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個女兒,我一定要教她這個…

2021-3-22 21:30 轉載 · 圖片13

今天這篇寫給所有有女孩的爸爸媽媽。

楊笠有一段脫口秀是這樣的。

小時候班里有個女生,學習很好,每次都能考85分以上,但就是不開心,想為什么自己沒考100分。但是有些男生,他只考40分,就能開心得意、特別自信。

她說男生就可以“明明那么普通,但卻那么自信”。

圖片

不知道家有男寶或女寶的你看到之后有啥感想,我聯(lián)想到我在哈佛商學院上課的經歷。
 

1

我的留學經歷:課堂上沒自信發(fā)言
 

圖片

哈佛商學院的課堂

哈佛商學院的評分制度獎勵上課積極發(fā)言的學生。事實上,課堂的參與度占學期總分數(shù)的一半。這個參與度首先是指發(fā)言的數(shù)量,然后才是發(fā)言的質量。

老師一遍又一遍的告訴我們,要先保證發(fā)言的數(shù)量,有了數(shù)量,才有更多的機會可能有高質量的發(fā)言。
 

整體上男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比女生更積極。

事實上,我自己的課堂參與度也不令人滿意。每次在課堂發(fā)言之前,我都需要在腦子里面一遍又一遍的演練自己要說的話,生怕出了差錯。等自己演練好了,課堂討論也早就過去了,錯過了最佳的發(fā)言時間。

2

男生與女生確實存在自信差異
 

惠普有一個內部調查發(fā)現(xiàn),在申請升職時,男雇員會在自己滿足職位要求的60%時就提出申請,女雇員只會在自己滿足職位要求100%時才提出申請。

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教授David Dunning說,康奈爾的數(shù)學博士課程中,有一個課程很難。

他注意到,當男同學上了這個課之后,他們會說,哇,這個課好難吶。

當女同學上了這個課之后,她們的反應更多是,你看,我就說過我不行的。

前者是把問題歸因于外部因素,后者是把問題歸因于內部因素。前者更有“抗挫力”,后者則會面臨一蹶不振的危險。

圖片

卡內基梅隆商學院的Linda Babcock教授在商學院畢業(yè)的學生中調查發(fā)現(xiàn),男畢業(yè)生與老板談漲薪水的頻率是女畢業(yè)生的四倍。

并且當女畢業(yè)生與老板談薪水的時候,她們所要求的薪資水平也比男畢業(yè)生要低30%。

這位教授每年還會在商學院的應屆畢業(yè)生中做調查問卷,問他們期待自己五年之后收入多少。她發(fā)現(xiàn),男畢業(yè)生平均認為畢業(yè)五年之后他們應該得到80,000美金的年薪,而女畢業(yè)生認為她們五年之后可以有64,000美金的年薪,相差20%。

圖片

3

男生女生用不同的方式面對職場

聽聽下面這個故事,會不會覺得耳熟?

有個紐約公司的經理同時管理兩名下屬,一名男下屬Rick,一名女下屬Rebecca。

Rick幾乎每天都會來敲老板辦公室的門,有時講講自己在做些什么,有時分享一篇自己看到的文章,有時提出自己的一些新點子。大多數(shù)時候,這位上司都會用一兩句話打發(fā)他,類似于你的想法還不成熟等。Rick也就是一笑,說“沒事兒”。

圖片

而Rebecca從來不隨便敲老板的門,她只會提前約好時間,然后按照約定的時間來與老板見面。每次見面她都會認真準備一個“討論清單”。她提出新想法的時候都會寫成詳細的報告,分析利弊。她對于老板的負面反饋非常在意,有好幾次她都需要離開整理好情緒之后再回來繼續(xù)開會。

這位上司雖然有時也會討厭Rick的超級自信,但是更多時候她還是欣賞Rick多一些,欣賞他可以自信而輕松的與自己交流,不擔心犯錯誤,不會因為負面反饋而灰心。

盡管她非常希望看到Rebecca成功,可是她知道,Rick眾多的“想法”終究有一個會被采用,Rick的升遷和加薪幾乎只是時間問題。而Rebecca可能只能默默的享受同事們的“敬佩”,但卻在職場的競爭中慢慢落后了。

4

女生年輕時更不自信
 

有研究發(fā)現(xiàn),女生的自信程度隨著年齡會有更多的成長,男女之間自信的差異也隨之年齡的增長而縮小。

圖片

我瞎猜,女性成為母親之后會變得更自信:神獸我都搞定了,還有什么我搞不定?

