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給我看了個視頻,內容是一個五歲的男孩子認認真真地在疊被子。我一臉懵逼,不知道他為何要給我看這個視頻。后來在他的嘖嘖贊嘆聲中才知道,這個男孩正在上一家私塾,他認為這是一家很牛逼的私塾,在這里上學的娃都很厲害,才5歲就能把被子疊這么好。
我內心一下子掛上了N個驚嘆號,我從沒給我兒子上過疊衣疊被課,但他3歲就疊被子疊衣服了,我從來沒覺得這是一項特別的技能啊??赡?strong>在兒子眼里跟游戲也沒什么差別,因為小屁孩就是覺得疊衣服很好玩。
私塾把疊被子這樣的尋常家務事也當作上課的內容,甚至成為宣傳的噱頭,說明現(xiàn)在的孩子自理能力有多差。
前不久寧波某小學曝出這樣一條新聞:三只肥美的大蝦擺在孩子們的面前,有半數(shù)孩子竟然無動于衷,有的拿起來聞一聞,有的拿起來舔一舔,最后還是放回盤子,望“蝦”興嘆,原因竟然是不!會!剝!蝦!
為什么我們的孩子不會做家務,自理能力差?我想應該有幾下幾方面原因。
1、孩子沒有機會參與勞動。很多家庭都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吃喝拉撒的事情全部有人安排妥當,孩子根本就沒有機會參與。
2、孩子沒有自主權。去年冬天,在我們小區(qū)樓下,我經??吹竭@一幕:一個小女孩跑來跑去忙著和別的小朋友玩,小女孩的奶奶手里總是拿著食物,有時候是一碗飯,有時候是水果、零食,時不時地往小女孩嘴巴里塞,時間、頻率掌握得相當好。
前不久我又看到一個幼兒園大班的男孩,放學后,他奶奶拿著切成小塊的蘋果,一塊塊往孩子嘴巴里塞,孩子忙著要玩,不想吃,他奶奶仍然窮追不舍,一有機會就塞一塊。
在吃與不吃,吃什么的問題上,孩子都沒有自主權,他只需做張嘴閉嘴的動作,連食物的完整狀態(tài)他都不一定能見到,更別說坐下來耐心地剝蝦了。
3、家長的習慣性幫忙。每次吃魚,我都會細心地把魚刺剔干凈再放啾啾碗里。有一次,我一時疏忽沒有把魚刺剔干凈,而啾啾淡定地吃了魚肉,把魚刺吐了出來。我突然意識到,其實他已經可以自己解決魚刺的問題了。
很多時候,是家長習慣性地給予幫助,殊不知孩子在不斷成長,每天都在掌握著新本領,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
孩子長大了,而我們卻停留在原地。因為我們習慣性地幫忙,導致孩子習慣性地要求幫忙,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獨立成長的機會。
4、家長的急性子。在幼兒園的門口,經常可以聽到家長不停催促的聲音。孩子總是磨磨蹭蹭,遲遲沒有把鞋子換好,急不可耐的家長就干脆過去幫忙。
孩子總是不緊不慢,家長沒有耐心等他慢慢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干脆包攬全局,漸漸的,孩子也習以為常。
5、害怕孩子幫倒忙。一次,我在朋友圈里發(fā)了一張啾啾揉面團搞得桌子一片狼藉的照片,有朋友評論說:要是家里有老人,肯定不會容許這么干的。
的確,許多孩子都被剝奪了幫忙做家務的權利,原因就是越幫越忙。因為一再被阻止,孩子想要嘗試勞動的積極性一再被打擊。在孩子對某件事情特別有興趣的時候沒能做成,一旦錯過了這個興趣點,以后想讓他干都難了。
6、輕易否定。當孩子提出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很多家長想都不想就一板子擋過去:你還小,做不來的。
有一段時間,啾啾一定要幫忙上菜,每次看著他端著一盤菜從廚房慢慢走到餐廳,再舉起雙手把盤子放到桌上的過程,我的心都是提著的,一個不小心,說不定就會毀了我一盤菜。但是為了不打擊他的積極心,我只得在一旁提心吊膽地看著。然而事實證明,他沒有出過一次亂子。
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不會,而是你認為孩子不會。因為你的急于否定,讓孩子錯失了許多嘗試和探索的機會。
也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早早地讓孩子做家務、自力更生似乎沒這個必要,還不如把精力花在開發(fā)智力上?!澳阒灰x好書就可以了,其他事情都不用管?!边@樣的話語我們并不陌生,然而,正是一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默默地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1、勞動讓人快樂。以勞動來取樂的成人應該不太多,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勞動游戲傻傻分不清楚。接觸一個新的勞動項目,就像發(fā)現(xiàn)一個新游戲一樣,讓人興奮激動。
2、提高生活的認知與體驗。我做家務的時候經常會讓啾啾一起參與,比如做糕點做面食,他都會在邊上觀看并幫忙,有時在我炒菜的時候他也會搬個凳子站起來看看鍋里正在發(fā)生什么魔法。所以他知道他面前的食物是怎么變成的,在外出用餐的時候,看到一個食物,他也會猜想出它是怎么做成的。當他在繪本里讀到一些生活場景時,也會因為有相關的生活經驗而特別容易理解。
3、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高。家長們醉心于讓孩子去上各類輔導班以提高孩子的各項能力,事實上,許多的輔導班說到底都是以課堂的形式給予孩子各種體驗與嘗試,而只要家長有心,生活便是一個大課堂。
比如,獨立吃飯的時候,許多幼兒都會用手抓飯,并且把碗里不同顏色的菜挑選出來,有的家長受不了孩子把飯桌搞得亂七八糟,就不斷阻止,甚至干脆自己去喂飯。殊不知,孩子糟糕的吃飯過程正是一個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去嘗試他想嘗試的事情,就算弄得一團糟也沒有關系。如何把一件衣服疊好,如何把一粒豆子剝好,在這些嘗試的過程中,都是一種學習與探索。
4、提升自信心。周末,奶奶來看啾啾,啾啾很神氣地告訴奶奶:“我都會自己洗衣服了!”一臉的自豪。做家務也是提升孩子自信的一種方式,當孩子把用自己的小手剝出了一碗豆子,這碗豆子便是他的成就,在這種成就中他收獲了自信。
5、懂得體貼。啾啾和爸爸的感情一直不如和媽媽那么親密,但是有一天,啾啾對我說:“當我看見爸爸趴在地上擦席子的時候,我就愛上他了,因為我覺得他很辛苦。”當一個人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時候,他看見別人在勞動便會產生共情,于是一份責任感會悄悄在心底發(fā)芽。于是,他不會對別人的服務視而不見,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在看到別人的付出時,也會懂得自己去付出。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許多幫助,同時在成長過程中,家長需要不斷地放手。
孩子做家務其實不用刻意去教,學會勞動就如孩子從爬行到蹣跚學步一樣,是成長的自然過程。只要你放開他的手腳,他遲早會學會走路,只要你不刻意阻止,不過度保護,讓他去嘗試他想嘗試的一切勞動,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比我們想象得還要能干。
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讓他在生活中慢慢學會對自己負責。另外,勞動本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讓孩子從小覺得這是一件特別的事情,更不要把勞動當成一種懲罰,讓他覺得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一個懂得勞動的人,會更加理解愛,托爾斯泰說:“假如一個人懂得怎樣勞動和怎樣去愛,那么,他將擁有美好的人生。”
啾媽:文學碩士,親子閱讀推廣人。繪本解讀,書單分享,育兒參考。以童書守護童心,用閱讀照亮育兒路。微信公眾號:啾媽童書會