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昨天和娃邊看書邊玩的記錄,基本是從一本關于立體形狀的小書衍生出的一系列活動,很多都是現場的靈光乍現,現在想想還挺有意思,這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精讀拓展?
我們讀的是學樂出版社(Scholastic)My math readers中的一本Solid shapes are great(關于這套書,我寫過一篇一套小書,兩種啟蒙)。娃很愛這本,大概是覺得讀起來特別像繞口令吧,老母親也很慚愧地邊查詞典邊背了好幾個關于立體圖形的英文單詞。
讀完之后,我突然想到很久之前在淘寶上買的一套立體圖形模具(很便宜,搜關鍵詞“蒙氏幾何 立體”之類就有),立刻翻出來,娃開始很開心地擺弄這些立體圖形,并在我的提示下把圖形和書上的圖案一一對應擺放好,不過其中的三棱錐(triangular pyramid)和四棱錐(pyramid)估計暫時還分不清,另外還發(fā)現了書上沒有的橢球體(spheroid)。
擺弄一陣之后,我把所有模具全都裝到不透明的布袋子里,讓娃眼睛不看,用手去袋子里面摸,猜猜看摸到的是什么形狀,然后再拿出來看猜的對不對。結果……娃并不十分情愿伸手去袋子里面摸(大概是覺得袋子里面有妖怪吧),在我的鼓勵下,終于伸手進去,然后開始一頓亂摸亂拿,直接拿了就往外扔。終于,在第二遍從袋子往外拿東西的時候,自己猜了一個球(sphere)出來,后面又開始亂扔,嗯,你扔得開心就好。
扔完之后,老母親靈機一動,想到了閑置落灰很久的磁力片,立刻找出來(并且告訴隊友:看,誰說囤貨是一種病?明明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德?。?。給娃稍微展示了一下之后,娃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媽媽,拼一個pyramid,再拼一個rectangular prism,再拼一個sphere……什么?臣妾做不到啊,球怎么拼?球拼不了,但是可以用一張紙卷成一個圓錐(cone),還可以拼平面圖形吧,剛好磁力片也有各種半圓形和四分之一圓,于是向娃展示了兩個半圓形拼成一個圓,兩個四分之一圓拼成一個半圓形,四個四分之一圓拼成一個圓形,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菱形,娃自己也動手拼了一會,并且邊拼邊重復“Two semicircles make a circle. Four quarters make a circle”。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到同一系列的小書里面還有一本叫”Here is half”,下次應該在這個時候順便把這本書拿出來對照一下“什么是一半”也不錯。
最后,娃意猶未盡,又搗鼓出一桶積木,自己找出半圓形、三角形拼了一會。積木的三角形變化比較多,可以拼成正方形、大三角形、菱形等各種形狀,明顯覺得娃的小手有點忙不過來了,但是作為拼圖渣,能自己主動去拼圖老母親已經很欣慰了。終于,娃的專注力耗盡,爬起來跑了。
接下來其實還可以玩一個“I spy"的游戲,在家里面找出各種對應的立體圖形。但是這時候我娃已經注意力不集中了,就找了一個瑜伽滾軸,說是cylinder,然后就自己坐上去玩了。
記錄完之后,發(fā)現自己在記錄的同時也冒出了新的想法,可能這就是動筆整理思路的意義,思路越理越清晰,和理越辯越明是一個道理。而且,娃的行為習慣也基本可以從記錄中有跡可循。對于喜歡看書、愛動嘴皮子、但就是不愛動手的我家這款娃,這種從書中內容衍生的精讀拓展,順便帶動他主動動手,還真是一個好方法。
喜歡請關注同名公眾號:牽只蝸牛散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