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現代文朗讀鑒賞手冊使用再說明

2020-8-27 20:56 原創(chuàng) · 圖片1

關于編輯現代文朗讀鑒賞手冊的目的、意義和方法的再說明。

朱熹弟子總結的朱子讀書法,集古代讀書法之大成——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

曾國藩說,最重要的是“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可謂慧眼獨具。漢語母語文化意涵深厚,非“虛心涵泳,切己體察”不能得其奧義。

“虛心涵泳”,即不帶成見地反復誦讀、思考,濡養(yǎng)浸潤、熏陶感染。“切己體察”,即聯(lián)系自身修為、學識、閱歷,進行體驗、消化、領悟,注重有效吸收、轉化、遷移。

朗讀手冊的文章選取至關重要,選取那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分析,反復朗讀反復體會,這是“磨”的功夫。

就像我在朗讀手冊使用指南里寫的,一篇文學作品如果不經過認真的閱讀和理解,就是沒有生命的、死的語言材料。沒有閱讀和理解的基礎,沒有語感和文感的鋪墊,直接給孩子講寫作技法和理論,可能效果也不會明顯。

那么,我們可以借助“朗讀”這一手段,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挖掘寫作思路、技巧、方法,去體會文章意義。請注意,我們所說的“朗讀”重在體會文章的立意、結構、語言,目的是幫助寫作;不是讓孩子像朗誦家一樣去進行呼吸、聲帶、共鳴等等屬于“發(fā)音”技巧層面的訓練。

一、為什么要選這些文章

這些文章包括主持詞、演講稿、解說詞、新年獻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主題鮮明突出。而且偏向議論說理或者議論說情。

主題鮮明突出,可以引申出一個詞:母題。

什么是母題?在教育學中,母題就是各門學科包含若干知識點的基本題、典型題,也是中高考命題所參照的原型題。

掌握“母題”是一種快速、扎實的掌握學科知識的方法,是進行學習和復習的最佳捷徑。掌握“母題”,就掌握了方法,就掌握了中高考成功的秘訣。

通俗點說就是:

以點帶面、以小知大,

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起整個地球。

也就是找準學習切入點,事半功倍。

老群友都知道,享學樂的學習內容一定是比課內要深幾層的。因為我們的語文學習理念不止一次的強調過,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不要把她當作僅是傳授知識的一門學科,不是讓你像學英語一樣去學語文。語文學習的重點,一定是思維能力的鍛煉、視野的開闊、思維的深度。漢語母語教育,須為學生國家和民族意識、文化素養(yǎng)、情意特征、思維方式奠基。一代代中國人,通過漢語母語讀、寫活動,從精神版圖上保根續(xù)脈,才能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民族文化長盛不衰。

主持詞要把主題用簡潔的語言鋪展開來,這實際上是圍繞一個或者幾個論點進行烘托,必要的時候還要進行銜接;

演講稿針對性、鼓動性更強,它既要議論,又要把議論揉在傳情里面;這個情就是和主題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解說詞是圍繞一個對象說明,好的解說詞不會像產品說明書,它是朗朗上口,頗具文藝性和詩意的;

新年獻詞不是好話大集合,是在一定立場上,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這四類文章,其實都是對接初中的。小學階段主要是記敘文,初中階段議論文比重增加,中考議論文和記敘文平分秋色,高考議論文更是重頭戲。

那么,有人會問,我娃還小,怎么辦?

1、2年級的孩子,如果識字量還沒過關(還沒有實現自主閱讀),那么顯然,這本資料對他們來說是太難了。

3、4年級的孩子,我認為是可以讀的。我娃是從3年級開始讀有難度的現代文的。

那些兒童詩、兒童讀物,可以配合孩子當下的審美情操,讓孩子體會一下漢語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體會一下兒童文學的美。

但是,家長是要領先孩子一步的,要適時的拔高,適時的加一些有深度有難度的內容,讓孩子稍微費點勁、墊墊腳能夠著,這樣才能引領孩子一直往前走,而不是原地踏步。也就是說,不能總讓孩子在舒適區(qū)。

