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讀了一系列有關閱讀的書。
《朗讀手冊》(美)吉姆崔利斯。這本是第三次重讀,由于孩子13歲以前他的聽力理解力一直高于文本理解力(聽說讀寫的次序就是遵循這一研究發(fā)現(xiàn)),建議孩子18歲以前父母要不間斷地為其朗讀,或講解或討論或引導思考。
朗讀手冊2402人有 · 評價404 · 書評31(美) 吉姆·崔利斯 著;陳冰 譯新星出版社 / 2016-07 反復聽了三遍,一個個鮮活的閱讀故事不斷地激勵父母把親子閱讀這件事落實好。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日)奧野宣之蔥鮪筆記法手把手教讀者成為如何邊讀邊思考的優(yōu)秀讀者。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580人有 · 評價64 · 書評12奧野宣之, 張晶晶 (Translator)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 / 2016-06
《閱讀力》系列(加)阿德麗安吉爾。更細致通過分享課堂教學實踐和教案,告訴讀者當閱讀時,我們的大腦在做什么。
閱讀力: 文學作品的閱讀策略157人有 · 評價29 · 書評3[加] 阿德麗安·吉爾 著;朱永新,王林 編;岳坤 譯接力出版社 / 2017-08
當我讀完《閱讀力》系列,終于搞明白當孩子的英文閱讀理解不好時,為何老師往往會建議回家多看中文書。原因不僅僅在于中文的語法可以遷移到英文,更在于中文閱讀中積累的理解力思考力才是所有語種閱讀的基石。
因此,我不再糾結(jié)原版閱讀量了,而是致力于先把孩子的理解力通過親子閱讀提高起來。
那么,閱讀理解力到底是什么?如何去衡量呢?
阿德麗安 吉爾的《閱讀力》系列中,把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分為解碼和理解兩大類,其中理解力劃分為五力:
閱讀者的水平則根據(jù)不同能力分層
最為初級的聯(lián)結(jié)力和圖像化力(level 2),是學前孩子即可掌握的閱讀力。
次高級時推理力和提問力,能通過文本理解回答出或者提問出答案不在文本中的深層次問題。
最高能力(level 3)是轉(zhuǎn)化力,讀了一個故事后讀者的想法或者發(fā)生改變或者由此產(chǎn)生新的認識或新的視角。
下面具體介紹上述五種閱讀文學作品時應具備的能力:
聯(lián)結(jié)力就是和自己的生活產(chǎn)生聯(lián)結(jié)。
Text-Text,讀了一本書想起自己讀過的另一本書,
Text-Self,讀了一本書想起自己的一次經(jīng)歷,
Text-World,讀了一本書想起一個認識的人或者是世界上的某一件事。
昨晚我們一起看了Froggy gets dressed, 晨晨看到冬眠的小青蛙在夢中醒來看到窗外下雪了時想到了他讀過的一本書Snow wonder的開頭和中間,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起床出門各種雪地游戲。然后他安靜地回到文本等待著我翻頁想看看應該冬眠的小青蛙怎么玩雪。這是文本對文本的聯(lián)結(jié)。
3,4級Snow Wonder3757人有 · 評價2083 · 書評9Charles Ghigna , Julia Woolf (Illustrator)Random House / 2008-10
只有回到文本的聯(lián)結(jié)才是有效聯(lián)結(jié)。如果讀到《七個好習慣》中小熊庫庫的蝴蝶網(wǎng)不見了,晨晨則對我大說特說他周末要用他的捕魚網(wǎng)去池塘抓魚,那么這次聯(lián)結(jié)失敗了。
