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的平臺看到一個媽發(fā)自己的雞娃成果,結(jié)果評論區(qū)酸氣一片。
于是我發(fā)個疑問,仿佛掌握了流量密碼一樣,大家熱烈口水,大部分都是認為up主有賣貨企圖,up主不懂教育。
我確實看到孩子的努力和熱情,家長的付出。
其實,真正蹲下身子培養(yǎng)孩子的人,才能知道教育千萬條,千萬條都有可能到達目的地,中間的變量很多。外人憑啥指指點點呢?不喜歡就滑走就好了。
評論里大家口口聲聲說數(shù)學思維,邏輯思維,但就沒誰認真回答幾條接地氣的例子。
我就分享幾條接地氣的例子吧。
維D,1歲以后每天600個單位,一般我們都是周一三五七吃一顆,周二四六吃兩顆。
每天早上,我就和娃說,今天周四,然后伸出四只手指頭,讓她兩個兩個指頭掰下(以前是我掰下,做示范)。最后,全部指頭都掰彎了,我就說“所以吃兩顆”,當只剩下一只指頭,我就說“所以吃一顆”。
使用臺歷引入日程,誰知娃走近,突然問一句,3是哪個呀?(她正在認1-10,有些可以指認)我們說不知呀,于是她很自豪地指給我們看。(娃對于自己擅長的東西,很愿意show off,我們需要看到她的需求,然后滿足)。
我在想,月歷可以變成娃認識1-30的隱藏教材
除了數(shù)字、計算感性體驗,大家常說的數(shù)學思維還有分類、大小、多少這些。這些就在生活中就能引入和練習。圖三就是我讓她把維D拆包裝,她自己分類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