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高熱度話題:
2020 年,你是怎么解決「優(yōu)質育兒」和「經濟壓力」兩者間的矛盾的,有什么有用的技巧分享嗎?
做為一個地處魔都、背著兩百多萬房貸的職場媽媽,我覺得優(yōu)質育兒和經濟壓力這個問題永遠無解——明星的娃一年幼兒園學費好幾百萬。父母總想給娃“最好的”,所謂的“優(yōu)質育兒”哪里有底?
我隱藏在一個以“雞血”聞名的教育社群,發(fā)現爸爸媽媽們每年雞娃的費用都不少,據說平均是3萬。
很多母嬰大V回答了這個問題,但回答的方式大多都是從好物推薦、免費活動等角度。我覺得有道理,但未必戳中了問題的實質。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要注意一些底層邏輯的答案:
我自己一年的收入如何?到底能承擔多少教育費用?
優(yōu)質育兒的目標如何?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努力將來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我自己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哪些教育我自己或者家庭能夠承擔?哪些我必須外包專業(yè)機構?
也許這些問題的答案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化,但這些才是解決所謂優(yōu)質教育和經濟壓力的矛盾的真實底層邏輯。
第一步:認識自己的財務狀況
關于這個問題,我非常推薦簡七的《好好賺錢》這本書。?這本書所談及的有關認識財務狀況和進行財務管理的知識未必都是首創(chuàng),但非常接地氣,很多內容深入淺出。
我很認真的做過《好好賺錢》這本書的思維導圖。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要認真仔細的盤點一下自己的收支情況。我們每個人的財富水池分為日?,F金池、中長期現金池和長期金額池。支出分為必要支出、偶發(fā)支出和不必要支出。
這些術語聽聽名稱就知道什么意思,然而,真的按比例操作,對我等自制力一般的凡人媽媽來說的確真的難。
所以,我覺得真的要認識自己的財務狀況,主要是要做到這三點:
1.抓住開支大頭
一般來說,如果先不考慮教育支出,開支的大頭無非是三個:房、車、應對疾病。
房。如果已經買房了,就要考慮整個家庭所面臨的貸款還款情況和未來是否置換、再購房。如果還沒有買房,那么需要考慮未來多久內會買房,買房的總預算是多少。
車。相對來說,車越來越平價了,但總的來說還算是比較貴重的開支吧。買車的型號要考慮是否二胎,如果二胎可選擇更大的suv。
疾病。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F在的癌癥患病率也越來越高,靶向藥物雖然越來越便宜,但仍是不小的開支。家庭的資金儲備中要留足。
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在2019年置換了學區(qū)房,有車無貸,家庭總的房貸金額是200萬,我這邊需要承擔的是每月近7000塊的房貸金額。我和老公、孩子都配置了保險。老一輩中有病人,病情目前平穩(wěn)。我個人覺得最近沒有合適的理財渠道,最近理財爆雷的多,家庭短期內也無再置換房產的需求。于是,今年選擇了提前部分還款,但留了應對老人病情變化的資金(老人本身有固定工資)。
2.消滅“拿鐵因子”
“拿鐵因子”是簡七《好好賺錢》的原詞,對于我這個非常喜歡喝咖啡的人還真的是非常契合。
“拿鐵因子”本身的意思是說:
有的人很喜歡喝拿鐵,每個月每天喝一杯拿鐵,聚沙成塔也是不小的支出?!跋麥缒描F因子”并不專指拿鐵,是說對于不必要支出要盡量的減少。
我們都是凡人,過于苛求自己真的沒有必要,也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品質。但是,如果無法做到每天記賬,在消費的時候至少要做到“有意識”——不要每個月驀然回首,發(fā)現錢包里空空如也,卻不知道錢到底流向了何方。
對于我自己的咖啡癖好,我選擇了難為我老公,讓他買咖啡豆給我磨咖啡,他甚至還學會了拉花和做風味拿鐵。不過,我最近偶爾會心悸,慢慢地減少了喝咖啡的量。
3.開源
本職工作永遠是安身立命之本,任何時候都要審慎對待。它給予你的不僅僅是每個月繳納的社保,更是一個人的安全感。更何況,今年的特殊形勢,很多行業(yè)非常艱難,職場中人要格外珍惜自己的工作。
當然,有余力的情況下,也可以開源。不妨讀一下《會賺錢的媽媽》,仔細分析自己的時間、特長、經濟效益,再思考一下如何“一雞多吃”拓寬“管道”,找到通過房租、理財或者愛好開源的渠道。
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影響主業(yè)的基礎上。不要總以為“副業(yè)”有激情有前途。對大多數人來說,當“副業(yè)”轉正為“主業(yè)”,激情和所謂的“前途”都不在,切記切記?。?!
