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袁母華靜,她出生在揚州一個富商家庭,從小被父親送到英國的教會學(xué)校讀書,接受西方禮儀、文化藝術(shù)教育,講得一口嫻熟流利的英語。高中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一家小學(xué)任英語教師。
恰巧就在這期間,她與時任校長袁興烈結(jié)緣,也就是后來袁隆平的父親。袁隆平的爺爺是晚清舉人,父親畢業(yè)于東南大學(xué),但他受影響最深的還是母親。
▲幼時的袁隆平在母親懷里,右邊為袁隆平的哥哥袁隆津
袁隆平曾有希望入選飛行員,也差點入選游泳國家隊,但最終成為了一名世界級的農(nóng)業(yè)科學(xué)家。1953年,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懷化安江農(nóng)校,袁母陪他一同前往,并協(xié)助兒子照料剛成立的小家庭。袁母在安江度過余生,也葬于安江。
▲青年袁隆平
以下為袁隆平在母親離世后寫下的一封信。
親愛的媽媽:
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您了。
媽媽,您在安江,我在長沙,隔得很遠很遠。我在夢里總是想著您,想著安江這個地方。
人事難料啊,您這樣一位習(xí)慣了繁華都市生活的大家閨秀,最后竟會永遠留在這么一個偏遠的小山村。
還記得嗎?1953年,我要從重慶的大學(xué)分配到這兒,是您陪著我,臉貼著地圖,手指順著密密麻麻的細線,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圖上這么一個小點點。當(dāng)時您嘆了口氣說:“孩子,你到那兒,是要吃苦的呀……”
我說:“我年輕,我會拉小提琴?!?/span>
沒想到的是,為了我,為了幫我?guī)『?,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媽媽您哪!您哪里走得慣鄉(xiāng)間的田??!我總記得,每次都要小孫孫牽著您的手,您才敢走過屋前屋后的田間小道。
對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來說,70歲了,一切還要重新來適應(yīng)。我從來沒有問過您有什么難處,我總以為會有時間的,會有時間的,等我閑一點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時候,我還在長沙忙著開會。那天正好是中秋節(jié),全國的同行都來了,搞雜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組織者,怎么著也得陪大家過這個節(jié)啊,只是兒子永遠虧欠媽媽您了……
其實我知道,那個時候已經(jīng)是您的最后時刻。我總盼望著媽媽您能多撐兩天。誰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趕,我還是沒能見上媽媽您最后一面。
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媽媽,當(dāng)時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長時間,您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兒子說,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這么多年哪,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試驗,少出一天差,坐下來靜靜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也好。
媽媽,每當(dāng)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當(dāng)我在國際講壇上談笑風(fēng)生,每當(dāng)我接過一座又一座獎杯,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媽您??!
無法想象,沒有您的英語啟蒙,在一片閉塞中,我怎么能夠用英語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xué)文獻,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xué)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無法想象,在那個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從北平到漢口,從桃源到重慶,沒有您的執(zhí)著和鼓勵,我怎么能夠獲得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教育,獲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膽識?
無法想象,沒有您跟我講尼采,講這位昂揚著生命力、意志力的偉大哲人,我怎么能夠在千百次的失敗中堅信,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稻子熟了,媽媽,您能聞到嗎?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還留著熟悉的歡笑?隔著21年的時光啊,我依稀看見,小孫孫牽著您的手,走過稻浪的背影;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谷子在陽光中噼啪作響,水田在夕曬下泛出橙黃的顏色。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
兒:平
袁老有個心愿: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類。
在袁老這封情感真摯的家書中,我們讀出了濃濃的母子之情??梢哉f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老師??梢哉f袁隆平不是學(xué)霸,但他的成就在近代中國能與之比肩的寥寥無幾。這源自他的母親在童年時給他愛的教育。
所以兒童的早期閱讀十分重要,兒童的廣泛閱讀更加重要。經(jīng)典書籍要讀,但不能只讀經(jīng)典,要廣泛閱讀,廣泛涉獵。因此我認為兒童早期閱讀中的繪本,還是租更好,比較適合博覽群書的需求。
如果在京津冀地區(qū),推薦試試網(wǎng)圖繪本,24小時就能送達,京東往返包郵。書很干凈也很新。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而不是萬軍爭走獨木橋。更希望中國能多出幾個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