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話: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對這句話的理解,可以說體現(xiàn)了你的思維方式。這句話里的“窮”和“富”,一方面是指經(jīng)濟上的,另一方面則是指思維上的,窮人應該具有富人的思維,它將幫你通往財富之路。
《終身成長》就是一本關于“思維模式”和“成長”的書,書中的研究內(nèi)容屬于心理學領域的一種傳統(tǒng)研究,這是一本在美國亞馬遜心理類圖書暢銷10年的經(jīng)典之作。書中引入了大量實例,涉及到了科學、藝術、體育和商業(yè)等眾多領域,也覆蓋了我們生活中與伴侶、老板、朋友及子女的相處方式。你還會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深刻地認識到思維模式到底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
《終身成長》這本書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fā)展心理學領域內(nèi)公認的杰出學者之一,她在本書中率先提出‘成長型思維’的概念,可以說成長型思維模式對成功進行了重新的定義。本書的核心觀點在于你的思維模式和能力都是可以改變的,但這需要一定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旦做出改變,你的思想和生活都將徹底改變。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三個部分的內(nèi)容:
第一部分,作者在第1、2、3章分別講述了思維模式是如何改變對成功和失敗的定義,并因此帶來的重要影響。
第二部分,作者在第4、5、6章分別講述了思維模式如何在學校、體育、公司及人際關系中產(chǎn)生影響。
第三部分,作者在第7、8章分別講述了思維模式的產(chǎn)生原因以及思維模式的改變方法。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介紹每個部分的重點內(nèi)容。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另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因此他們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并且為了掩飾不足而不愿接受挑戰(zhàn)。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自己的基本能力可以通過努力來提高,即使我們在先天的才能、資質(zhì)、興趣、性情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是潛能是未知的、不可知的、無法預知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jīng)歷得到改變和成長。
可見,這兩種思維模式在看待能力、天賦、成功、失敗等方面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從下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二者的對比。
除此之外,固定型思維模式者的關注點在于答案的對錯以及成功與否;一旦遇到挑戰(zhàn)或挫折,會逐漸喪失自信,并給自己貼上失敗者的標簽;但卻不會從自身去尋找原因,更習慣于將責任推給外因,從而修復自尊;取得成功之后會覺得高人一等。
相反,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的更加關注于可提高自身知識水平的信息;遇到挫折,會從自身尋找原因,努力從失敗中學習,不會輕易給自己貼上負面的標簽;成功之后也會繼續(xù)保持謙遜。
當遇到人生中比較艱難的轉折期,比如從小學升入初中、從高中進入大學等階段,此時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自身將要面臨的挑戰(zhàn)的變化,兩種思維模式者的處理方式可能會對今后的人生產(chǎn)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可能會因此放棄努力,避免失敗,保護自尊;面對考試,可能會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尋求通過。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會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應對一系列重要的變化;對于考試,他們不會只為了通過,而是為了獲取知識,因此會尋找知識中的潛在規(guī)律,全面地掌控過程。
思維模式對我們的影響遠不止在學習方面,作者在第二部分為我們詳細地講述了思維模式在體育、商業(yè)、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影響。
在體育方面,作者通過拳擊運動員阿里、籃球運動員喬丹、高爾夫球員泰格·伍茲和網(wǎng)球運動員皮特·桑普拉斯的例子,向我們生動地說明了什么是冠軍思維,以及兩種思維模式對運動員職業(yè)生涯的深遠影響。
在商業(yè)領域,作者重點強調(diào)了思維模式對于領導力以及團隊決策力的影響。在群體決策過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現(xiàn)群體思維現(xiàn)象,也就是思維趨向一致,沒有人提出異議,沒有人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群體思維帶來的是一種由固定型思維模式引起的安全假象,往往會導致災難性的決定。
