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花生的專題有一個叫做“那些很小卻很重要的習慣”,真心覺得這是一個特別好的話題,心里癢癢的也想來參與說兩句。關于閱讀的習慣,坐姿與寫字,專注力等等,大家已經說了很多。我想今天就說說我正在培養(yǎng)孩子get的學習習慣——筆記。
人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話我覺得是對的。很多東西不記錄就成了過眼煙云。孩子的成長缺少了記錄,那些曾經的美好成了日后的似是而非;學習缺少了記錄,更是聽了就忘;就連家里的物品不及時記錄,也會經常找不到。所以,我想身體力行,在生活中讓孩子意識到我們需要爛筆頭。
對于剛學著寫字的孩子來說,還有個無心插柳的好處,就是能讓他們體會到文字的重要,增加想寫的欲望。
我們平時的“爛筆頭”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一、閱讀中的“爛筆頭”
積累好詞好句:上了小學,很多老師開始要求孩子進行閱讀積累。也就是在閱讀中畫出好詞好句子,摘抄在本子上。這個方法是歷代老師總結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真能堅持下來,一定會受益良多。不過,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好,這是以后要加強的地方。
記錄閱讀書目:我們在閱讀中目前能做到的是隨時記錄閱讀的書目,每月進行總結。從她三歲我開始了記錄,到現(xiàn)在已經四年有余。這些記錄和總結,讓我理清了思路,知道下一步的方向,也讓我可以隨時回顧過去,正確的評價她的成長?,F(xiàn)在,這個工作交給了孩子,也讓她可以掌握自己的閱讀情況。
整理思維導圖:最近,我們開始了閱讀后的思維導圖。越來越發(fā)現(xiàn)這是一種很好的保存記憶的方法。讀完書,隨手一畫,讓思維更加清晰。其實不僅是閱讀,看完電影或者動畫也可以畫一畫。思維導圖已經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生活中了。
二、生活中的“爛筆頭”
日記:從懷孕開始記日記的我,現(xiàn)在也依然喜歡。記下孩子的成長,我們一家人的生活,還有對人生的態(tài)度和感受?,F(xiàn)在,閨女也喜歡記日記了,雖然只是遇到“重大事件”才記。
出門買菜也記賬。
三、學習中的“爛筆頭”
改錯本: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孩子一起把做錯的題整理出來。復習的時候可以有的放矢。
筆記:讀書或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有興趣的話題,就可以做些知識性的積累。
這是我們一起整理的文化發(fā)展進程圖。
之前的日志曬了幾張網課筆記圖,沒想到很多人詢問。正好在這里一并解答一下關于網課的事情。
我們在學的網課主要是科學方面。一個是“科學爸爸”,一個是“科學隊長”。
“科學爸爸”:主講人是臺灣科技館館長孫維新教授。他以前有過在NASA從業(yè)的經歷,在天文方面非常精通,也有豐富的實踐。他的課程特點是廣而深,每次課時間比較長,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左右。對于小孩子來說聽下來并且理解是很難做到的。所以,記筆記我覺得十分必要。如果沒有筆記,單純聽下來,很容易就成了浮云。
“科學隊長”:一群科學家參與的科學講座。分了若干主題。每次課十分鐘左右,更適合學前的小小孩?,F(xiàn)在據說又開發(fā)了小學生的課程。聽了差不多半年時間,后來不再聽了。如果從誠意上來說,我覺得他沒有“科學爸爸”有誠意,“科學隊長”更利于標準化定制和市場推廣。
如果有興趣可以搜他們的公號查詢相關網課信息。
這是我聽“科學爸爸”的星空講壇之后自己整理的筆記,大致是這個樣子的。
當然,生活中會用到“爛筆頭”的地方還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發(fā)現(xiàn)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