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說起來我家英文啟蒙真真走了一些彎路的,如果能給后面的媽媽們提供一些參考我也算是功德一件。
我家老大現(xiàn)在 5 歲半,啟蒙一年有余,零基礎開始,啟蒙半年啟蒙了個寂寞,好吧,第 6 個包子吃飽了,也不能說前面 5 個沒有用,前面半年可能還是有一些觸類旁通的作用。目前現(xiàn)狀是粉豬、西游記裸聽音頻無障礙, raz 刷到 I 、 J 級別,上了橋梁書自主閱讀臺階,雖說和花生網(wǎng)里一大片的牛娃們比不了,但也算是勻速進步中。
熬夜看過很多前輩們的真知灼見,研究每一篇文章的精華,懷著一片虔誠之心認真做好小筆記供自己實操 ,在這里要 謝謝各位前輩們毫不吝嗇的分享,所以今天也簡單聊聊自家孩子的經(jīng)驗。
我家老大正式開始英語啟蒙是在 2020 年年初,無意之中,我看了很多英文啟蒙牛媽們的經(jīng)典操作寶典之一 —— 蓋兆泉老師的兩本書《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 1 、 2 》,瞬間感覺一股真氣直沖天靈蓋,得到了一本武功秘籍的即視感,并留下經(jīng)典啟蒙雞娃語錄:心中有目標,腦中有理論,手中有資源,腳下有路線。第一次知道“學得”與“習得”的真正含義與區(qū)別,讓我們清楚實在的摸到路線規(guī)劃的門檻,為不知如何推進的家長們提供了分別從不同年齡開始的具體路徑,讓我們普娃媽媽們也能助推孩子,特別慶幸在孩子 4 歲多不算太大的時候看到了這套書,還有時間精力可以去追趕,當然,當下就是最好的時間。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1和2套裝(網(wǎng)店專供) [幼兒,學生,教師,家長]78人有 · 評價9蓋兆泉著 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2019-09
雖說起點很不錯,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走了很大一個彎路,我們的英文啟蒙分為兩個大階段:
一、緩慢爬坡 半年寂寞
前面說到看完蓋老師的書以后,馬上入手了點讀筆 2 只,一支小達人一只外星人,凱迪克系列書籍若干,包括彩虹兔歡唱童謠系列兩輯、 1000 詞、 brown bear 、 Dinosaur Encore 等,還有小豬小象、 Highlights 雜志,以及分級閱讀牛津樹和 raz ,還有雞娃神器傾聽者、小水牛、 lukamini ,動畫庫小小優(yōu)趣 …… 裝備陸續(xù)基本配齊。
然后我們就開啟了我們的英文啟蒙之路,同時開啟了幾個彎路。
第一個彎路:忌諱中文翻譯
我們生活的大環(huán)境原本就是被中文母語環(huán)繞的,英文就算再精通也只能被稱之為我們的第二母語,認清這一點是我們孩子學英文的基礎。
雖然說有研究證明,孩子在 7~8 歲前的這段時間,都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這是由人類的生理特點決定的,他們有別于成人的強辨音能力,讓他們在“學得”之前有“習得”的能力,畢竟我們的中文母語在孩子出生之后,其實起初也是并沒有考慮什么語法、句式、拼音等等,就直接在日常生活中聚沙成堆、滴水成海的輸入,因而孩子才能在不識字沒讀書的情況下也能逐漸進行中文交流,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我們要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扯遠了。
當時的我看了一些“大?!薄疤炫!保ㄌ貏e牛的孩子)的經(jīng)驗學習帖子,雖有疑惑,但是也認真記錄了牛娃們的學習過程,然后對老大的學習進行了初步計劃,其中有一點說的就是最好不要或者是禁止進行中文翻譯,牛娃父母的理論和主張是讓孩子自己自然浸潤,能更加原汁原味的習得這門語言。
于是在后續(xù)的娃英文啟蒙中,老母親的演技全方位展示,用蹩腳的英文句子去解釋娃看的動畫、繪本、分級等等,這樣,度過了三個月左右,娃依然單詞句子認不出,看圖片能認出部分,輸出成效相當微弱,沒有想象中的“娃自然而然明白了”的神奇畫面,雞了三個月的寂寞。
我停下來,到處查閱經(jīng)驗和理論,反思哪里出現(xiàn)了問題,后面了解到,一門語言啟蒙最難的其實不在于后面,而是在于從 0 到 500 或者是 1000 可理解性聽力詞匯的突破,這里說到的什么是可理解性?蓋老師也多次強調(diào),可理解性的聽力輸入才不是白噪音一樣的背景音,簡單來說,就在于不管你用什么辦法,娃掌握的聽力詞匯是他明白了意思并且能夠簡單運用的,這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輸入,所以在娃剛開始啟蒙時,中文翻譯在初期甚至是后面聽力階段持續(xù)進階過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只有孩子明白了這篇文章的意思,后續(xù)的學習區(qū)內(nèi)反復“磨耳朵”才會逐漸被吸收。
建議:采用“大?!眰兊摹叭榉ā保ㄟ@里的“三”可以是虛數(shù)),先圖文聽一遍,再中文或者簡單的英文解釋一遍這篇文章的意思,不管用什么辦法,目的是讓孩子明白這篇文章這本書講了什么,后面就中文退出,和孩子一起聽原版音頻,一起欣賞這篇文章或者是這一本書,具體怎么操作,每個媽媽在實踐過程中也有自己的心得和總結(jié),以后可以慢慢探討。
第二個彎路 要求孩子跟讀
看到這里是不是很眼熟?是不是很讓人難以理解?畢竟我們以及我們父母那一輩兒當初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那時,翻開英文課本,老師教完之后,就開始要求我們跟著反復朗讀: how are you ? I am fine , and you ? I am fine , too 。記憶如潮水般涌來,不忍直視,從此開始了漫長的九年義務教育、大學甚至是現(xiàn)在背單詞背課文依然說不出的“啞巴”英語學習之路,當然不排除那種特別厲害的背到能打通任督二脈的語言學習牛人,但是,大多數(shù)的都是付出了大量艱辛又枯燥的工作量卻仍然收獲甚微的普通人。
為什么不要求孩子跟讀?