一本書,一套資料,對孩子來說沒有什么難度,沒有挑戰(zhàn)性,孩子能輕易的征服它,可能感覺比較好,但絕不是進步的必經之路。

3-4年級,把重點放在字詞句上,放在語感的積累和磨煉上。也就是文章中標出來帶解釋的詞語、加黑加粗的句子和段落。

你用不著擔心孩子是不是知道寶玉和黛玉的故事,莎士比亞是誰,艾青寫的詩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帶解釋的詞語,會寫會念知道意思;

加粗加黑的句子和段落,反復讀,體會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體會文章的氣勢,直至熟讀成誦,在熟讀的基礎上還可以進行摘抄。

5年級以上的孩子,特別是小升初和初中的孩子,真得是要反復體會反復朗讀的。讀、思、悟、記四位一體,這是“讀書練識”“自進于道”的思想積累,積銖累寸、水到渠成,自會發(fā)為好詩文。古之立言者就是這么“煉”出來的——不是“練”(應試技能訓練)、“猜”(選擇題)出來,而是“養(yǎng)”(涵泳、領悟)出來。

我不多說,你去堅持哪怕一個學期,相信會有很多收獲。

如何寫好議論文?簡單點說,就是通過講道理、舉例子,來擺明或者證明、增強自己的觀點。但是如何講道理,怎么舉例子,這里面的學問就多了。

這些文章,基本出自央視的王牌主持人或者王牌節(jié)目的解說詞、知名人物的演講詞,知名時政刊物的新年致辭。

他們都經過多道工序,反復打磨,從結構的安排,到例子的選取,都精心設置,在情感上跌宕起伏設置得非常有序。

我不說巧妙,這個詞太空虛,我說有序,意思就是,寫稿子的人,從聽眾心理學、演講口才學、舞臺大小等方面,都做過考慮,才下筆如有神。

二、為什么還要加分析

新課標對于語文閱讀明確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斌w現在各地中考試卷上,分析句子的含義和作用已成為近年來中考命題的熱點和難點。

考試不考朗讀,考的是閱讀理解和寫作。

我說句不客氣的話,這樣的文章,好多學生都讀不懂。

什么是讀懂了,至少做到三個方面:義理、考據、辭章。

這個順序是并列重要的,沒什么排名先后的問題。

義理:議論文啊,理論要高。高不是“假大空”,讓你寫《陪伴》,你上來就想到爸媽、朋友對你的陪伴,一次生病,一次人生的低谷,這太瑣碎了。

這樣的立論,頂多就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得個普羅大眾分,行內叫“辛苦分”,老師體會學生苦讀不易,給個“理解萬歲”的分。

咱們說的這個理,要和“義”結合??纯催x文的《陪伴》:

      我想因為陪伴很溫暖,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個在八個月大的時候失去了聽力的孩子,為了能夠讓他像健全人一樣的成長,他的母親,在他上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成了他的同班同學。

      所以,我覺得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把這個抽象詞語,三言兩語就轉化為了三個具體、形象的關鍵詞:時間、習慣、力量。

這三個關鍵詞,都是咱們天天打交道的,你早晨的鬧鈴就是時間,上班打卡就是時間;吃早飯要來一點熱乎的這就是習慣,臨睡前看看孩子的被子蓋好沒有這也是習慣;想到親人就又重新振作起來,這就是力量。

每個人,每天都在時間、習慣、力量中度過,這就是陪伴的三個形象化維度,一下子提升了文章的檔次和深度。

考據:本來意思是引經據典,有所出處,咱們就簡單點說是經得住思量的論據吧。

有人說舉例子誰不會啊,“草地上有各種各樣的花,有的是紅的,有的是黃的,有的是粉的”,這不是舉例子么?

這種例子就叫“雷同化舉例”,再加8種顏色,也不過是多了點字數,這是一二年級的小伎倆。中學還玩這種類似的“雷同”,那閱卷人連辛苦分都懶得給。啥叫舉例?看看朗讀手冊里的這段話:

首先,青春。青春是什么顏色的?是五月的花海,燦爛無比;是海邊的浪花,永不停息;是仲(zhòng)夏的驕陽,激情四射;青春在這里,是絢(xuàn)麗多彩的。

你看人家這也是舉例說明顏色,青春的顏色,你告訴我青春是啥顏色?

