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囫圇吞棗
從前,有個人在路上邊走邊吃梨。這時候,迎面走來一位醫(yī)生。醫(yī)生對他說;“吃梨對牙齒有好處,卻會傷脾?!蹦侨藦目诖锾统鰩最w棗,問道:“那么吃棗呢?”醫(yī)生說:“棗補脾,可是會傷害牙齒?!蹦侨苏f:“我有辦法了,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闭f完,他把棗一口吞了下去。
[注釋]囫圇:完整,整個兒。
[提示]多用來比喻學(xué)習(xí)時不加以分析和理解,而籠統(tǒng)地全部接受。
58.打草驚蛇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shù)娜?,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guī)。
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shù)牟肯逻`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fā)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么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币馑季褪钦f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后來,大家就根據(jù)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申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
[提示]比喻由于行為不慎而使對方有覺察與防范。
59.草木皆兵
東晉時,秦王苻堅率兵百萬南下攻打東晉,而東晉只有八萬兵馬應(yīng)戰(zhàn)。沒把對方放在眼里的苻堅卻在首戰(zhàn)落敗,士氣大傷。一天晚上,心中煩躁的苻堅登高觀察晉軍,只見晉軍布陣整齊,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他對弟弟苻融說,敵兵很多呀。后來,在淝水的決戰(zhàn)中,秦軍大敗。
[注釋]皆:都。
[提示]比喻失敗者恐懼、多疑的心理。
60.持之以恒
元朝,有個叫陶宗儀的人,考進(jìn)士落榜,并不氣餒,繼續(xù)刻苦讀書。他在下地勞作間隙時,總是讀書。田野里沒有紙,他就把心得記在樹葉上,回家后裝進(jìn)瓦罐里,十幾年時間裝滿了十幾個瓦罐。有人不理解,他說:“學(xué)習(xí)就應(yīng)持之以恒?!焙髞?,他整理樹葉,編了本《南村輟耕錄》的書,很受歡迎。
[注釋]持:堅持。恒:恒心。
[提示]指有恒心地堅持下去。
61.出類拔萃
孟子是春秋末期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回答學(xué)生的提問時說:“麒麟和一般走獸是同類,鳳凰和普通飛禽是同類,圣人和百姓也是同類;而孔子作為圣人,遠(yuǎn)遠(yuǎn)超越同類人中的佼佼者,沒有人比他更偉大了?!?/p>
[注釋]出:超出。類:同類。萃;聚集。
[提示]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超出一般人。
62.從容不迫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哲學(xué)家莊子,在一次與另一位哲學(xué)家惠子辯論時,指著水中的魚說:“它從容不迫地游來游去,多快樂??!”惠子說:“你又不是那條魚,怎么知道?”莊子說:“魚快不快樂其實并不重要,因為我們自己快樂,所以可以認(rèn)為水里的魚同樣非??鞓贰!?/p>
[提示]形容鎮(zhèn)定自若,不慌不忙。
63.大器晚成
三國時,有個叫崔林的人,年輕時既沒成就又無名望,被親朋好友看不起,只有堂兄崔琰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成就,崔林以后一定能成大器的?!焙髞?,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曹丕當(dāng)政時做了大官。
[注釋]器:指才能。
[提示]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經(jīng)過長期磨練,往往成名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