第二步:審視自己的“優(yōu)質育兒觀”
充分認識了自己的財務狀況,還需要思考我們認為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優(yōu)質育兒。
1.長遠規(guī)劃
地處魔都,最常規(guī)的選擇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直接點就是公辦路線或者民辦路線。對應在財務支出上,體制外、民辦路線支出多的是學費,公辦路線得選擇是不是購買學區(qū)房。
2.短期規(guī)劃
短期規(guī)劃就得根據孩子的年齡段來的。比如,孩子上什么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具體的細節(jié)還包括孩子要學習什么樂器,是不是要學習二外等。
我有個同事家住徐匯,女兒小學擅長圍棋,比賽獲過獎,就讀的是四大民辦中赫赫有名的建襄小學。都知道徐匯民辦優(yōu)勢明顯,他家卻選擇了圍棋特色而且實力不俗的公辦位育初,果然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我自己在給孩子們學區(qū)房的時候,更看重小學、幼兒園,要求解決居住問題,不希望實際居住地離所上幼兒園、小學太遠,所以選擇了一線的小學、差一些的初中。
孩子在三歲的時候,考慮到線下課比較貴、性價比不不太高,孩子這個階段的啟蒙要求并不那么高,我選擇了自己教娃的模式。平時給孩子一起互動游戲,啟蒙數學、英語、認字,樂在其中。
但是,等孩子大一些了,相關的運動、樂器課程,需要跟專業(yè)的人來指導。這部分的學費就肯定要支出。
追求優(yōu)質的教育錢永遠不夠、永遠有缺口,但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
第三步:評估自己的育兒長處和短處
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每個父母也有自己的特長。在優(yōu)質育兒和經濟壓力面前,我們要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自己有優(yōu)勢的科目,可以發(fā)揮特長。
比如,我有個朋友會彈鋼琴。她家娃從小耳濡目染,鋼琴一日千里。小學二年級就通過了鋼琴八級。
不過,關于這個問題,我自己在育兒的過程中,也曾經踩過坑:
1.不要為了省錢而包辦代替所有的啟蒙課程
我自己是211大學研究生畢業(yè),有著不錯的語文基礎,英語、數學比較渣,但對自己可能有“迷之自信”。
這幾年家里的經濟壓力比較大,所以我也曾經試著學習所有的教學內容,讀了《幼兒數學核心概念》、《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希望對孩子的所有的啟蒙都依托在自己身上。
比如,我英語明明水平一般。為了省錢,拿出了《wonders》的教師用書“死磕”,想自己教孩子。可是,我最終發(fā)現,想教好這套書,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知識背景。我自己費的這些力氣,還不如把這些力氣用在主業(yè)或者是副業(yè)上,將相關英語教育用機構“外包“出去,孩子學得可能會更有成效。
一位很有經驗的媽媽曾經勸我:
線下英語課有自己的優(yōu)勢。雖然相對來說進度緩慢,但孩子是真真切切的在游戲中學習,而且如果孩子的英語功底不錯,在跟小朋友的互動過程中會更容易產生一種自信和自豪感,這些都有利于他進一步學習。
2.不要為了“省錢”去買一堆沒用的課程。
前幾天,我跟另一個媽媽在盤點自己購買的課程。兩個人都發(fā)現自己有一搭沒一搭買了一大堆沒用的課程。
買了這些線上課程后,孩子需要的并不是特別多。孩子的時間比較緊,視力保護又非常重要。就算是便宜,也要適可而止。不要提早到“囤貨”。畢竟,不給孩子使用的課程,終究是沒有“性價比”的。
好啦,這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啦。歡迎你參與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