但是,你想想,在你二三十歲的時候,正是事業(yè)的上升期,因為不自信會錯失多少機會?

5

建立自信從娃娃抓起
 

我們的學校規(guī)則鼓勵聽話的孩子。

在這樣的規(guī)則下女孩更容易勝出。相比男孩她們會得到更多的表揚,得到鼓勵后她們會更加聽話、不犯錯誤、做個完美的學生。

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中記錄,在美國的中小學,男孩受到批評的頻率是女孩的8倍。漸漸的,男孩就學會了如何面對批評。

另外,男孩之間也有更多機會相互嘲笑、彼此挑戰(zhàn),經歷多了這些,他們也就會對別人的嘲笑和不以為然一笑而過了。

圖片

如果社會跟學校是同一個規(guī)則,那女孩毫無疑問會是贏家??涩F(xiàn)實是,從學校到社會的某一時間點,規(guī)則變了。

“聽話”和“完美”不再被獎勵,被獎勵的轉而變成“走出舒適圈”、“多犯錯多成長”、“承擔風險”。這樣一來,完美、聽話、不犯錯誤的女孩就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慢慢落后了。

6

不是要讓女孩像男孩一樣,而是要更積極的面對人生
 

圖片

“如果一個女性自己想成為社工,那很好。但是如果她從事社工只是因為有人告訴她她做不了科學家,那就有問題了?!?/p>

我不想給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建議“女孩要更自信”。況且,問題也不只是女孩自己的“自信心”這么簡單。職場上的性別歧視仍然普遍存在。

并且,每個女孩都有自己獨特的才能和夢想。她們不應該也不需要像男孩一樣。重要的是,不要讓不自信阻擋她成長成為她本來應該長成的樣子。

最糟糕的是,不自信會導致“不作為”,該爭取的機會不去爭取,因為覺得自己肯定沒戲。如此進入一個惡循環(huán),越是“不作為”就越容易在競爭中落后,就會越不自信,就會越不作為……

我不會教我未來的女兒(假如有的話)要像男孩一樣去競爭,但是我會教她,她的價值不被別人所定義,甚至也不被她自己定義。

她的價值是源于她生命本身被創(chuàng)造時的價值。

因此,她不能小看自己,不能在還未嘗試就先放棄。

7

Fake It Till You Become It:  

一個簡單的動作,幫助女孩在關鍵時候更自信

前哈佛商學院教授Amy Cuddy做過這樣一個研究,都知道我們的大腦指導我們的行為,殊不知,我們的行為也同樣影響著我們的大腦。

當我們蜷縮在角落時,我們的大腦也會變得更不自信。當我們舒展開身體時,我們的大腦也會變得更自信。

圖片

高能姿勢和低能姿勢

Cuddy教授發(fā)現(xiàn)在商學院的課堂上,學生們有兩種舉手的方式。

圖片

兩種不同的舉手方式

舉手方式的不同是自信心大小的一種體現(xiàn)。有自信的學生會更積極的參與課堂討論,他們因此也會獲得更好的成績。同時,舉手的姿勢又反過來會影響大腦,讓你變得更自信或更不自信。

所以,我要告訴我未來的女兒,當她要參與學校面試、要上臺演講時,她都可以在開始之前找一個私密的地方,做兩分鐘的“超人姿勢”。親試有效。

圖片

Amy Cuddy的演講
 

8

別想太多,付諸行動更重要
 

從上面那些例子包括我自己的經歷中可以看到,女孩更傾向于在行動之前做充足的準備。例如我在發(fā)言之前在腦子里練習很多遍,例如Rebecca在提出新想法時總是會寫成詳盡的報告。

