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溫了一遍著名的《窗邊的小豆豆》,再次被感動之余,不禁感慨象“巴學園”這樣的學校,大概快成為一種“世外桃源”般的幻想之地了吧。
這本書是寫學校教育的,像小林宗作這樣的教育者,在當今的社會里,真的可遇而不可求。我們談論一個學校的時候,往往把收費、硬件、是不是難弄進去之類的放在最先印象,其實一個好的學校必定有位了不起的校長,這個學校上到老師下到學生的風氣,最終來自校長的辦學理念。
我鄭重地把小林先生的教育方針抄寫如下,放到半個世紀后的今天,依然具有意義: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生的時候,都具有優(yōu)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fā)現(xiàn)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并讓它們發(fā)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yǎng)成富有個性的人。
而這一遍看《窗邊的小豆豆》,特別注意到了小豆豆的家庭教育,雖然著墨不多,卻展現(xiàn)了一位看似“無為”的母親,正籍由她的包容大度、積極樂觀,讓小豆豆最終能在巴學園找到自己成長的園地。
作為家長,我們會抱怨學校給孩子太多作業(yè)、太多考試、太多壓力,但抱怨后,我們無力改變,還無形中給多孩子一份焦慮。都說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保鳛榧彝W校的“校領導”,我們能給自己打幾分?
隨手攫取一部分內容,讓我們做媽媽的,比照一下。我們無法改變學校大環(huán)境,但改變下家庭小環(huán)境,就在我們自己掌握中。
開篇小豆豆就被她在讀的學校勸退了,老師找媽媽列數(shù)了小豆豆種種的“劣跡”,她愛來回翻她的書桌板、愛在窗口看宣傳藝人經(jīng)過、還影響了隔壁班級班主任啊……媽媽直到聽到最后一條,才決心給孩子轉學。她當時是這么想的“看來只能再找一所小學,把小豆豆轉過去了。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孩子性格的學校,能夠教會她和大家一起學習就好了……”。媽媽沒有半點怪罪孩子,她愿意相信孩子的行為哪怕不合時宜,但并非故意搗蛋,更多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
她四處奔波找新學校,但并沒有把退學的事情告訴小豆豆?!耙驗?,即便和小豆豆說了,她恐怕也不會理解自己哪里做錯了吧。而且,如果小豆豆因為退學這件事,在心里留下自卑的情結,那就不好了?!?nbsp;我聽說現(xiàn)在有好幾所“名?!保總€學期結束都會對最末幾名學生“勸退”,我真心感覺這個和法西斯認為只有日耳曼民族的血統(tǒng)最純正需要清除雜質是一樣的。希望那些“不幸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能和小豆豆的媽媽一樣守護好孩子珍貴的自尊心。
學校要調來一輛新的汽車身作為圖書館,因為規(guī)定只有晚上才能施工,校長同意讓感興趣的孩子們把睡衣毛毯帶到學校里來觀看深夜的施工。其實這個過程里,孩子們無形中學到不少有趣但按現(xiàn)在的標準是“無用”的東西,比如牽引車的工作原理、從大平板車上卸貨的方法等。小豆豆的媽媽完全沒有阻攔,幫小豆豆準備好必備的東西,就送她去學校過夜了。除去現(xiàn)世令人憂心的安全問題,你作為媽媽會讓孩子晚上去看施工么?
巴學園的校長要孩子們穿“最差的衣服”來學校,也沒有制服,因為孩子們要盡情地玩耍,衣服不應該成為束縛。小豆豆來來回回鉆籬笆玩一種游戲,把裙子短褲都弄破了,媽媽問清楚原委后,想“對大人來說,這么做根本沒什么趣兒,只會讓人很累。但小孩子就可以玩得這么高興,真令人羨慕啊……”。其實小豆豆有這么理解孩子的家長和老師才真的令人羨慕,包括我自己小時候,別說弄壞衣服,弄臟也沒少挨罵呢。
小豆豆最初想做“間諜”,后來又想做“宣傳藝人”,也憧憬過做“車站賣票”的,直到看了芭蕾舞劇,她又渴望做個芭蕾演員了。于是小豆豆的媽媽當真為她請了位老師教授舞蹈。“媽媽從來不對小豆豆說‘應該去干什么’,小豆豆如果說‘我想干什么’的時候,媽媽就會說‘好啊’,然后并不多問什么,但她會把孩子們做不了的手續(xù)上的事情,幫助孩子做好。”雖然小豆豆最終并沒有成為芭蕾舞演員,但是她對芭蕾的熱愛并沒有消失,因為這本身是她的興趣所致。
……
小豆豆是幸運的,她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為她這樣不算是“乖學生”的孩子,打造了一片自由的天地,讓她可以盡興地自然生長,最終成為著名的作家和主持人。
我們也要想一想,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成為“幸運的一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