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2-03-26 · 圖片7

2022.3.26

疫情居家第10天

?1.天天讀成語第13周
?2.寓言兩則
?3.小古文兩課
?4.語文U253歸類基礎卷
?5.英語朗讀打卡,今天開始2C
?6.RAZ一篇
?7.數(shù)學U3卷一張,校內作業(yè)完成
8.閱讀人類簡史繪本版、彎彎
9.跳繩146/分,退步了
10.練字古詩一首

日拱一卒,加油吧!

?
回應2 舉報
收藏
3年前
安排很緊湊,大塊時間學習!
3年前
小朋友的字寫得真的挺好!
發(fā)布

推薦閱讀

10歲
想法
不愧是最厲害的語文高級教師,公布了拼音發(fā)音規(guī)則和書寫方法,給家里孩子收藏一份,讓孩子成為拼音高手。
孩子上一年級,不會讀寫拼音,很多家長都很發(fā)愁,自己教又不知道怎么入手,不知道怎么幫孩子學習拼音。
一位老教師,總結了拼音發(fā)音規(guī)律和發(fā)音方法,讓家長非常驚喜。
包含:書寫規(guī)則,重點理解,拼讀方法,拼音口訣等,適合大班的孩子暑期學習,一年級的孩子穩(wěn)固提升。
這份好資料,建議打印出來貼在墻上,幫助孩子快速學習拼音。
6歲
9歲
想法
楊照先生的書真是寶藏,每一本都非常好看!以后一定要給娃看看。
最近在看這套中國歷史,學到了很多,顛覆了很多以前的說法。
其中講了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文這一種非表音文字(日語和韓語中的非表音部分也都是從漢語中來的),其實在夏商甚至更早時期,中國也曾出現(xiàn)表音文字,但是到了商朝,商人的統(tǒng)治基礎是占卜,利用占卜來鞏固統(tǒng)治地位。老百姓無法與神交流,只有統(tǒng)治階級通過在龜甲皸裂的紋路來與神對話,從而演伸出甲骨文。
商人為了鞏固政治地位,人為創(chuàng)造了一套非表音文字,以加大老百姓識字閱讀的難度,老...
13歲
想法
晚上看了兒子校內的作文本,一篇課內要求的想象類作文挺有意思,目前三年級,寫字依然是寫作的最大障礙。小的時候一直沒有重視認字與這字,現(xiàn)在一寫作文發(fā)現(xiàn)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寫的字與思路不匹配,四年級要重點突破書寫自由。
12歲
想法
記錄娃的看圖寫話,想象力豐富的娃。自從暑假娃寫完詩后,基本沒在進行專項訓練。只有校內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或者課內小練筆。我感覺娃的強項想象力豐富,弱項字詞,還有對事物的細部描寫。我想還是等寒假要看看《西頓動物記》。
13歲
想法
練筆 今天練筆:

寫一種湯,各種食材的樣子+味道
例如:
端上餐桌,蛋花明黃,番茄美艷,小蔥翠綠,圖畫般煞是養(yǎng)眼。氤氳不散的熱氣,更是送來鮮香撲鼻,趕緊舀一碗,嘬起嘴巴一吸溜,嘿,真是鮮!番茄本身的自然微酸,本就有著提味的效果,再加上在烹飪過程中,充分吸收了蛋液的鮮美,最后在一碗湯里,蕩漾的便是最酸楚動人的美味。
14歲
想法
No.18今日小練筆:
今天的小練筆是寫一個老師的外貌,并能體現(xiàn)老師的知識淵博,字數(shù)不限。

?喜歡并收藏的親們點個贊再走哈,大家的贊是我堅持發(fā)花生的動力??,鼓勵一下我家大姑娘,不過感覺今天寫的一般,沒啥亮點 似的??
12歲
想法
居家網(wǎng)課一個月,學習審視
居家網(wǎng)課28天了,語文上完4個單元,但二三四單元習作都跳過也沒布置;數(shù)學上完四個單元,都學期過半。

剛老師在群里說,下周語文復習,數(shù)學繼續(xù)往前上新課。

周末數(shù)學做了學霸期中練習,語文做了第四單元53歸類復習練習,能明顯感受到語文網(wǎng)課學習效果明顯下降,數(shù)學沒差別。

孩子數(shù)學校內出問題都是“審題不認真”“不細心”。語文不算閱讀理解作文,只看基礎,出問題在“字詞不會寫”,“近義詞反義詞”,“病句修改”,“課文解析”。尤其“課文解析”,平時沒覺得有什么問題,這次做得很差,估計...
8歲
想法
受母親文化水平限制,棲出生以后的國學啟蒙僅媽媽記憶里為數(shù)不多的古詩。
待棲大些能表達自己意愿了,一聽到古詩就要求換臺,哎,從此國學是路人。
我試過很多,婷婷、常爸、凱叔,最終只有巧虎有些療效,也效果有限。
嗯···既然娃沒興趣愛干嘛干嘛就好,之前聽大拿說古文從大學開始,我就每天讀10遍大學第一章,每章讀10天。
現(xiàn)在讀完第一章了,最開始崽讓我閉嘴,我說你可不能阻止我進步啊喂,到后來我一讀他就唱他的兒歌,倆人比誰嗓門大,我也不理他照讀,再到后來有幾次我讀一句他讀一句,很神奇的是...
13歲
想法
沒有一本作文書或者輔導書,可以說能解決寫作文的。每次有問我寫作文,推薦什么書啊,我都深吸一口氣,這是個系統(tǒng)的準備,從孩子小時候給他們讀繪本,大了以后督促他們讀書,到觀察日常生活里的人和事,哪能是一本輔導書可以解決的問題呢。最多告訴你方法,積累不還是得靠自己嗎。這套給孩子的語文三書,是給家長看的!不是給孩子看的。值得反復推敲。
16歲
17歲
想法
1.4 在復習的時候,我娃經常說,這個不用管,這個不會考,這個老師說不考。
但是,這些不考,不用管的為什么要在練習冊上,要在大綱上?
還有之前考試,哪次會完全考老師說的范圍呢?
不是經常發(fā)生,
考察范圍的大部分和老師說了不一樣嗎?
或者,明確說了不考的,其實考了呢?
為啥不長記性呢。

#期末考試#
#語文學習#
#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