你要是把顏色具體化,那你就輸了,落入俗套了。青春沒有具體的顏色,青春就在于豐富多彩,富于變化,充滿活力。

所以你看,人家化抽象為具體(又是這個手法吧,在《陪伴》里用過,化抽象為具體),把青春的顏色用花海、浪花、驕陽來具體化了,這真是舉重若輕。

誰沒講過花海、誰不感慨于海浪的波濤洶涌,誰又沒領教過驕陽的威力,所以青春的絢麗、活力、爆發(fā)力,都具體化了,這種手法就是高級的“通感”。

你不好好分析分析,光讀一讀,至少作為孩子,是很難咀嚼到精髓的,可能感嘆感嘆,也就放一邊了,自己繼續(xù)寫“有的、有的、還有的”這種話。

辭章:這個也很重要?!敖鹂|玉衣”為什么珍貴啊,不僅是因為手法精妙,也是因為材料的難。咱們說的“辭章”,就是修辭和用詞。

大家看到這些文章,用的比較頻繁的句式,就是感嘆、排比。為啥,要氣勢如虹啊,啥叫氣勢如虹?

不是光絢麗,你想想彩虹的顏色、形狀,“弓”形?!肮钡淖畲筇攸c是什么?有放有收啊,收放自如啊。怎么做到的?好好設計詞匯。

好詞匯不一定非得“華麗”,這種齊梁詩風,早在唐朝就不流行了?,F在還玩這個,要氣死陳子昂了(陳子昂被稱為唐詩風骨,盡其一生,扭轉了唐朝初年旖旎華麗的詩歌風格,用平凡的詞句表達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好詞是能“傳情、達意、合景”的詞。

大家讀了朗讀手冊沒有?生僻字很多么?我們給了部分字的注音,但不代表他們是生僻字,他們其實都很常見。可是好文章,就是“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啊,怎么做到的,看一段就知道了:

我喜歡,在某個課間琢磨那些優(yōu)雅的、美麗的數學題:小東西,真別致。

我喜歡,在某天清晨頭昏腦脹時,回想剛學過的,系統(tǒng)命名法:哇,這一瞬(shùn)間有一百萬個可能。

我喜歡,某天晚上躺在床上,回想曾經背過的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是排比吧,沒生字吧,連例子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吧,平字、常字,陳字,樸字,都占上了。但是這個三個例子,涉及了學生的課內學習(數學)、課外興趣(系統(tǒng)命名法);涉及了他們的集體生活(在學校課間)、私人空間(在家里的床上);涉及了他們的眼前(數學),也涉及了他們的遠方(通過古代先賢智慧來反映自己的志向)。

把學習寫到這個程度,可以和“享受”畫等號了,題目中的“不可辜負”這四個字,實在是對應上了。

所以辭章,不講求多,講求的是合理安排。大家不要忘了,這是篇演講稿,詞語生僻了,誰聽得下去,就是要生活化,聽起來才舒服,這就叫寫作詞匯用得“合情合理”。

朗讀手冊里的文章基本上都屬于“實用性文體”,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吧,以后會更強調實用性。

三、怎么去看分析

咱們這次分析,好多人估計也沒看,或者翻到紅字,直接看紅字分析。你圖什么?看了就是會了?看頁數厚不厚?理發(fā)館有一種報紙,特別厚,還白給,上面全是廣告,但是白給也沒人看。

為啥?因為沒價值。

朗讀手冊怎么看分析?

要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帶著思考看,這就是高級別的閱讀理解。看看作者是怎么舉例的,怎么鋪墊情感的,怎么切入主題的,怎么化繁為簡的。

為什么連用5個致敬?

五星紅旗是“黨+國家+人民”;英雄是黨、國家、人民的榜樣先鋒;醫(yī)生和愛心人士是本次話題的主角,他們是此時此刻的英雄;但是英雄不止他們,每一個配得上“人民”這個稱呼的,都是英雄。

你看,這不是“總分總”的邏輯結構么,歌頌了英雄,也歌頌了誕生英雄的土壤:就是優(yōu)秀的人民,同時引出下文,為何要致敬。層層緊扣,聽的人不熱血沸騰才怪,因為聽眾自己,也在被“致敬”的范圍內。

上面是我的理解,他肯定不是唯一的理解。語文允許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達,但是不管怎么理解,你得知道,“致敬”的對象,都是值得贊美的,方向別偏,別憤青。

這樣分析累不累呢?初期肯定是累的。但是收獲也是大的,因為大腦逐漸梳理了“表達觀點”的框架,論述“觀點”的框架。

有這樣二十篇的分析打底子,再看文章,就會鑒賞了,自己敢于“躍躍欲試”了。但是,首先,你得認可這個朗讀手冊,你得認真讀啊,你不去讀不去實踐,我講這么多有啥用呢?