從根本上來說,跟讀不是真正的輸出,而是一種機械的短時記憶。真正學會一個單詞、一個句子、一篇文章,不是用讀,而是持續(xù)進行有價值的輸入,在不同的閱讀場景、對話場景中,反復應用這個字詞句,這個字詞句才會是鮮活有生命的,才會內(nèi)化成孩子自己的,在沒有內(nèi)化成自己的詞匯之前,機械的跟讀除了能鍛煉肺活量和吊嗓子,沒有太大意義。
建議:尤其是低級別的啟蒙階段,聽和閱讀互相助攻,只有反復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的聽,和持續(xù)不間斷的大量閱讀中的不斷出現(xiàn),才會讓孩子在大腦里再加工打磨,形成自己的想法,真正的輸出運用,并且輸入一定會是大于輸出的。
第三個彎路 低級別讀物停留太久
很多媽媽剛剛接觸雞娃大門,一腔熱血,各種資源各種裝備配齊,沒有考慮書本的詞匯量和級別,大量繪本分級閱讀買上一大堆,我們確實很幸福,信息資源太豐富,分級閱讀都有太多種:《 RAZ 》、《牛津樹》、《海尼曼》,《紅火箭》、《大貓》、《蘭登》、《培生》等。
一開始我是入手的牛津樹和 raz ,早期開始講的時候,牛津樹講的一家子發(fā)生的各種各樣有趣得故事,相比于 raz aa 、 a 等低級別階段的單詞類肯定要更有趣一些,所以 raz 被我放到了一邊,開始以牛津樹為主,每周大概點讀 10 多本的樣子,并且同樣的級別還讓他反復點讀,并跟讀?。⌒睦锵氲氖侵挥羞@樣,才能鞏固吸收,然后就這樣拖沓不緊不慢的過了 3 、 4 個月,期間,也有點讀過低級別凱迪克各種繪本、讀過伴魚繪本,看過粉豬、藍色小考拉等,但依然是一個裸聽不了太長音頻、認識不了太多單詞句子的小文盲。
其實這樣我們又走了老路,就像中文識字一樣,選擇了開始了,就需要每天按部就班,堅持下去,反復停留在低級別,究竟是在背還是在和娃和你自己較勁?讓娃最后把單個的孤立的字詞句背出來才算放心過?在這個過程中,到最后也容易把娃磨得沒有興趣,雞媽自己也會越來越失去信心。
我們要明白,所謂分級讀物,其實就在于它是一種語言、詞匯、認知等都包含在內(nèi)的螺旋式上升的閱讀體系,就以 raz 為例,一本 aa 級別的書上講的詞匯和知識點,在 b 、 c 、 d 級別還會以更豐富更復雜的句式和篇章講到,較之于低級別會更完整更豐富,而你一路快速讀上去,會比你一直停留在低級別,收獲要大更多,并且循序漸進,遺忘率也會在不斷加深重復中得到鞏固,逐漸吸收。
這才是真正的拉聽力泛讀!
建議:選擇一套分級為主線( raz 一生推),豐富各種學習區(qū)的繪本動畫資源,具體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不要糾結(jié)于單個單詞、短語的積累。如果是常用詞,高頻詞,下一個級別肯定還會出現(xiàn)的, 如果沒有,說明不是常用詞,不記得也罷。低級別每天 15 ~ 20 本以上,中高級別 ? quiz 看娃的接受程度。
我家是這么操作的,講繪本一樣邊給娃解釋意思邊英文朗讀,媽擔心娃口音被帶偏的也可以放音頻,隨機指一句或者讓娃自己選一句讀讀作為調(diào)味品,也可以不用這個步驟,理解完這本書講的什么意思后,開始見縫插針的聽,只要娃醒著,無論是坐車、吃飯、玩玩具、洗澡 …… 都在不停聽著。
彎路就說到這里,后面再有時間再談談另外一個半年上橋梁自主閱讀階段的小體會,雞娃路漫漫,陪伴不寂寞,如果你也是雞娃路上認真又彷徨,堅定又迷茫的一位披荊斬棘的媽媽或爸爸,歡迎?wx號ccyymama01,建立我們自己的放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