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用了兩個篇章描述了記憶的特點和閱讀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
1、在學習之中有區(qū)別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記憶的能力是可以通過鍛煉獲得成長的,多種記憶模式并用的效果要大于單一記憶方式的使用。
2、我們在閱讀中可以培養(yǎng)的能力分別有邏輯推理能力、使用思維模式推斷提取抽象規(guī)則的能力和總結概括的能力。
那么我們來看一下葉開老師和襲文媽媽的主要論點,因為個人能力問題,如有錯漏歡迎補充。
葉開老師:
1、 聽書是簡易行為,除學外語和對于低幼兒童有用之外,但凡小學二年級以上,就要降低甚至不聽書。聽書是低難度、無難點的不是真正的高效率學習的模式。
2、專注力和深閱讀有關,沒有讀過大部頭是孩子不專注的決定性因素,閱讀大部頭,可以系統(tǒng)地思考和表達,是青少年學習知識,研究問題的最好的方式。
閱讀大部頭,要 能夠保持一個小時以上的“高濃度學習模式”即長時間閱讀。才能高效地系統(tǒng)化汲取作者最豐富、最深刻的經驗和見識的綜合。
3、說明文不該在語文教育中出現(xiàn)。
4、現(xiàn)代家庭要備三四個書架,買三四百本好書;與命中注定的那本書遇見。
襲文媽媽:
1、沒有階梯性的閱讀指引容易造成恐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本身是有時效階段的
2、學習者分為三類,視覺型、聽覺型和觸覺型。視覺記憶者和聽覺記憶者都有成為學霸的可能性
3、學校教育的優(yōu)劣需要大量的調查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才能做出謹慎的判斷。
兩邊觀點的主要分歧之處應該是在聽力學習是否能夠做閱讀進階的補充。并且代替部分閱讀最后完成到大部頭閱讀道路。關于態(tài)度問題不做評論*^_^*
首先,我們已經知道人的記憶是有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兩個方面的,所以聽力學習是一定可行的,不然小朋友們上學也沒有聽課這一說法了。
那么分歧到底在哪里呢?分歧是在二年級以后到底要不要降低或者取消聽書的方式。我們暫且認為這里的聽書是單純的對應讀書來說的,而不是針對聽課,不然話題就沒有辦法討論下去了。
那么所謂的聽書,簡單來說是單純的用耳朵代替眼睛,其他沒有任何區(qū)別,如果用一定要用一種閱讀方式來做比較的話那就是自動翻頁閱讀。
話題到了這里,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閱讀所培養(yǎng)的三種能力:他們分別有邏輯推理能力、使用思維模式推斷提取抽象規(guī)則的能力和總結概括的能力。這三種能力都是通過什么渠道去獲得的呢?大家可以翻看一下我的第二篇思考。
簡單來說邏輯推理能力靠的閱讀的中斷,我們都有在追劇或者追文時忍不住去猜后面到底怎么樣的經歷,特別忍不住的只好自己動手去寫同人文。而推斷提取抽象規(guī)則需要的是思考,并且是深度的思考。總結概括能力我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
那么問題來了聽書或者自動翻閱的閱讀方式對這三種能力和我們普通的閱讀比較有什么區(qū)別呢?
其實我覺得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中斷和重復,我們都知道普通閱讀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隨時中斷,必要時重復,在我們需要思考的時候能夠做到馬上停下來,在我們需要反復時馬上重復,而聽書和自動翻閱很難做到這點,也就是說聽書會在我們思考的時候錯過更有價值的信息,特別是當一篇文章信息量特別大的時候。聽一遍書與讀一遍書的收獲一定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那么大部頭的書對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優(yōu)點更是不言自明了,那就是強制中斷,我們都有為了一本書熬夜到天明的經歷。就是在你再不想丟開也要丟開的時候就是閱讀能力進階的時候,從這一點上來講,長篇文章閱讀的開啟省去了很多父母引導的力氣。
關于襲文媽媽提到的書單介紹這件事情我特別想講一下葉開老師的第四個觀點:現(xiàn)代家庭要備三四個書架,買三四百本好書;與命中注定的那本書遇見。
國內的現(xiàn)代閱讀這兩年搞得轟轟烈烈,書單滿天飛。但還是沒有像西方國家一樣成體系發(fā)展,基本除了所有人的第一本啟蒙書《唐詩三百首》以外就各憑本事了。其實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很遺憾自己小時候讀書雜亂不成體系,常常在想如果讀書的時候能有人指導一下讀書的先后順序,是不是對世界觀的形成會更好一點呢?但是這些對于兒童閱讀進階來說其實沒什么關系,或者這么說吧兒童時期只要能讀下去,讀什么都可以(黃色暴力讀物除外)。反而到了青春期涉及到人生架構的書要小心,再小心。
問題回到了葉開老師的第四點,現(xiàn)代家庭要備三四個書架,買三四百本好書;與命中注定的那本書遇見。 為什么一定要把這一點拎出來討論呢?因為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半年。
問題來源于《魔鬼經濟學》中的一項統(tǒng)計。
20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個名為“兒童早期的縱向研究”的項目,抽取測算了全國2萬多名兒童從幼兒園到五年級期間的學業(yè)進展,還收集了每名兒童的一般調研信息,包括種族、性別、家庭結構、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教育水平等等,最后這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出與成績高度相關的8個因素和與成績無關的8個因素,其中令人驚訝的是家中藏書多高度相關,但是幾乎每天都聽父母讀書不相關。
驚訝嗎?我思考了半年,模糊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閱讀的選擇權,孩子知道什么適合自己。
魔鬼經濟學1118人有 · 評價7 · 書評1(美) 史蒂芬·列維特(Steven D. Levitt),(美) 史蒂芬·都伯納 著;王曉鸝 譯中信出版社 /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