在人際關系方面,作者講述了思維模式在友誼、愛情和婚姻等方面的作用。面對問題,我們應該積極地溝通,努力解決問題,試著去理解和改變,放棄責備他人,繼續(xù)前行。
現(xiàn)在你可能已經(jīng)了解到了思維模式對于我們生活各個方面的重要影響,那么,除了自身要積極地運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去看待問題,我們的言行也會對他人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尤其當你的身份是老師、教練或家長時,作用就更加明顯。
因此,作者在這個部分主要介紹了老師、教練和家長的思維模式給學生、運動員和孩子帶來的影響。
這里我們重點說說家長如何才能將成長型思維模式傳授給孩子。
首先我們要假設你擁有的是真正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受益。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向孩子傳遞信息,而言行會自然地流露出你的思維模式,孩子對這些信息非常敏感,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而且要傳遞給孩子注重過程和成長的信息,盡量避免你的言行體現(xiàn)出固定型思維模式。
其一,你要稱贊孩子努力的過程,并且一定要與結果相關聯(lián)。因為努力的過程不只包括努力本身,還包括采取的策略、集中的精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這些都應該在你的表揚范圍之內(nèi)。
其二,在孩子失敗時你要給出誠實的反饋和有建設性的意見。你需要讓孩子知道努力并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還有資源和機會等因素對成功也至關重要,而每個人的努力也并非是建立在同樣公平的前提之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起跑線并不相同,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從失敗中學習、總結和提高,并給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促進日后的成功。
其三,要重視孩子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而不是簡單地死記硬背知識、規(guī)則和步驟,因為理解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
作為家長,你的任務是幫助孩子發(fā)展?jié)撃?,因此,擁有先天的才能并不是一個目標,拓展技能和知識儲備才是。
既然思維模式對我們自身和他人的影響如此之大,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改變思維模式呢?作者在本書的最后,詳細地論述了思維模式的轉變方法。
首先你要意識到,成長型思維模式是建立在相信變化的基礎之上的,但是這種改變并不是一場外科手術,舊信念不會立即換成新的,新舊信念還是會并存,我們要做的是想辦法讓新信念變強。那么,具體該如何做呢?
第一步,接受你的思維模式是固定型和成長型兩種模式的混合物。盡管如此,我們不能接受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高頻出現(xiàn)以及帶來的危害,這也是我們做出改變的前提。
第二步,觀察觸發(fā)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誘因。比較常見的情況是當你遇到全新的挑戰(zhàn)、進展停滯不前、在擅長的領域遇到強敵或者遭遇巨大的失敗等,這是對自我的剖析,可以說是找到了需要做出改變的地方。
第三步,給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起個名字。而且你的團隊中的成員要對其他人的這種人格及其誘因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溝通。
第四步,教育你的固定型思維模式人格并邀請他一起走向成長型思維模式。這里你要意識到并不是要完全消滅固定型思維模式,而是要用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新方法去教育他,讓他接受挑戰(zhàn),不放棄,受挫后卷土重來。
上述4個步驟的改變過程,做起來雖然很難,但會非常值得。你還需認識到,用成長型思維模式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了嗎?答案是不能。但是,你將擁有不同以往的生活,會變得更加積極、更有勇氣、更加開明。
《終身成長》這本書闡述了兩種思維模式及其創(chuàng)造的不同世界,讓我們知道自己可以進行選擇,但是否做出改變以及在哪些方面進行改變?nèi)允悄阕约旱倪x擇。因為成長型思維模式并不意味著每一件可以改變的事都應該被改變,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之處,特別是那些并不會給自己或別人的生活帶來危害的。但你也必須做出判斷,對什么樣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帶來改變才是最有價值的。
身為家長,一定要創(chuàng)造條件去教你身邊的大人和孩子掌握成長型思維模式,以全新的角度看待教育,并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方式,并通過你的言行傳遞給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孩子一定會終生受益。
正如《創(chuàng)業(yè)的藝術》的作者蓋伊·川崎所言:如果你是個管理者,或在養(yǎng)育孩子(這也算一種管理),放下手邊的一切,讀讀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