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是牛津樹1-9之后直接跟的圖書館二的紅色,為了良好過度 偶爾穿插把前面的也讀了 然后一路進(jìn)階到高章,除了到中章時,之前每天五個生詞變成了十個,對孩子的單日生詞吸收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別的并沒有太多改變,再說科普不管任何分級里 科普都是比較難的 圖書館里面僅有的科普 我們進(jìn)入藍(lán)色之后都是挑著先讀完 因?yàn)橥尴矚g 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們先把比較難的奧林匹克運(yùn)動會和龐貝火山讀完了。所以我覺得生字詞只是一方面,如果孩子喜歡還是可以吸收的,我們圖書館讀完之后,目前讀的dk也是有點(diǎn)難度的科普,每天很喜歡看。我們?yōu)槭裁慈胝聸]有瓶頸,一個可能是我們沒有開始自主閱讀的時候,聽我講故事就已經(jīng)到初章水平。良好的聽力基礎(chǔ)讓我們一路順風(fēng)。到了中章隨著孩子吸收能力增強(qiáng),從原來每天1~5個生詞,到慢慢能吸收5-10個,然后10-20個,甚至更多。直到圖書館畢業(yè),我們完全可以接受更高難度的科普,而且可以憑著興趣任意暢游書的海洋。自主閱讀開始我們很少聽原書的音頻,不是我不給她聽,讀牛津樹的時候比較簡單,不需要聽音頻也能認(rèn)讀。到了圖書館,是沒有好聽的音頻。。。所以干脆自己讀。然而我們不是不聽音頻,我們同期也會聽同水平的音頻,以黑白內(nèi)頁的章節(jié)書為主,也會考慮孩子的興趣,或者找一些音頻很好卻好理解的音頻給他聽。我不知道你所謂的瓶頸在哪,對于我們來講可能英語就是探索世界的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