圖像化力就是看書或者聽故事時,腦子里在不停地放電影。而這些圖像完全自他日常積累的經(jīng)驗,電影,電視,書籍,生活場景和旅行中積累的背景知識。阿德麗安說圖像化力和想象力是一對親姐妹,所不同的是圖像化來自文本,而想象力來自內(nèi)心。而我覺得想象力是圖像化力的女兒,沒有極富經(jīng)驗多姿多彩的圖像化力就生不出活波可愛的女兒。《我教兒子學作文》一書中,作者肖復興一再強調(diào)的寫作必需的想象力其實就是來自圖像化力。他在書中指出想象力來自生活來自經(jīng)驗來自看過的書。
我教兒子學作文374人有 · 評價59 · 書評14肖復興 著廣東教育出版社 / 2011-12
因此,校外時間同樣寶貴的學前兒童,就不要花幾倍的時間去刷題或者不加控制地濫看電視。前者勞神勞力占用太多的時間后者直接阻礙書面語言的輸入也阻礙了讀者圖像化的能力。
在閱讀之外應多多帶著小朋友各種玩和體驗,再把玩和書本關聯(lián)起來,讓孩子把自己的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閱讀時的背景知識,成就他自己的閱讀力。這才是我對旅行和玩樂最功利的建議。
當我們讀《杜利特醫(yī)生航海記》中的花園時,我和晨晨一起回想了一個多月前在三亞酒店花園里的情形:有魚塘有躺椅有果樹也有菜園,沒有低拂綠絲絨般的草坪的柳樹,但是有海風吹過就沙沙作響的棕櫚樹,而轉(zhuǎn)過一個彎眼前又是一片更大的花園。我們不由感嘆那就是100年前的休洛夫廷筆下的夢中花園,我們已經(jīng)去過了啊。
杜利特醫(yī)生故事全集: 杜利特醫(yī)生航海記704人有 · 評價229 · 書評7(美) 休·洛夫廷 繪;任溶溶 譯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2015-03
而對于入學后的孩子,在聯(lián)結(jié)力和圖像化的基礎上應該進階學習提問力。
我回想起第一次聽到幼兒園的督導老師向我提及晨晨聽完故事會提問時,我深不以為然。我認為聽完故事提問是每一個孩子的普遍行為。直到我讀到《閱讀力》中的這個章節(jié)才恍然大悟,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提問,而提問并不是他沒聽懂這個故事,而是表示他正在積極思考處理這個故事,力圖把故事的真正含義搞明白。
提問力的問題,類似于閱讀理解中的提問,分為答案在文本內(nèi)可找到的快速提問和答案不在文本內(nèi)需要思考得到的同時非常重要的深層次問題,后者是高閱讀能力者的標簽。
那么,什么才是重要的問題呢?在學而思中班下學期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學開放型問題(5W問題)和封閉型問題(YN問題)的差別。然而,并不是所有的5W問題都是高級問題,只有和主題有關的才是,比如下面這個:
我們讀了一篇小熊生日買氣球的故事后,晨晨的提問是“為什么賣氣球的小貓沒有飛上天,比小貓重很多的小熊買了氣球卻飛上了天?”這是一個和分享有關的童話故事,很顯然小熊的體重問題和主旨無關。雖然我很欣喜孩子讀圖后產(chǎn)生的批判性思維萌芽,但這個偏離主旨的提問并不是一個好問題。
在另一本書,猴子哥哥搶座位的故事里,晨晨又問了一個問題:“猴子哥哥為何從車窗里跳進去搶了三個位置?”細細思考他的問題中的“三個位置”,我突然有種“原來是這樣啊”的啊哈時刻,不由得感嘆他問出了一個好問題:猴子哥哥不遵守公共秩序搶老人家的位子,可是他又特別愛護弟弟妹妹,一個人要搶三個位置。這時候,第二個問題就順理成章地來了:哥哥到底是不是好哥哥呢?哥哥似乎是個好哥哥,可是他沒有意識到他的行為有很糟糕的示范性,弟弟妹妹也有可能做出同樣危險又損害公共利益的壞事。這樣說來,哥哥就無法稱之為好哥哥了。于是,兩個問題就自然地把小讀者帶回到了文本的主旨之中:搶座位不是好行為。
