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體育渣,雖然我老公小時候是體訓生,但娃至少有我一半的基因,因此我在體育上不指望她會有什么天賦,但至少希望不能再像我這樣渣了。
所以在體育上,我自己雖然沒有什么心得,但還是有一些規(guī)劃的。
舞蹈:一年級時我們學習了一年舞蹈,那時覺得舞蹈可以讓孩子體態(tài)優(yōu)美,但后來因為時間原因,而且娃韌帶比較緊,練起來也相對吃力,結果還是放棄了。
游泳:二三年級開始游泳,主要限于暑假,蛙泳算是會了,但四年級又是疫情又是中耳炎,于是自由泳還沒開始。
乒乓:也是二三年級開始的。選這個項目是因為我自己唯一相對擅長的運動就只有它了,我爸也是乒乓高手,老公也可以打兩下。如果娃會打,那么我們?nèi)一径伎梢砸黄鹜?。出于這樣的考慮,就給娃報了乒乓。娃因為運動天賦很一般,加上一周一次課,所以上手也慢,練了一年也沒啥長進,她自己也非常排斥訓練,好多次都說不想打了。我思前想后覺得強扭的瓜不甜,正準備放棄的那節(jié)課上,娃突然悟了,能夠掌握基本要領了,興趣一下子提高了,跟我說:媽媽,我要繼續(xù)打。人生就是這么神奇,在一些奇妙的時間點上,會發(fā)生一些小小的轉折。至少我看出了堅持的意義。接下來我們就一直打到現(xiàn)在,她也因此參加了校隊,在集體賽里拿到了區(qū)里二等獎。雖然水平只是在慢慢提升,但是這項運動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
籃球:我們從四年級暑假開始的,純粹為了長高,但堅持的并不好,一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她目前也只能定點投籃,三步上籃還很不行。考慮到今后中考籃球也可能備選,所以還是準備繼續(xù)一段時間。
跳繩:從去年六月中旬開始跳的,一開始每天跳1000個,到去年十月一日開始,改成每天2000個,計數(shù)工具換了好多回,一開始人工,后來換計數(shù)繩,計數(shù)繩經(jīng)常失靈后我們又換人工,然后又改keep。
keep的新鮮感過去后又改人工,直到最近換了天天跳繩軟件,攝像計數(shù)后,徹底解放,娃也安心地邊聽原版小說邊跳繩,效率很高??。
我整體感覺是,體育運動如同興趣班一樣,可以多樣化地嘗試,然后看看娃在這些項目上相對的發(fā)展前景。這個前景不是說她今后可以靠這吃飯或加分,而是就她自己而言,最能堅持下去、相對也最能拿得出手的運動。不用多,精一點就可以。如果不行,可以及時止損,以免投入大量時間后仍一無所獲。當然,另外一個重要考慮的現(xiàn)實因素是,最好也能和中考掛鉤,這樣一舉多得,比如小球、大球、游泳、跳繩,本身中考就要考,那現(xiàn)在就開始練練專業(yè),以后中考就不用刻意花時間突擊了,可以笑看風云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