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路線圖(一)

2019-12-15 12:40 原創(chuàng)

葉圣陶說:“‘語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tǒng)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并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茍忽于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損?!?nbsp;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學習母語,要始終防止兩種誤區(qū):  

       一是認識層面上的誤區(qū)。認為從一出生就受到漢語的浸染,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一聽就懂,一看就會,學不學都一樣。某一時段,自己認真學了,也沒有明顯進步;某一時段,自己基本沒學,好象也沒有什么退步,所以語文下不下功夫無所謂。

      二是學習層面上的誤區(qū)。單純從語言形式上學習母語,把母語教育當作一種純技術(shù)層面的學習,像數(shù)理化背公式、做實驗?zāi)菢尤W習字、詞、句、說,從而淡化了母語固有的人文內(nèi)涵、思維培養(yǎng)。

     語文該怎么學呢?

      語文是思維教育、是文化教育、是價值觀教育、是人生行為教育,是情商教育,它奠定了一個人的思想基礎(chǔ)和綜合素質(zhì),語文還是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最重要的工具,是其他一切學科的基礎(chǔ)、載體。

     語文學習的核心:語感和思維

      語文學習的方法:有計劃、有步驟的輸入 + 有訓練、有意識的輸出

        一、學齡前:

      在學齡前給孩子進行啟蒙學習,以數(shù)學為例,數(shù)字、大小、形狀,計算,這些是非常具體的知識;英語啟蒙,單詞、短句、口語,也都是非常具體的知識點,只有語文啟蒙有些抽象模糊,她是母語,很難具體說我們給孩子做什么樣的啟蒙,識字?古詩詞?閱讀?賞析?很多家長為了減輕入學后的學習負擔,超前學習小學語文的課程就成為了語文啟蒙的主要內(nèi)容。從兒童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包括對母語學習的理解上,這樣的超前學習不叫語文啟蒙,反而會壓抑孩子們語文學習的興趣。

      學齡前主要任務(wù)三項:

      1培養(yǎng)閱讀興趣、2在閱讀中識字、3體會漢語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語感初階)

      1.培養(yǎng)閱讀興趣

      閱讀能力是語文的核心能力,也是學習的核心能力,怎么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一是營造閱讀環(huán)境(書房、閱讀角等等),讓娃生活在“書的海洋”中,讓娃知道:書是相伴一身的朋友,閱讀無處不在。二是給孩子買任何他們有興趣的圖書,只要孩子冒出一點興趣,買買買,這是最便宜的投資?;蛘邘D書館,直接讓她自己做主...三是堅持讀書給他們聽、持續(xù)讀書給他們聽,每天讀書給他們聽(定時、定量、長期堅持)。一般早起和睡覺前必讀,其他時間隨意讀,但是最少要保證每天1小時閱讀(起步量)。

      我娃上幼兒園的時候,大約每天3小時左右閱讀時間,這個時間是可以拆解的、零散的,根據(jù)孩子的生理特點合理安排。閱讀無形中也培養(yǎng)了她的專注力,她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的進行親子閱讀,完全的投入進去,注意力完全在書上,在故事情節(jié)里。如果不中途休息,1個小時都沒問題。具體怎么做親子閱讀,有各種各樣的方式,選擇適合自己和娃的,此處不再贅述。

     2.在閱讀中識字

      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就像拿到了語文學習的鑰匙,才能開啟語文學習的大門。如何教娃識字,把握一個原則:在生活中、在應(yīng)用中識字。在生活中,處處是語文,要有隨時隨地學習的意識,公交站牌、路牌、廣告牌、門票、商標等等,只要有文字出現(xiàn),家長就可以隨時隨地給孩子讀一讀,講一講。在閱讀中,我是通過“指讀”讓娃迅速“脫盲”,別說什么指讀破壞想象力之類的言論,這種學術(shù)爭論在育兒中沒意義,我只想讓娃多多認字。再者說,小娃娃這點微薄的閱讀量,墊瓶底都不夠,還談什么破壞想象力,根本不夠格呀。親子閱讀中,我從來沒要求娃必須盯著書本,從來沒想著我給娃講了一本書,就得認識多少字、得知道故事內(nèi)容、得能復(fù)述出來,從來沒有這樣要求過。她愿意看就看下,不愿意看就聽,一切隨她心情:)概括來說,我只注重過程,不注重結(jié)果(從另一個角度說,過程做對了,結(jié)果必然對),我把親子閱讀的過程做好,我營造出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講得繪聲繪色,娃特別喜歡這種氛圍,喜歡聽,就是在這樣潛移默化的環(huán)境下,學齡前她認識了很多字,我沒有統(tǒng)計過具體有多少,但是當時我訂閱《三聯(lián)生活周刊》,隨便一篇文章她都能讀出來。

