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家長特別辛苦也特別厲害,凡事親力親為。我覺得孩子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學習,和年齡能力有關。
2012年,我猜大概是一二年級小朋友
分享一張圖給您,比如語文知識的學習,我們講大語文時代,語文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是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到年齡,又有不同的標準。
孩子的內(nèi)在動力,是否喜歡學習漢字,喜歡閱讀,口語和寫作,這在于我們的“用心”。開學后,孩子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在家的時間有限,如果想把時間充分利用,可能還要分得更細致。
我認為時間劃分上,家長可以分工協(xié)作,因①接送孩子上興趣班,衣食,交給老人,②輔導孩子作業(yè),父母輪流,③制定計劃,引導孩子自己完成,計劃如何實施,具體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家長來輔助。
內(nèi)在動力,是指孩子喜歡做某件事,從心到行動的一個過程。引導孩子喜歡語文,是家長的功課。注意觀察孩子的變化,多鼓勵多交流。除了知識類學習,需要孩子感興趣。藝術類也是如此,如果孩子不喜歡,學彈琴就是痛苦的。
因為家長沒有具體說哪一方面,培養(yǎng)孩子內(nèi)驅(qū)力,所以我以語文來舉例。①和孩子一起觀看文化類節(jié)目,如詩詞大會,唱詩班,尋找榜樣②假期鼓勵孩子玩小老師游戲,教更小的孩子或者家長自己所學知識③如果孩子喜歡閱讀,教會他查字典,遇到不會的字會主動查④識字游戲,朗讀錄音,日記練習,很多很多具體學習方法家長平時有時間可以收集一下⑤參與文化活動,多體驗,與自己所學知識建立聯(lián)系。
如果家長工作忙沒有時間來制定學習計劃,我覺得也沒關系,跟著學校老師的進度走就好。家里貼一個時間表,每天有哪些課,哪些需要在家里完成,按照老師要求完成就好。周六日帶孩子多玩,玩也是“閱”,孩子感受到早起的陽光,聽過真正的鳥叫,有過很多很大自然接觸的體驗,老師要求寫有關自然題材的文時才有東西可寫。
小學六年,6-12歲,孩子要有足夠的玩的時間,要有自由的活動時間,而不是每天按部就班,活在計劃里。
雙向養(yǎng)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