推理力是更高階的閱讀力。從學前起就應該讓孩子逐漸明白,好的作者不會把所有的信息都告訴你,總會留出一些線索讓你還原拼圖。
無字書少字書以及著繪同一人的圖畫書都是練習推理力的閱讀材料。我們讀過的優(yōu)秀圖畫推理書有無字書《猜猜看-誰做了什么》《好運先生 倒霉先生》圖畫書《熊吃了你的三明治》。
《猜猜看》相對簡單一些,可以作為這里推理書的入門小書。4歲以上的幼兒很容易根據(jù)場景的差異還原出一個平路故事最的原貌(“平路故事”是阿德麗安在《寫作力》一書中區(qū)分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爬坡故事”的說法)《好運先生倒霉先生》則以完全不同于絕大多數(shù)兒童文學作品單線講故事的方式,使用了雙重人物線展現(xiàn)了一個復雜的“爬坡故事”,是一個比較高階的無字推理書版本,看99遍仍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
圖畫書《熊吃了你的三明治》參雜了文字,揉入了文字特有的邏輯,我第一次看就完全沒看懂。是三本書中最高難度的推理書,適合親子閱讀和8歲以上的孩子自主閱讀。
猜猜看, 誰找到了泰迪熊141人有 · 評價52 · 書評4(法) 穆勒 繪;紅木鐸 譯中國電力出版社 / 2008-04
好運先生 倒霉先生5472人有 · 評價2988 · 書評21[西] 塞吉奧·萊拉 著;[西] 安娜·G.拉蒂特吉 繪;楊玲玲、彭懿譯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 2017-08
熊吃了你的三明治646人有 · 評價549 · 書評5茱莉婭·薩科內(nèi)-羅奇 著;兆新 譯新星出版社 / 2017-08
學前階段起,就可以聽父母朗讀章節(jié)書來熟悉和補充正規(guī)的書面語言。書面語言的積累是拓展閱讀解碼能力的基石。而章節(jié)書中每一段文字的拐角都值得父母在為其朗讀時幫他深挖,示范如何用他有限的經(jīng)驗補足文字的邏輯,對文本的主旨進行推理。
我們讀杜利特,讀到杜利特說他曾發(fā)現(xiàn)了北極卻沒有宣布是因為北極地下有豐富的煤,北極熊來哀求他不要告之世人,否則大家都來采煤,北極的潔凈的白色將被污染。作者并沒有告訴小讀者為何大家都要去挖煤。當邏輯拼圖補上孩子可能缺失的常識:“煤是100年前最為重要的能源”時,孩子才能真正讀懂北極熊的擔憂和醫(yī)生的善良以及他對這個世界的溫柔大愛。
轉(zhuǎn)化力在閱讀力五力的最高階,但也不是說初級閱讀者不能嘗試。《大衛(wèi)不可以》讀了之后就能接受“這樣不可以”的規(guī)則就是轉(zhuǎn)化力。讀一本書接受一個新觀點學習一個新視角,再把這本書的要義帶到讀過未讀過的書中再次審視也是轉(zhuǎn)化力。
因此,而當我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蔥鮪筆記法邊讀《閱讀力》邊寫下自己的理解感悟后,再回頭看《朗讀手冊》,我更加明白父母在孩子18歲以前不間斷地為其朗讀的意義:和示范系鞋帶一樣,閱讀也需要反復地耐心地示范,這不是指父母僅僅拿著書在那兒閱讀的行為示范,還有通過或講解或討論或引導思考示范我們的思考的過程。這一切任何優(yōu)秀的閱讀指導老師包括《閱讀力》的作者阿德麗安本人也無法在有限的一周一課時的校內(nèi)時間內(nèi)做到,只有父母了然于心的吸收轉(zhuǎn)化,堅持不斷的輸出才會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