      另外,我反對以字卡、閃卡、書寫記憶為主要形式的識字方式。漢字和英文是完全不同的,漢字的優(yōu)勢在于,漢字是二維表現(xiàn)方式,二維是平面媒介表達信息能達到的最高效率。中英文對照,英語的字母對應(yīng)漢字的筆劃,單個漢字對應(yīng)的是英語的詞,中文的詞對應(yīng)的是英語的詞組,中文表達、傳遞信息的優(yōu)勢一目了然。漢字側(cè)重表意,英文側(cè)重表音,所以啊,識字必須放在語言環(huán)境里,通過生活中識字、閱讀中識字,娃對漢字有了具體的認識,活學活用,上學以后很少出現(xiàn)錯別字,我娃就是個例子,她出現(xiàn)的錯別字鳳毛麟角。如果讓娃只是刻意的“識字”,看字卡、記字體,脫離了語言環(huán)境,只是單純的“記住”,事倍功半,入學后會有大量的應(yīng)用,就會容易出現(xiàn)錯別字,而且總是錯。

     3.體會漢語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語感初階)
 

      語文是要多讀(背不背無所謂),特別是詩歌、經(jīng)典文章等等,因為漢語的節(jié)奏感在里面。寫文章好的人,懂得什么樣的語言讀起來舒服,怎樣寫可以把其中的音樂感、節(jié)奏感把控好。平時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憶非常重要,許多讀到的內(nèi)容,借過來借過去,就活了,東西越多越活。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性沒有矛盾,創(chuàng)造性是怎么來的?因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會有自己的東西形成。

      說來慚愧,娃學齡前并沒有任何的背誦古詩詞的舉措,如果重來一遍,我可能會讓她讀一讀古詩詞,請注意,是古詩詞,不是文言文。 這里要強調(diào)一點,從狹義的文學角度說,古詩詞是文學作品,給人以美的熏陶,在誦讀的過程中要去欣賞、揣摩用字用詞的藝術(shù);大學、中庸、論語等,其實屬于“經(jīng)”的范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是教做人做事的道理。學齡前的娃,讀什么經(jīng)啊,先享受一下古詩詞的美啊。有人會說,你看看,那些取得大成就的“大家”哪個不是從小讀經(jīng)讀出來的。我想說:時代造就人。當時的時代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所有的綜合因素融合到一起,也就是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塑造出來的人。如果簡單的把“大家”的成就歸結(jié)為從小讀經(jīng),我覺得有點“很傻很天真”。特別強調(diào)的是,讀就好好讀,如果連普通話都沒過關(guān),還用著家鄉(xiāng)方言讀,或者說和念經(jīng)一樣,那干脆就別讀,每天10-20分鐘朗讀足矣。

      我不刻意讓娃背誦。不是說背誦古詩不對,盲目背古詩,尤其是讓學齡前的兒童背詩,對語文啟蒙沒有什么指導意義。朗讀是為了培養(yǎng)對古詩詞韻律的感覺,體會漢語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事實上,死記硬背古詩詞,并不能為孩子帶來理解和欣賞詩詞內(nèi)容的學習效果,相反,孩子弄不清楚背詩的意義,會誤以為語文學習就是背,枯燥無聊。
 

      具體怎么做呢?第一步:找來凱叔的《聲律啟蒙》音頻,這套音頻做的不錯,每天早晚聽2遍,再找來紙質(zhì)版,讓娃讀2遍,節(jié)奏感很強的。弄完了這套還可以找來《笠翁對韻》,讀一讀,強化一下節(jié)奏感。第二步:找來簡單的古詩詞,家長可以像講故事似的說說詩詞的大概意思,孩子每天讀一讀,甚至可以一起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畫一畫,就是玩呀,寓教于樂嘛。第三步:找來童謠、歌謠、簡單的現(xiàn)代詩,讀一讀,體會現(xiàn)代漢語的節(jié)奏感。

      拼音?放在上學后跟著學校進度學吧。

      這個時代,講究的是效率和科學的方法,不要蠻干,不要盲目,不要以為刻苦+努力就是優(yōu)秀+成績,做事和學習要爭取“有的放矢、科學高效、事半功倍”,每個娃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作為家長,要量體裁衣、量身定制學習方法。
 

      (未完待續(xù))


回應(yīng)11 舉報
贊24
收藏163
5年前
繼續(xù)呀,寫得很好!幾篇文章都具有操作性
5年前
謝謝分享??????
發(fā)布

推薦閱讀

酥酥貓愛學習
酥酥貓愛學習
2009
作者熱門日志
小學語文學習路線規(guī)劃(一)  贊952 · 收藏6901 · 評論76
9歲女娃的2018年閱讀總結(jié)/閱讀記錄  贊345 · 收藏2844 · 評論85
語文學習的真正重點——語感和思維  贊310 · 收藏2231 · 評論71
初中學習的建議(一)  贊207 · 收藏1725 · 評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