一定的考慮和準備是有益的,過多的考慮就是“瞻前顧后”了。

圖片

我會告訴我未來的女兒,相信自己平時的準備和積累,在需要發(fā)揮的時候,不要因為“瞻前顧后”而喪失了行動的良機。

9

再見,完美主義
 

圖片

很多時候我們不行動,是因為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害怕犯錯。

我們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我們一定要100%的滿足條件才會去申請相應的職位。

我們受到批評或拒絕會很難受,自然的認為是自己沒做好,進而下回會更加小心、做更多的準備。

過多的準備就是完美主義的一個體現(xiàn)。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我會告訴我未來的女兒,你已經足夠好,不需要完美,犯錯是成長的捷徑。完美主義會阻礙你走這條捷徑。

在你年輕的時候,如果你不去嘗試、不去犯錯,你就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自己的能力有多大。你對自己不了解會妨礙你找到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

所以,你要在你年輕的時候,積極嘗試,多犯錯誤,這樣才能快速成長、更快了解自己。

最后,我希望所有讀到這篇文章的爸爸媽媽們,你們的女兒都可以像楊笠說的那樣,那么普通,卻那么自信。因為,她們并不普通。

轉載自:棟姐的育兒理想國(ID:dongjiedawn)


回應12 舉報
贊39
收藏108
4年前
非常好
4年前
又是性別論??,我從來沒覺得在自信心上男女還有差異,歸因于外因還是內心是思維模式的不同,和性別沒必然關系。
4年前
挺認同的,不管在學校、工作后,大多數(shù)女生都比男生更加努力,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
4年前
很喜歡這篇文章,但是對那個姿勢有些不認同的。第一個low power姿勢,其實很多科技大佬在思考問題時會那樣做。第二個姿勢,老師給小朋友讀繪本的時候,有建議過他們那樣放,因為很多孩子會手不自覺碰到旁邊孩子的。坐標海外,至少我遇到的幾個白人老師認為這是一種修養(yǎng),不會意外傷害別人的做法。第三第四個方式,說是high power,但是真的是只能自己給自己打氣時用,在別人面前很不禮貌。自信是好,但是自信與禮貌并不沖突。有見解有禮貌的自信才是真的加分項
4年前
芝麻和HELEN 又是性別論??,我從來沒覺得在自信心上男女還有差異,歸因于外因還是內心是思維...
這些研究算是描述現(xiàn)象吧,不算性別論。社會對男性女性在很多方面不一樣的,繼而產生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但不代表個體會有這種體現(xiàn)。
4年前
娃是個煩人的小可愛 很喜歡這篇文章,但是對那個姿勢有些不認同的。第一個low power姿勢,其實很多科...
Powerpose的research是針對大人,用于提高自己對自己的信心有幫助,不必特意讓孩子做啦,也不是什么時候都要做power pose的呵呵。在演講前,面試前做做對自己有幫助而已。
4年前
Dorothy Z Powerpose的research是針對大人,用于提高自己對自己的信心有幫助,不必特意讓孩...
嗯嗯,大人可以做這些動作鼓氣。我理解錯了,以為是說要讓孩子做
4年前
芝麻和HELEN 又是性別論??,我從來沒覺得在自信心上男女還有差異,歸因于外因還是內心是思維...
我覺得可能是文化引起的思維模式不同。國外很少看到不自信的孩子,因為他們從幼兒園開始,每天都會有自己的發(fā)言時間,大家聚在一起挨個說,說多了,就沒有誰會不自信了
4年前
娃是個煩人的小可愛 我覺得可能是文化引起的思維模式不同。國外很少看到不自信的孩子,因為他們從幼兒...
說白了,就是說的太少了。多點發(fā)言機會,多點小組討論,自信自然而然就出來了
4年前
我覺得這是思維模式問題。如果說批評可以讓人更會應對批評,但也有人因此一蹶不振,認為自己比別人差;鼓勵讓人成為完美主義者,但也有人因此對自己信心十足。這樣的說法并不成立,不是所有人都是一樣的,跟男女也沒關系。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