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故事聚焦的是普通農村家庭的情感生活,飽和度極高的畫面中展現(xiàn)了鄉(xiāng)村農民勞作、孩童打柿子、走街串巷的手藝人、小時候的零食焦酥棒等等元素和場景,主人公小男孩在媽媽的要求下照顧年老孱弱的外婆,而小男孩卻常常違背母親的命令,甚至還偷偷拿了外婆藏在藍色鐵皮柜中的錢,后來陷入了害怕偷錢被外婆發(fā)現(xiàn)與希望被外婆責備之間的深淵。
推薦理由:這本書的孩子是個“真孩子”,或者說“壞孩子”,他偷過錢、撒過慌,并為做了壞事而羞愧。嗯,很真實,像極了我們的過去。
而整本書沒有任何說教,沒有明確地告訴讀者,撒謊偷錢是不對的,但卻能讓我們思考得更多。
作者劉毛寧在創(chuàng)作手記里說自己本來羞于說出這個故事,但發(fā)現(xiàn)身邊朋友也同樣有偷錢經(jīng)歷。后來一次詢問媽媽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曾偷了外婆的錢時,媽媽并沒有很認真地回答我的問題,只是說:“那個時候冬天很冷,你外婆常年待在床上很難保暖身體,我一直想給你外婆買條電熱毯鋪在床上,但總是忙到忘記,現(xiàn)在每次想起來都會覺得很遺憾?!甭犃藡寢尩脑挘瑒⒚珜幉琶靼?,原來大人也和孩子一樣,藏了許多難以言說的東西在心里,可能很久都沒有機會講出來。所以鼓起勇氣將這個故事呈現(xiàn)出來。
我很認同作者的一句話:創(chuàng)作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療愈自己,同時它的誕生也會療愈更多的讀者和觀眾。
閱讀體驗:全書最高潮部分,是小男孩愧疚地哭了,而外婆卻看破不說破,只是用粗糙的手幫他擦去眼淚,輕聲說了一句:“不哭,不哭,有外婆在”。就是這句極具魔力的話,它拯救了主人公,也讓給湯圓讀繪本的我徹底破防了,我想起我那些逝去的親人,想起那一雙雙同樣粗糙有溝壑的手掌,想起他們也有包著錢的手帕,想起同樣包容我的一切的愛,想起童年階段恐懼又羞愧的難以言說的小瞬間。
特別用心的是,這本書還將作者的手稿做成了一張小小信紙放在書里,提供給每一個人寫下自己的小秘密。
我和湯圓說,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羞于說出口的秘密,都會有遺憾,但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去坦然說出來,那時候就會感覺放松了很多,就好像我看到這本書一樣,感覺又重新汲取了能量,會更勇敢地向前走。
希望她也能懂。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湯圓家+”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