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剛好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家兩小只一個先學的識字,一個先學的拼音。
老大偏視覺型,圖形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稍強,識字更快一些。中班搞了一輪四五快讀,大班又搞了一輪,識完字就跳過拼音進入自主閱讀了。拼音是上小學后學的。優(yōu)點:沒有拼音閱讀期,進入文字閱讀比較順利。缺點:拼音拉胯,三四年級考試偶爾還會失分。
老二偏聽覺型,圖形記憶能力和理解力稍弱,識字費力一些。等進入幼升小階段,識字量不夠大,就帶著學了兩遍拼音。優(yōu)點:校內拼音不需要管。缺點:有較長的拼音閱讀期,遲遲沒辦法進入純文字閱讀。
在我看來,拼音說到底是用來輔助孩子進入自主文字閱讀的工具,是個拐棍,應該退回到它工具的地位。對于圖形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強的孩子不是必選項,完全可以跳過。但同時你要能夠接受他校內拼音拉胯,不焦慮。不過這個拉胯是有限的,校內都能解決。
而對于圖形記憶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借助這個工具來實現(xiàn)自主閱讀。但孩子進入純文字閱讀前會有或長或短的拼音閱讀期。同時由于漢字與拼音表意與表音的差異,有可能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孩子有可能會出現(xiàn)“偽閱讀”,能讀對但是讀不懂。并且因為能讀對,可能會掩蓋他讀不懂的問題,具有欺騙性。BTW,學自拼的孩子也有可能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能讀對但是讀不懂。以前有個群友對這種閱讀有個稱呼,叫“念經(jīng)”式閱讀,過嘴沒過腦,我覺得說得很形象。
總結一下,先學識字還是先學拼音,因人而異。拼音是輔助自主閱讀的工具,不是必選項,完全可以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