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開學那會兒,教材改版有很高的話題熱度,大家都知道,難度提升了,要重視閱讀了。看完北京海淀2025年1月份初一英語的期末卷——有一個結論:教材改革后,考試更難了。但教材難度跟考試難度是兩碼事。
初一英語考試與閱讀直接相關的題型有56分,占比56%,明顯地,“得閱讀者得天下”。這56分來自第四題“短文填空”、第五題“完型填空”、第六題“閱讀理解”和第七題“閱讀短文并回答問題”。重點看了一下閱讀文本較長的第五、六、七題。下表是分析:
理解這張表,非常重要。結論全在上面。
首先看每篇閱讀文的長度:280-360詞左右。這幾篇總共文字閱讀量是1542詞。如果再算上對應的25道考試題目的題干、選項的閱讀,整體閱讀量2000詞左右。如果孩子日常不怎么閱讀,僅靠課內閱讀訓練,閱讀速度有可能跟不上考試要求。
再看內容概要和文本屬性,這兩列是從內容角度來分析。兩篇記敘文閱讀對初中生來說應該是比較容易的。C篇、D篇和E篇屬于非虛構。C篇、D篇屬于科研成果閱讀。如果孩子不是原版閱讀養(yǎng)成系或不看科技類時文/科普雜志,對這類內容會覺得生疏。E篇屬于社會新聞閱讀,相對于科研成果閱讀,內容“親和”一些。
“藍思值”這列是最關鍵的指標。為保證藍思值的準確性,每篇閱讀文我們都粘貼到藍思官網(wǎng)上進行了查驗確認。完型填空和閱讀理解B篇比KET還要簡單點;C篇難度達到了1010L-1200L(FCE難度),卷度就這么顯而易見;D篇、E篇藍思810L-1000L(PET難度)。(為了不影響重點內容的閱讀,我們把查詢截圖放到本文后面)
文章來源,重點查了難度較高的C、D、E篇。C篇改編自Science Daily-科技類專業(yè)報紙2024年11月15日的文章:“Time in nature benefits children with mental health difficulties”。這個時間點值得注意,出題老師真的重視“內容時效性”和“新鮮度”。D篇的原文未查到出處,但查到了與該文章提到的結論近似度較高的2016年的1篇學術論文,推測出題人采編創(chuàng)作了這篇文章。E篇的出處比較有趣,查到了它來自美國馬里蘭州一所小學5年級語文作業(yè)。追本溯源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三篇各有出處,給我們的啟發(fā)是,出題資源無窮多,想窮盡是不太現(xiàn)實的。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把閱讀能力養(yǎng)出來,不管出題人從哪里找素材,都可以輕松應對。
再來看初一英語人教版最新教材里閱讀板塊的內容情況:(內容均來自人教版教材小程序)
初一教材的閱讀題材以日常生活英語為主,有郵件、帖子、廣告等形式,這跟考試里的絕大部分的閱讀文選材方向是不同的。
郵件閱讀
帖子閱讀
廣告閱讀
常規(guī)文本閱讀
從教材的閱讀文長度看,每篇只有100-150詞左右。從難度看,不用查藍思值也能知道它們比考試文章難度低太多了。
補充一下期末考試文章的藍思值查詢的部分結果圖:
這樣一對比,我們就知道,考的和學的,真的是兩碼事。
面對這個局面,建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