四、朗讀的時候注意什么

咱們這個朗讀材料,不要求像播音主持一樣去朗讀,要求真情實意,你體會到什么,就怎么去朗讀。隨著朗讀次數的增多,情感也不一樣,所以朗讀也沒有絕對的情感要求。

講到這,我知道會有小伙伴尖叫:我們娃太小啊,讀不懂!或者是,內容太深啊,我們不理解!再或者是,求開班,一篇一篇講!

第一,年齡太小了就別讀。

第二,認真讀了嗎?反復讀了嗎?就說讀不懂?

第三,不開班,我們的目的和重點在于自己朗讀體會,不是讓你像上作文課似的,老師講講文章技巧、方法,你回家寫一寫練一練。作文課管一時管不了一世。朗讀手冊會長期做下去,就是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體會反復琢磨,這是個“內化”的功夫,希望大家明白。內化,把知識和語感內化于心內化于行,就厲害了。

老群友都知道,享學樂的學習內容一定是比課內要深幾層的。因為我們的語文學習理念不止一次的強調過,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不要把她當作僅是傳授知識的一門學科,不是讓你像學英語一樣去學語文。語文學習的重點,一定是思維能力的鍛煉、視野的開闊、思維的深度。漢語母語教育,須為學生國家和民族意識、文化素養(yǎng)、情意特征、思維方式奠基。一代代中國人,通過漢語母語讀、寫活動,從精神版圖上保根續(xù)脈,才能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民族文化長盛不衰。

為什么要在這個時代把語文推向高位?

不是過去5年、10年,偏偏是現在?

在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的當今世界,特別是在西方發(fā)達國家企圖用西方思想文化“一統(tǒng)天下”的背景下,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和十四億人口的東方大國,如果不能堅守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能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的當代先進文化,不能形成以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為基礎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只能成為一句空話。

“四個自信”中,把“文化自信”放在最后,體現了它的重要性和根本性。這樣的認識,對每個人都應當是一種“自意識”而不是“被認同”,并且是對文化本真意義和內在涵義的深刻認識、深度認同,這才是我們所講的高度文化自覺。

這就是為什么國家通過中高考的指揮棒,把語文推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通過中高考抓語文,從娃娃抓起,成效最顯著。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靈魂相似的人,總會相逢》,文中寫道:

因為只有同頻,才能共振。與你頻率相同的人,在相處過程中就會形成一種磁場,吸引著你們慢慢靠近。 

頻率不同的人,即使相遇再多次,也終究是擦肩而過的人。 

頻率相同的人,哪怕只能相遇一次,也會相互吸引,相融在一起。

能成為點頭之交,或許不難。但想要成為知己好友,實屬不易,所以遇到三觀一致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我想,我們相遇相知,就是有相同的頻率、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目標。讓我們珍惜彼此,共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成長帶動娃的成長。

與大家共勉!


回應9 舉報
贊15
收藏86
5年前
怎么獲得資料?謝謝
5年前
15996976232 怎么獲得資料?謝謝
同問!
5年前
不錯,朗讀者怎么買呀
5年前
在哪里買啊?朗讀手冊
5年前
請問朗讀手冊怎么買?
4年前
請問是哪本書呢
4年前
謝謝分享????????????????
4年前
謝謝分享????????
3年前
謝謝親的分享哈??????
發(fā)布

推薦閱讀

酥酥貓愛學習
酥酥貓愛學習
2009
作者熱門日志
小學語文學習路線規(guī)劃(一)  贊952 · 收藏6901 · 評論76
談談閱讀模式及精讀書目選擇(小學篇)  贊386 · 收藏3057 · 評論41
9歲女娃的2018年閱讀總結/閱讀記錄  贊345 · 收藏2844 · 評論85
語文學習的真正重點——語感和思維  贊310 · 收藏2231 · 評論71
初中學習的建議(一)  贊207 · 收藏1725 · 評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