換句話說,讀到RAZ G3+的孩子,一定是需要加入Close Reading這樣的專業(yè)課程,而不僅僅是通過泛讀來Recall question以及回答正確問題這樣的單一閱讀方式了。

沒有看到真實上課過程,不好枉加評論,但是我用另外一個例子來做類比。

有一個機構(gòu),宣稱帶零基礎(chǔ)孩子學習英文原著《夏洛特的網(wǎng)》。教學方法是字詞句逐字解釋,中英文釋義,通過十節(jié)課左右的時間帶孩子幾乎完全背出這本三萬詞的紐獎作品,他們稱此為精讀課。

很遺憾的對這種教學方式和理念無法茍同。即使通過這樣方式學會的詞匯和句式,就是一個個孤島,在聽力詞匯、閱讀詞匯、口語詞匯、寫作詞匯等眾多詞匯運用維度上,恐怕只做到了“認識”閱讀詞匯這一點。完全做不到對于詞匯的嫻熟運用。這樣的“讀懂”,對于可以讀懂同等難度書籍的閱讀能力而言,是幾乎沒有幫助的。

閱讀沒有捷徑,只能靠積累。

順便說一聲,神奇樹屋的閱讀課在鯨魚是G3A才可以上,更多評測請看
【全方位無死角立體評測】牛娃集中營:鯨魚培優(yōu)的十宗“最”誤解

這種閱讀方式其實類似一種被稱為“窄閱讀”的閱讀模式,多用于在語言學習的初期、中期的孩子暴露在一系列題材相近、結(jié)構(gòu)統(tǒng)一、文本難度和長度相對一致的閱讀材料中。

但更適合的方式是選擇一套窄閱讀的讀物來閱讀,否則同一本書反復(fù)閱讀30遍,這孩子也太耐雞了吧!

窄式閱讀源自于二語習得的研究,是Krashen(1981)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提出的,即指從較窄或較集中的主題范圍的閱讀材料中獲得大量的語言輸入,如在一定時間內(nèi)集中閱讀同一話題,同一體裁或同一位作家的若干部作品.教師在英語教學的聽,說,讀,寫等方面可遵循"窄式"原則,幫助學生獲取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

有代表意義的是分級讀物的牛津閱讀樹、橋梁系列的套裝如Frog and Toad以及初級章節(jié)Sets如Magic Tree House,包括同一作者在同一難度范圍內(nèi)的一系列書籍,如Kate DiCamillo作品集、大衛(wèi)威廉作品集等。

孩子在熟悉了基本的人物設(shè)定,情節(jié)描述手法(詞匯和句型)之后,能夠更加游刃有余地處理書中出現(xiàn)的新詞匯,新句型,新表達等,從而達到通過閱讀讓孩子習得新語言現(xiàn)象的手段。

窄閱讀的模式其實是適合Close Reading課程的一種非常好的選書模式,但我并不提倡啟蒙期的孩子放棄泛讀只走窄閱讀,而應(yīng)該有基礎(chǔ)的大量的泛讀打底,增加Close Reading的窄閱讀模式作為補充的學習模式,這就是為什么閱讀課/精讀課如此重要,我一直提倡到一定階段專門上閱讀課來系統(tǒng)化提升語言能力的原因。

精讀課
老師會把一個句子從語法結(jié)構(gòu)到每個詞的文化歷史意義包含美學價值等等都剖析一遍,感覺一個句子能進行一節(jié)課都可以,取決于老師的功力。

泛讀課
構(gòu)詞法、閱讀技巧、文章結(jié)構(gòu)、單詞意義、解決文章閱讀中最核心信息的正確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關(guān)注細節(jié)。誤區(qū)2中外教帶4歲孩子去閱讀神奇樹屋的方式,大概率屬于這種課程模式。

閱讀
一直保持原版書籍的閱讀,以興趣為主,不限題材的閱讀。

閱讀在量的累積部分一定是重要的,但是對于非母語學習者來說,只有閱讀,而沒有系統(tǒng)的精讀和泛讀學習的支持,是沒辦法達成對于語言的深入理解的。

所以語言學習的閱讀維度=閱讀+精讀課+泛讀課,這才是能夠扎實打好語言基礎(chǔ),并通過大量的刻意的練習(練習冊)達成的結(jié)果。

到了初中章階段,就建議逐步加大精讀的比重,加深對詞匯、語法、句法文化、背景等一系列語言能力的提升了,開始為G4左右的寫作做鋪墊。

英文如此,語文也大抵如此,無非是呈現(xiàn)的語言工具不同罷了。此時,你可能會能理解我的感受:

喜歡請移步公眾號,點:在看,分享喲~
不然我懶病犯了又不想寫了...
有問題請文末留言

領(lǐng)取方式:
步驟1:分享海報到朋友圈(不設(shè)分組)或大于100人微信群
步驟2:關(guān)注公眾號,將截屏發(fā)到后臺
步驟3:等待小助手回復(fù)網(wǎng)盤鏈接
著急的小伙伴,請加微信,并備注:資料

如需入群,請加微信,并備注:入群+城市+年齡,等待小助手邀請入群(會看朋友圈,屏蔽不邀,不喜微商)

丫丫微信


閱讀原文 回應(yīng)3 舉報
贊4
收藏48
5年前
謝謝分享學習了哈!
5年前
謝謝分享(*°?°)=3
5年前
謝謝分享????????????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尋找Attitude
尋找Attitude
2025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