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家庭容易養(yǎng)出高敏感玻璃心的孩子,希望你一個也沒中

2024-11-27 10:23 原創(chuàng) · 圖片6

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堅韌勇敢,不怕風雨,可是為什么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像溫室里的小花朵,一點點風吹雨打都經受不起?

優(yōu)優(yōu)媽以前總是開玩笑說女兒內心強大,“臉皮厚”,可是現(xiàn)在的優(yōu)優(yōu)卻是個“臉皮薄”的孩子,一句話說不對就不高興,聽不得一句批評,動不動就生氣、哭鬧,心眼兒越來越?。蛔兊迷絹碓酱嗳?,遇到點困難就退縮,一點兒挫折就能哭一整天。

從“厚臉皮”到“玻璃心”,優(yōu)優(yōu)到底經歷了什么?

圖片

高敏感內心脆弱的孩子有一部分是天生帶來的,可是剩下的孩子呢?他們是怎么變成玻璃心,臉皮薄的呢?

答案就是被父母養(yǎng)出來的。如果父母經常有這5種行為,孩子很容易變成一個高敏感,高脆弱,玻璃心的孩子,真的要注意。

1、盲目表揚

表揚可以讓孩子變得自信,也可以毀掉孩子的自信!

越來越多父母中了“表揚”的毒,知道批評不好,就對孩子拼命表揚,不分是非,張口就來,而這種盲目,不切實際的表揚也會讓孩子變脆弱。

當孩子因為一點點小的成就就受到過度表揚時,他們會形成不切實際的自我認知,這種夸大其詞的表揚讓孩子認為自己永遠是最好的,無法接受自己的不足。

他們無法理性看待自己的能力,也無法接受自己普通和平凡的事實,一旦遇到挫折或失敗,就會沮喪失望,無法面對現(xiàn)實中的挑戰(zhàn)。

他們依賴他人評價,很難形成自己的精神內核,因為要通過表揚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當別人給予不同的意見或評價時,他們可能會感到沮喪或不安。

表揚孩子時,要注意表揚的內容和方式,避免夸大事實或過量的表揚。要強調事實,肯定影響,用具體語言描述優(yōu)點,對孩子表示感謝,通過這樣的四步表揚法贊揚孩子,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從而形成正向的內驅力。

圖片

2、情緒不穩(wěn)定

歌手吳青峰說自己從小就敏感自卑的,因為他童年時,經常遭受父親的家暴,每次被罵他就在日記本里畫個三角,被打就畫個紅叉,一年下來 ,竟攢下了密密麻麻一整本的紅色印記。

心理學研究就表明:家長對6歲前的孩子經常性的生氣,會讓孩子形成消極、負面的人格,變得自卑、內向、脆弱。

情緒不穩(wěn)定的父母,讓孩子總是生活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環(huán)境中,他們毫無安全感,習慣看別人的臉色,做事做人總是小心翼翼。他們往往會對他人的情緒格外敏感,人格特質消極負面。

情緒穩(wěn)定不內耗的家庭,到處都散發(fā)著正能量的磁場,每個人都心情舒暢,彼此支持。這種磁場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學習中。

圖片

3、期望值過高

過高的期望會壓垮孩子。

做父母的,當然希望孩子能夠青出于藍勝于藍,希望孩子比自己優(yōu)秀。于是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出現(xiàn)了。

希望孩子實現(xiàn)自己兒時沒能實現(xiàn)的愿望;

認為孩子最聰明,能次次100分,第一名;

不允許孩子出現(xiàn)一丁點兒的錯誤;

堅信孩子是學霸的料,必定考上985、211......

父母不允許孩子輸,不允許孩子妥協(xié),這種過高的期望和求勝欲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使他們害怕失敗,無法承受挫折。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孩子就可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情緒波動。

而這種限制也會讓孩子感到被束縛,無法自由地探索和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孩子會變得消極和被動,缺乏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力。

如果真想為了孩子好,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抱有虛高的幻想,腳踏實地,正確認識到自家孩子的能力,關注到孩子的優(yōu)缺點,制定適合孩子,接地氣的規(guī)劃,不要盲目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做好自己,做好眼前最重要。

圖片

4、有條件的愛

父母的愛一旦被加上了條件,孩子就會變得易碎。

心理學家曾奇峰提過:中國家庭中,大多存在一個”功利化的關系“。父母愛孩子,往往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看“你有什么值得我去愛的地方”。比如說有的家庭里父母會說:“你乖乖的爸爸媽媽才喜歡你”“你必須好好學習,爸爸媽媽才會愛你?!薄澳愫煤贸燥埐攀菋寢尩墓院⒆印?...

只有當孩子滿足了你的要求和條件,你才對孩子表示愛,你認為這樣可以激發(fā)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變得更有動力,殊不知,這樣有條件的愛,會破壞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他們會認為,只有當他們滿足某些條件時,自己才是有價值的。這種觀念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質疑,從而降低他們的自尊和自信。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無論他們的表現(xiàn)如何,都會得到父母的關愛和認可。這有助于孩子建立穩(wěn)定的自我價值感,增強自信心。

什么是無條件的愛?就是我愛你,愛原原本本的你,不管你是優(yōu)秀還是平凡。

圖片

5、不尊重孩子

一個不被尊重的人,必定是低自尊的。

孩子一張口,父母就說“你懂什么?”

孩子提要求出意見,父母就假裝聽不到。

孩子有意見,有建議,父母就否決。

當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意見、感受和需求被忽視或貶低時,就會逐漸失去對自己的肯定,認為自己根本不重要,產生自我懷疑,自暴自棄。

長期下來,孩子可能會變得過于在意他人的看法,避免表達真實的自己,害怕被拒絕或否定,從而變得脆弱敏感。

斯科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

蔡康永曾說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huán)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

尊重孩子,才是教育的開始,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擁有懂得尊重自己的父母。

圖片

人生有很長,可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在人生還未開始的時候就繳械投降,低頭認輸了。

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父母能陪孩子走的只有一段,想讓孩子獨自一人時也能擁有劈荊斬棘,乘風破浪的勇氣和能力,就不要破壞孩子本該擁有的強大和堅韌。


回應 舉報
收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